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zhongyiyaodaobao.zgzazhi.net 作者: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 摘要:《金匮要略》、《伤寒论》有明确条文用治奔豚病症的经方有奔豚汤、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五首。笔者近数年诊治奔豚十余例,均用经方治愈,本文结合五例奔豚病案,并对临床特征、病机特征、患病人群特征、治疗与预后给予分析探讨。 关键词:奔豚 贲豚 奔豚病 经方 肾气丸 桂枝加桂汤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苓桂术甘汤附子粳米汤 奔豚,古病名,腹中气冲、如豚奔突,故名。指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冲气所过的胸腹部位出现剧烈不适的一种病症。中医药导报杂志本病在《金匮要略》称为“奔豚气”,《难经》称为“贲豚”。现代医学无本病的相关论述,属于西医学“神经官能症”范畴。二三十年前奔豚病很少见,但近数年来似有增多趋势。笔者近几年临床中遇到十余例奔豚病,运用经方治疗,获得较好效果,兹结合部分案例汇报探讨如下。 1、肾气丸治疗奔豚案 例1:杨某,女,45岁。初诊2008年1月27日。主诉:反复感到气从少腹上冲咽喉4年。4年来多次出现气从少腹历经胃脘部、胸部上冲咽喉,每随气之上冲部位依次感到胃脘疼痛、胸闷、呼吸困难、咽喉发胀、呃逆、面热,约数十分钟消失,发作时伴有濒死感,每月发作数次。经多家医院治疗,服中西药不少,几无疗效,患者颇为苦恼。平时腰酸,不渴,舌淡,脉沉无力。诊断:奔豚(肾虚、冲气上逆)。肾气丸化裁:制附片15先煎(剂量单位均默认为“克”,下同),肉桂10,熟地30,山药30,茯苓20,泽泻10,沉香粉3冲,砂仁6,桂枝15,淮牛膝30,党参24,炙甘草10。3付煎服。复诊:气冲减半,患者因服药后阳气收敛而特别怕冷,感胃脘胀满,上方桂枝量加至30克,加吴茱萸15、制半夏20、厚朴20,3付痊愈。 按:此案借用了山西省温碧泉老中医化裁肾气丸治疗奔豚的经验。患者病机为肾寒、冲气上逆兼中州虚弱,肾气丸去丹皮加砂仁、沉香粉、桂枝降气平冲,加牛膝配合肾气丸补肾固腰,加党参甘草顾护中州主持升降。首诊后阳气内敛而特别怕冷,胃脘胀满为阳气内敛后显露出的中虚气滞,加吴茱萸厚朴半夏温运脾阳,4年奔豚两诊治愈。 2、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疗奔豚案 例3:钟某,男,57岁。初诊日期:2010年3月27日。主诉:气从心下上冲咽喉3月。发病时自觉有气从心下胃脘部上冲咽喉,冲气所循部位显著不适,每周发作数次,伴嘴唇乌黯,嗳气,无反酸,大小便可,无口渴,舌淡白胖苔薄润,脉弦滑。诊断:奔豚(脾胃虚寒,冲气上逆)。桂苓五味甘草汤加味:茯苓60,桂枝45,五味子30,炙甘草20,旋覆花30,砂仁20。3付,煎服。2010月4月3日复诊:气冲大减,唇乌暗减轻,时腹鸣、矢气,脉弦微紧,舌胖红有齿痕,改予附子粳米汤化裁:制附片30,粳米50,制半夏20,大枣30,炙甘草20,防风20,陈皮20,茯苓30,薏苡仁30。3付,诸症均愈。 按:《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曰,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3、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案 例2:敬某,女,77岁,初诊2009年4月4日。主诉:气从左腹上冲左胸半年。气上冲时伴左腹左胸胀痛、胸闷不适,继往有颈痛史2年,现今头项部明显强痛,转头不便,不渴,大便不干,舌紫黯,脉沉细。诊断:奔豚(肾虚气逆、太阳经输不利)。桂枝加桂汤化裁:桂枝50,白芍20,生姜20,大枣20,炙甘草15,龙骨24,牡蛎24,紫石英24,全虫6,蜈蚣2条,砂仁10。2付煎服。数周后电话询问,病员答曰,气冲症状消失,头项痛大减,因畏惧中药难喝而未复诊。按:此案太阳经输风寒侵袭日久,诱发冲气上冲,故予桂枝加桂汤祛风伤寒兼平冲降逆,加龙牡紫石英砂仁配合桂枝加桂汤镇逆气且纳气归肾,全虫蜈蚣配合桂枝汤以缓解颈项强痛,主症2付中药治愈,疗效较好。 4、附子粳米汤治疗奔豚案 例5:袁某,男,66岁,初诊日期:2012年6月7日。主诉:腹部气体上冲胸膈、胸胀喘促3年。每次发作喘促前,感觉中上腹部有气体上冲胸膈两胁,导致胸胁胀满,然后喘促憋气、严重气紧,有濒死感,深感难以呼吸、命悬一线,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 ,需急忙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气雾剂、沙丁胺醇气雾剂方可暂缓憋闷喘促,每日气冲胸膈3~6次,呼吸困难甚剧,步行稍久或上二三楼则感气短心累,无咳嗽无水肿,先后在多家大型医院住院治疗,经多种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心病、心功能减退,经解痉平喘、强心、抗炎、激素等治疗,稍有改善,出院数日后复发如初。刻诊:气冲胸膈频繁发作,胸闷喘促,腹冷肠鸣,便溏,阴囊冷,腿冷,舌淡紫胖大脉弦紧,中医诊断:奔豚、胸痹、哮病(脾肾虚寒,胸阳痹阻,肺气并冲气上逆)。附子粳米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化裁:附片30先煎,半夏6,党参15,炙甘草10,红枣15,枳实15,薤白20,桂枝15,细辛6,干姜50,麻黄10,白术15,陈皮20。7付,煎服一日一付。后续复诊:7付服后腹冷阴冷腿冷大减,气冲稍减轻,虽仍喘但吸入气雾剂后很快改善、稳定时间延长,这几天是近年来最轻松的日子,患者已见到曙光、重新燃起治疗希望,多次赞扬笔者药功厉害。去陈皮、麻黄、红枣,酌加黄芪、防风、巴戟天、仙灵脾、苏子、煅牡蛎等药调治三月余,顽固性气冲消失、胸胁胀满与憋喘基本消失,所需吸入气雾剂的剂量大幅减少,每日吸一两次即可,可步行一两里路程,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中医药导报杂志官网随访2年,仅一次因急性加重而住院,经治疗很快好转出院,不像往年多次住院而难以改善,病情基本缓解。 5、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合四逆汤治疗奔豚案 例4:田某,女,57岁。初诊日期:2012年9月21日。主诉:自感有气体从剑突下上冲咽喉4月。4月来自感有气起于剑突下,迅速经胸前上冲咽喉,其气所过部位之心下、胸前、咽喉憋闷不适,无烧心、反酸,无口苦口渴。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胃镜检查有食管炎,治疗无效,颇以为苦,伴大便溏泻,2~3次/日,冬天怕冷,脉沉弦,舌淡胖苔滑。诊断:奔豚(脾虚夹饮、冲气上逆)。给予苓桂术甘汤合四逆汤化裁:茯苓30,桂枝20,炒白术30,炙甘草15,附片30先煎,干姜60,炮姜20,陈皮20,厚朴20,赤石脂20。7付,煎服一日一剂。复诊:感觉气上冲大减,大便溏泻好转,基本成形,上方继服10付痊愈。 按:此人奔豚,冲气上冲时心下、胸前、咽喉均憋闷不适,便溏、怕冷、舌胖苔滑虚寒之象,并无反酸口苦,用反流性食管炎不能解释,中医病机属脾胃虚寒、冲气夹水饮上冲。《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胃虚寒、水饮内停的眩晕、呕吐、腹泻、奔豚等症有较好效果,但扶阳之力不足,合用四逆汤加味扶阳温中而愈。 6、讨论 6.1 关于奔豚病的临床特征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难经·五十六难》:“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结合临床,以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冲气所过的胸腹部位出现剧烈不适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时患者伴有濒死感。上述案例中,有两位较重病人有濒死感。 6.2 关于奔豚病的人群特征 据笔者有限的病例数量来看,奔豚病患者,男女均有,女性多于男性,病人大多性格沉闷、比较悲观、心思细腻、思虑较多。 6.3 关于奔豚病的病机特征 分析《金匮要略》、《伤寒论》奔豚病相关条文和临床案例,奔豚病的病机中,寒热虚实均有,病人有不同病因、不同证候,但存在共同结果,冲脉气机上逆----冲气上逆。不同证候中,阳虚寒饮占主要,十居七八。 6.4 关于奔豚病的治疗与预后 笔者未遇到肝郁化热、冲气上逆的奔豚汤证患者,笔者所见的奔豚病人,阳虚寒饮为多。例1为肾阳虚导致寒饮气逆,肾气丸化裁两诊治愈;例2为阳虚太阳经输不利、外寒引动冲气上冲,桂枝加桂汤一诊治愈;例3、例4均为中焦虚寒、饮动气逆,均用苓桂剂化裁两诊治愈;例5病情危重而复杂,寒饮气逆、痹阻胸阳,而致奔豚、胸痹、哮病,附子粳米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调治数月缓解。5例患者的奔豚症状治好后,一年至数年内均未复发,虽有两例较重患者伴发濒死感,但均未因奔豚症状而发生虚脱或危及生命。应当指出,奔豚病的主要证型是阳虚,但尚不是元阳极衰、虚阳暴脱。因此,经过积极治疗,通常本病预后良好。 综上,奔豚病的病因病机虽有不同,然发病均与冲脉有关,根据主要病机合理选择经方治疗,通常具有较好疗效,本病预后较好。 |
|
来自: AB向往神鹰 > 《46.常见病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