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LAM】民族学博士的TED演讲《脏的多样性》

 無情360 2017-04-23

    

比起“民族学”这个词,你不觉得“人类学”给人的感觉潮多了么?

   

你这好像是刻板印象哎!

我认为,无论是民族学还是人类学,还是民族学人类学,还是人类学民族学,!@#¥……本就该致力于粉碎加诸在各类群体上的刻板印象。我们需要来一记猛击!Slam! 

中国民族学学会微信平台“青年聚落计划”以“Slam!”为召集令,号召青年学人形成自己的社群,培植开放意识,锤炼参与能力,担负先锋角色。

【Slam青年聚落计划】定位:跨界发声,创意创新。下文系民族学博士、重庆大学教师代启福于2014年在TEDxCQU演讲内容的文字版。TEDxCQU在2014年2月获得美国TED官方正式授权。 


脏的多样性




(此处应是掌声)

我想问问大家,平时你们在家都是用什么燃料来做饭?我跟你们一样,也是用电和煤气做饭?在座的有没有来自农村的?回想一下,你们家里都用什么燃料做饭呢?我是来自农村的,父母平时都用柴、秸秆作为燃料来做饭?我还想问问大家,有没有把羊的粪便,牛的粪便当做燃料来做饭的经历呢?


2008年,我在四川凉山一个叫孟村的小村子做调查,当时村里正在推广一个沼气池项目。我想沼气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它就是将动物粪便、人的粪便和植物秸秆等废弃物在沼气池里分解后而产生的气体。产生的气可以用来做饭和照明。我在村里调查的时候,一些家庭已经安装了沼气池,村民经常给我说,有了沼气池,自己不用那么辛苦,上山砍柴了,做饭也方便了很多。沼气池之所以被推广,是因为政府认为沼气一种比较节能、比较生态、干净、可持续的新能源。


我调查的孟村和中国西南大多数农村一样,薪柴都是老百姓做饭取暖的主要燃料。但从现代节能和卫生的角度来说,烧柴灶不方便也不干净,而且砍柴还破坏生态环境。近些年在“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推动下,沼气池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广大农村得到广泛推广。这个项目的背景其实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中上游地区由于森林砍伐、地表植被破坏所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砍伐自然林用于做饭取暖燃料被认为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缓解水土流失问题,国家开始在长江、珠江流域推广沼气池。


政府推广许多项目,希望能够帮助一些贫困和偏僻的地方,为大家的生活做一点改变和努力。于是在一个森林资源比较稀少的孟村就出现了沼气池项目。但这个村子有一定的复杂性,它并不是一个单一人群的村寨,村里由傣族、汉族和彝族三个民族构成。他们呈立体分布。傣族和汉族住在山下,彝族住在山上。沼气池最先在山下推广,傣族和汉族也支持这个项目。我当初也在想,这个扶贫项目蛮好的,村民的确从项目中获得了实惠。后来政府也想把这个项目推广到山上的彝族地区,但没有成功。我就问我的傣族和汉族朋友。为什么彝族人不安装沼气池,他们告诉我,山上的人比较落后,不太讲卫生,也不洗澡,卫生条件很差,人也很脏……


听了他们这么讲,我觉得蛮有意思,就想去了解一下彝人是如何理解沼气池的。后来我在山上的彝人那里了解到,政府在推广扶贫项目时,曾邀请他们到下山参观沼气池以及如何使用沼气池。山下人给他们的解释是:“沼气是把人的粪便和动物的粪便放在一起而产生的,沼气既可以做饭,也可以点灯;非常节能,也非常方便。”当时前去参观的彝族听了以后,他们非常的吃惊。就对山下的人讲:“你们也太脏了,居然用屎做饭。”听了彝族人对他们的回应,我开始对沼气池产生了一些怀疑,尽管它被推作是一种更文明,更现代化的东西。于是,我开始从彝人的角度对脏做了一些小调查。我了解到他们对洁净和污秽有一套自己的认知。在彝族社会里,人们经常通过各种仪式和祭祀与死去的祖先保持一定亲密的联系,平时他们给祖先献一些食物,这些食物都要用火来烹饪。虽然沼气是一种分解后产生的气体,但其背后还是以粪便作为燃料。在彝族人眼中,粪便是一个不洁净的东西。他们告诉我,用屎来做饭祭祀祖先,是对祖先的不敬与不孝。他们还质问我:如果用屎来做饭招待客人,客人会吃吗?吊诡的是,后来政府通过其他渠道在彝族村落推广了沼气池项目,但彝族老百姓并没有使用他们。


同一个村里的两个例子,我想问问大家:我们是不是太强调用一致性和同一种观念去理解不一样,充满多样性和复杂的文化呢?


其实人们不接受沼气,其背后是一套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灵魂与肉体矛盾的关系体系。沼气是借助现代科技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能源。它在推广过程中,实际上它也在传播一套生态、卫生、健康、进步的理念。沼气在科学外衣的推动下,成了卫生和进步的标准。而当地依赖已久的能源及其传统使用方法却被说成是不环保的,脏的,不干净的。


社会给干净下了一个定义,但并未给我们设定一套去理解他者,尊重他者多样价值的取向,它也不关心干净共同体内部可能存在大量被压抑的个体或群体,或者干净背后存在的社会风险与危险、以及人们的坏情感。


对于脏而言,山下的汉族和傣族用卫生学的标准批评彝族人脏;而彝族通过文化的观念认为汉族和傣族人也很脏。在这个彼此辨认和认知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大家都很脏,只不过在现代化、在卫生面前,我们常常会为了维护干净、生态的、体面的政治,竭力去打掉一些坏的情感和脏的诉求。


其实,从灵魂和肉体的关系来讲,我们曾经都是高贵的灵魂,居住在里面的世界里面,后来我们跌落到世间来,就和泥土,和身体结合在一起。灵魂就被肉体辖制,喜欢跟整洁的、干净的、有秩序的东西打交道,而逐渐讨厌那些无序的,脏的、多样的人或者东西。再加上,科学理性的催生,我们的无知和自我中心主义逐渐被遮蔽,但实际上我们的本性还是向往着里面的世界。


沼气池的这个案例,它提供给了我们对现代性想象不同的可能性,或许有一天,当我们碰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强者的时候,我们并不一定都是文明和干净的那一边;当我们有一天被认为是脏的时候,或者台下在座的,如果你被身边的人认为是脏的?我们要怎样想象自己?我们会不会基于某种价值取向,觉得对方是脏的呢?不要觉得我们就理所当然是现代化里面的人,有可能我们也是被排斥到肮脏人里面的队伍;也不要觉得我们已经进步了,干净了,有可能是我们只是西方进步的牺牲品。


对于沼气池这样的发展项目,我们不应该以我们的美学或者干净的标准去评判“他者”。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对于他者所知甚少,也缺乏对他者知识的学习,以及对他者智慧的尊重,才导致我们对他者的发展或者干预往往是自相矛盾的。我想脏的多样性要表达并不是站在他者立场就能理解他者的需求,也并不认为干净的东西永远都是干净的,它也可能被新的干净所替代。我在这里更想强调的是科技理性背后存在一个盲区,它往往是“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生活项目”失败的内在逻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开它,去学习、去理解,以及去尊重。

谢谢!

演讲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gyNTEzODA4.html#pacti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