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极去哪了第二季—间隔部植入的影像标准

 Sigarlier 2017-04-23


左前斜40度,电极究竟在哪?


X影像是否真的就无法帮助我们确定电极的准确位置了吗,其实也并不尽然,很多看官或许已经猜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大家心中的解决方案是否真的有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数据揭示的真相。


首先我们来看一篇2013年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上的研究。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56例“假定”电极植入于右室间隔部的患者,通过对术中及术后的左前斜40度、右前斜30度以及左侧位、正位影像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与术后取得的CT影像进行分析评估,来确定电极实际的植入部位。


研究者筛选了51例患者进行最终的分析,排除了其中5例X影像不符合右室间隔部位置影像特征的患者,入选患者均确保符合LAO 40度下的影像学特征(LAO 40度,电极头端与水平方向成角0-60度之间)。



经CT确认后,研究者发现,仅21例(41.2%)的患者的右室电极植入于右室间隔部(包括RVOT间隔),其余30例(58.8%)电极均植入于右室间隔部之外。


研究者进一步对影像数据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不同体位影像与真正的间隔部植入之间的关联。


研究者将右前斜30度影像下的心脏影像分为四个象限。



对影像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后,研究者得到以下数据。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

1、仅仅依赖LAO 40度并不能证明电极是否位于间隔部(但我们绝不能否认LAO 40度的价值);

2、RAO 30度反而是一个鉴别电极是否位于间隔部的有效标准,尤其当电极植入于2、3象限时(我们需要再次明确本研究是建立在LAO 40度,电极头端与水平方向成角0-60度之间的基础上);

3、在之前一直被认为是100%特异性鉴别间隔部植入与非间隔植入的左侧位(LL)在本研究中未能实现对电极的植入位置进行有效甄别。


最终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


当左前斜40度影像下符合间隔部起搏的特征时,同时满足右前斜30度影像下,电极头端位于2、3象限(中下象限)时,基本可以判定右室电极应较大可能位于间隔部,阳性预测率为94.7%。


法理学讲,孤证不为证,我们再来看一看HARRY G. MOND教授发表于2014年PAC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


为了节约看官的时间,我们来直接切入主题。


研究者将RAO 40度影像划分了不同的区域。(下图右侧图片中黑色虚线与黑色实线内区域为间隔部)


我们来看两个实际的例子。


电极植入于右室前壁。


电极植入于右室间隔。

而在MOND教授的研究中,RAO 40度鉴别电极是否位于经CT确认的间隔部植入,特异性达到95%。 


尽管不能实现绝对的精准,左前斜40度符合影像学标准的基础上,采用右前斜30度或40度进行影像确认的方案来进行间隔部植入的确认是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引用文献:

DOI: 10.1161/CIRCEP.113.000232

DOI: 10.1111/PACE.123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