分享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儿(7)邓艾能冒险,魏延凭啥不能冒险?

 金色年华554 2017-04-23

在谈论魏延的“子午谷”之策时,支持方往往喜欢把三国末年邓艾偷渡阴平的战例拿出来。逻辑很简单:既然邓艾都能冒险成功,凭什么说子午谷之计就不行?诸葛亮活生生断送一条好计啊。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儿(7)邓艾能冒险,魏延凭啥不能冒险?

这里我们先要纠正下偏差。邓艾偷渡阴平确实是一场成功的冒险。然而这个案例,仅仅是说明了“冒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具体到魏延之计,还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客观情况,并不能说“因为邓艾冒险成功,所以其他冒险也都能成功”,更不能因此反过来推出“所以诸葛亮不支持魏延冒险就是错误”。

否则,无论是在澳门还是拉斯维加斯,总能找出那么几个依靠孤注一掷赢得巨额身家的“赌圣”。然而把个例当做一般规律,进而作为指导思想,千百万老哥们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么?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儿(7)邓艾能冒险,魏延凭啥不能冒险?

这里,咱们就分析比较下,邓艾的冒险和魏延的冒险,存在哪些异同?

首先,邓艾的偷渡阴平之计和魏延的子午谷之计,都是在以较大的风险,争取一个较大的战果。

那么,我们要比较的是(1)冒险取得成功的希望大小(2)冒险成功后的收益大小(3)冒险失败后的损失大小。

先来看看成功的希望大小。显然,同等条件下,成功的希望越大,则冒险越值得发动。有20%的希望时候放手一搏,和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还要孤注一掷,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这个需要具体分析冒险策略采取前的格局。

邓艾的格局是:公元263年,曹魏实际执政者司马昭已经发动了灭蜀之战,调集20万大军分三路伐蜀。前期利用蜀汉失误,魏军成功夺取了汉中,却被姜维率领的蜀汉主力阻挡在剑阁。

魏延的格局是: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估计人数在5-10万之间)正准备北伐曹魏。

邓艾所部的别动队兵力,估计在2万人左右(初始带兵3万多人,后来简选精锐)

魏延计策所率的兵力是:精兵万人。

邓艾的友军兵力为:钟会所部大军10多万。

魏延计策的友军兵力为:诸葛亮所率蜀汉主力(5-10万)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儿(7)邓艾能冒险,魏延凭啥不能冒险?

(钟会:要没我为后盾,邓艾小儿敢冒险么)

邓艾面对的敌军兵力为:姜维所部约五万,在剑阁与钟会对峙;诸葛瞻所率的蜀汉国内主力(估计约2-3万);马邈等蜀汉地方守军

魏延面对的敌军兵力为:曹真所部雍州魏军主力(估计约2-3万);郭淮等雍州地方守军;曹魏从关东前来增援的主力部队(实战中,曹睿自己很快到了长安,张郃率领数万大军一口气冲到了街亭,同时曹睿还在源源不断调集后续军马)

由此可以看出,魏延奇谋面对的形势,整体来说比邓艾更加恶劣。魏延方面的兵力(无论是别动队还是主力)比不上邓艾时候的兵力,而魏延时候要面对的敌军却比邓艾要面对的敌军强大得多。这其实也是充分反映了魏蜀两国的客观实力对比。自古以来,强国征讨弱国,当然比弱国攻打强国便利许多了。

这里面唯一对魏延稍微有利的地方,是子午谷的地形来说,大约比阴平道要好走一些。但同时正因为交通便利,子午谷的出口就在长安附近,魏军的守备和警戒也要比阴平道出口的江油城要强得多。魏延除非指望夏侯楙真的见他就逃走,否则,无论出子午谷后是攻取长安(按照《魏略》)还是截断潼关(按照本传),都比邓艾攻取江油更艰巨。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儿(7)邓艾能冒险,魏延凭啥不能冒险?

要完成中心开花的任务,邓艾需要做的,只是歼灭兵力与之相当的成都诸葛瞻军团。至于姜维率领的五万蜀汉主力,已经在剑阁被钟会的十多万魏军绊住,未必能抽调多少回援成都。即使如此,假设蜀汉在阴平道有所防御,假设江油城守将马邈更加敬业,假设诸葛瞻听从了黄崇的建议,抢先占据险要,那么邓艾都可能遭到失败。等歼灭诸葛瞻军团,兵临成都后,邓艾这才大局已定——就算刘禅不投降,蜀汉也再没有兵力驱逐这深入心腹的敌军了。

而魏延呢,他的一万精锐,就算能顺利直出长安,紧跟着要面临的,不但有东面曹魏主力的压迫,还有西边曹真军团的夹击。而友军诸葛亮主力,则还需要缓缓从斜谷进军,突破曹真的拦截后才可能给予魏延增援。所以“异道会于潼关”,听上去只是寄希望于曹魏援军到来缓慢前提下的一种闪击。

而现实位面中,曹军增援的速度,很可能是大大超出了蜀汉阵营的预估——于是无论诸葛亮还是魏延,都必须面对很快出现在阵前的大批魏军。这个地点,在街亭已经足够让诸葛亮措手不及,若在潼关,只怕更不会给诸葛亮主力驰援魏延的机会。

由此可见,子午谷之策要实现的艰难程度,是大大超过偷渡阴平之计的。原因无他,敌强我弱和敌弱我强的差异。所谓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是也。

再看第二个问题。冒险成功后收益的大小。同等条件下,收益越大,越值得冒险。

邓艾当时的情况是,魏军伐蜀,依靠兵力优势,已经占领了汉中,但汉中的汉、乐二城未下,是魏军背后的钉子;钟会主力被姜维挡在剑阁。简单说就是形势一片大好,然而陷入僵局。这时候,如果不能打破这种僵持,则二十万魏军无法完成临门一脚,可能被迫长期相持于此,劳师远征,粮秣消耗无数,而蜀汉则能从最初被打蒙的状态中逐步调整恢复,保住大半江山。甚至,魏军如果运粮不济,被蜀军内外夹击,再夺回汉中也是有可能的。

相反,邓艾的奇袭之计只要得手,那么就成为了蜀汉内外失措的局面。基本上,蜀汉灭亡已成定局。接下来,20万魏军对不到10万蜀军的,将是小范围内的泰山压顶。三分天下注定将变成二分。

再看魏延的子午谷之计。无论是按照《魏略》说的夺占长安,还是按照本传的截断潼关,这个计策一旦得手,确实可以让蜀汉的北伐局面得到优化。但同时,蜀汉还必须要完成很艰巨的后续任务。在东边,必须挡住曹魏以半个天下为后盾,调集大批援军的不断冲击。在西边,则必须消灭雍州、凉州的当地魏军,以及曹真军团的反噬。即使以蜀汉全部兵力,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其实难度也是很大的。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儿(7)邓艾能冒险,魏延凭啥不能冒险?

(曹真:把我当空气?)

所以说,子午谷之计就算得手,也并不像魏延所说,意味着“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相反这只是一场大规模持久战的开端。或者说,把蜀汉北伐成功的希望从10%提高到了20%。翻了一番,但仍不足以称为定鼎。

最后看第三个问题,冒险失败后,相对不冒险带来的损失大小。同等情况下,损失越大,冒险越不值得。

邓艾统帅的,只是曹魏三路灭蜀的一支偏师。其最初战略任务是把蜀汉姜维军团困在沓中,以方便钟会主力长驱直入。随着钟会攻占汉中,姜维退守剑阁,这个任务已经完成。此后邓艾所率入阴平的二万余兵马,约占伐蜀军总数的十分之一强。若是偷渡之计失败,最坏的结果是二万人全军覆没,邓艾战死。但即使如此,也并不损主力的元气。钟会最后能否打下剑阁,或能否守住汉中,也不在于多了少了邓艾这二万兵马。简言之,冒险失败带来的损失,是无关大局的。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儿(7)邓艾能冒险,魏延凭啥不能冒险?

而魏延的子午谷之计,不但要求自己带领一万精兵,还要求诸葛亮配合着他的计策率领主力策应。这意味着蜀汉全部兵力都要拿出去,以更积极的态势进行突进。而一旦冒险失败,不但魏延的一万精兵可能遭受惨重损失,诸葛亮所率主力也将处在比历史上更危险的地步。甚至,蜀汉国防力量因此崩溃,导致政权提前覆灭,也是可能的。

由此可见,相对邓艾的阴平之计,魏延的子午谷之策,属于风险更高,收益较小,损失偏大。当然,这并非意味着魏延的冒险军事思路毫无可取之处。只是因为存在这个差异,说“因为邓艾成功了,所以诸葛亮不支持魏延冒险是错误的”这种逻辑是讲不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