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春华 哮喘持续 心悸气急

 清茶清清 2017-04-23
                                                               

 

姜春华(19081992),字秋实,汉族,江苏南通县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脏象及治则现代科学奠基人。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疗效卓著。先生自幼从父青云公习医,18岁到沪悬壶,复从陆渊雷先生游,30年代即蜚声医林,曾执教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新中国医学院等,还受聘为《华西医药》、《北京中医杂志》、《广东医药旬刊》、《国医砥柱》等杂志的特约编辑。60年代初即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主张,治学勤奋,勇于探索,曾提出截断扭转独创性的临床治疗观点。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1954年先生进入上海第一医学院任中医教研室主任、脏象研究室主任,相继兼任内科学院(现称华山医院)、中山医院中医科主任。历任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委员会委员,全国血防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发明奖特邀评审员,上海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辞海·中医分册》主编。

案例

××,男,68岁,住院号:41341,就诊日期:1982109日。

哮喘反复发作,春夏轻,秋冬剧,已达15年。近来哮喘持续发作,心悸气急,张口抬肩,呼吸困难,端坐不能平卧,晚嗽痰多而不爽,畏寒发热,头额汗出,胁下胀满,四肢不温,下肢浮肿,按之没指,尿少色清,唇舌青紫,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数。体检:体温374,面浮紫绀,桶状胸,心率:135次/分;心音低,呼吸40次/分,两肺满布哮鸣音,并可闻及湿罗音。X线胸部平片示:两肺透光度明显增强,膈低,运动弱,双肺纹理增重,呈网络状,间隙模糊不清。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慢性阴塞性肺气肿。证属脾肾阳虚,气不摄纳,肺失肃降。治拟温阳益气,健脾助运,肃肺化痰。

处方:熟附子15g 桂枝9g 仙茅9g 仙灵脾9g 黄芪15g 五味子9g 白术9g 茯苓15g 大腹皮、大腹子各9g 百部9g 老鹳草9g 防风6g7贴,水煎服。

二诊(1016日):服上方后,热退肢温,尿量增多,肿胀大减,自汗胁胀已少,咳嗽气急,喘促心悸均见减轻,已能高枕入睡。苔薄腻,脉细滑,两肺哮鸣音及湿罗音明显减少,再予前法调治。

处方:上方去五味子、白术、大腹皮大腹子,熟附子减为9g7贴,水煎服。

另服:蛤蚧30g 白参15g 五味子30g 共研细末,每服3g 日服2次。

三诊(1023日):肿退咳止,喘促已少,舌淡红,苔薄,脉细滑。改用益肾纳气,固本培元之法。

处方:生地熟地黄各9g 当归9g 五味子9g 仙茅9g 仙灵脾9g 黄芪9g 党参9g 蛤蚧6g 碧桃干15g 茯苓9g。每日1贴。

另服:左、右归丸()6g 日服2次,长期服用。于19821030日出院。

按:本案、系喘息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在肺、脾、肾三脏。故用附子、桂枝峻补命火,温肾通阳,以强心利尿,改善微循环,使气血畅通;仙茅、仙灵脾温肾助阳,培本清源;黄芪、五味子益肺补脾,益气定喘以利尿;白术配附子健脾益气,温阳利水,消除阴翳而助脾运以图治本。配用茯苓、大腹皮、大腹子健脾利水,行气消胀;百部、老鹳草、防风肃肺平喘,镇咳祛痰,以治其标。二诊时,肿胀、咳喘,气悸,气急均见减轻,处方减轻附子用量,减去白术、大腹皮、大腹子,加用参蛤五味子散以补肺益肾,定喘止咳。三诊时,肿退咳止,惟喘促尚有,故用生地、熟地黄,当归、五味子补肾益阴,仙茅、仙灵脾温肾益精;参、芪、蛤蚧、五味子益气定喘;更以左、右归丸滋养真阴,温补真阳,补养气血,纳气归元,以资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