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把杯子打碎,再拿碎片来用——语文课堂应全面从分析转向实践

 博书润雅 2017-04-24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这很自然能说得通顺。可是我们还要有一门学科语文,和汉语有区别吗?我觉得是有的,语文除了包含了汉语,还从汉语过度到了文学。我们的语文学科,除了学习怎样写字,还学怎样表达,还学怎样欣赏作品。这里的作品包含了小说、散文、诗词……我认为这就是文学吧,当然文学作品还包括了外国文学作品。所以我认为文学是最高层次,最让人享受的,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高追求吧!

文学作品是没有国度的界限的,就像艺术品一样,任何国度的人都能欣赏。只是人们的语言不一样,所以不能体会文中的韵味罢了。真正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是有灵魂有思想的,比如现在很多人写古诗词,韵律平仄都做得很到位,可是就是没有味道。在微信群里,有人说,我们都长得不平仄,可是都挺有灵气的。作品和人一样,如果有了思想和灵魂,就算不是那么规范,读起来也是回味无穷。

郭思乐教授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从以前的语文分析语文实践,不要把一个杯子打碎了,再拿碎片来用。我是非常认同这个观点的,比如语文分析总结出来的方法,例如移步换景,你写上文章来,难道就先考虑好用什么什么方法来写吗?如果这样一来,可能很容易为了用上这些方法,会把文章定死而少了灵气,没了灵魂。

对比之下我更喜欢的文章是有思想有灵气的,可以是简单的几句话,耐人寻味。当然,在文学修养足够的情况下,可能很自然地用上了语文分析所说的方法,那样的作品读起来估计让人百读不厌的吧。

至于文学水平的提高,和学习书法很类似,其实在我看来,什么东西都跟书法很类似。书法入门,选经典的法帖,临帖,先从去模范,读帖,领会它的神韵。一开始千万不贪多,专门攻一帖一书家,攻破了一家,其他的你也会触类旁通,学起来得心应手,从而厚积薄发,形成自己的风格,最终到达我手写我心的境界。同样的,对于文学,从经典作品入手,研究一个作家,研究一个作家的作品,研究透了,再去看其他的迎刃而解。

从经典文章开始,推进大阅读,进行深度阅读。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