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21

 假如路不再漫长 2017-04-24


第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天


四.药性理论


1.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即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概括。

药性理论: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2.四气


(1)概念: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性。

(2)确定依据:从人体对药物的反应中总结出来的。

(3)阴阳属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4)量化表述:大寒—寒—微寒—凉—平

                      大热—热—温—微温—平


●四气的作用:


(1)温热性的作用

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及表寒证。

补火助阳:治疗阳虚证。

回阳救逆:治疗亡阳证。

温通气血:治疗寒凝气滞血瘀证。

副作用:伤阴液。


(2)寒凉性的作用

清热泻火:治疗里热证及表热证。

养阴:治疗阴虚内热证。

凉血:治疗血热证。

副作用:伤阳气


3.五味


(1)概念:五味本来是指辛甘苦酸咸物种真实的滋味,但性能当中的五味主要是用于反映药物作用的一些性质和特征。这些作用主要是补泻敛散方面。


是药物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也是对药物不同功能的高度概括.另外,涩附于酸,淡附于甘。


(2)确定依据:口尝实践真实滋味和药效归纳。(主要掌握性能的味)


(3)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

酸、苦、涩、咸属阴


作用:


(1)辛味的作用  (芳香的气味)

①能

散表邪(治表证,荆芥),散内结(治痰核瘰疬,夏枯草)

②能

行气(治气滞证,陈皮),行血(治血瘀证,川芎)。

③能

润肾燥(治肾虚证,菟丝子)。

不良反应:耗气伤阴。


(2)苦味的作用

①能

1、降泄(降肺气,治喘咳,厚朴;降胃气,治呕恶,柿蒂)

2、通泄(通便泻下,治热结便秘证,大黄)

3、清泄(清热泄火,治火热内炽证,栀子)

②能

清热燥湿(苦寒药,治湿热证,黄连),燥湿散寒(苦温药,治寒湿证,橘皮,厚朴,苍术)

③能

苦能坚阴。黄柏坚肾阴,治肾阴虚相火妄动证。

不良反应:伤津、 败胃。


(3)甘味的作用

①能:

补气(治气虚证,人参),补血(治血虚证,熟地),补阴(治阴虚证,麦冬),补阳(治阳虚证,巴戟天)。

②能

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缓和筋脉拘挛(治筋脉拘挛证,甘草),缓和急躁易怒(治脏躁病,小麦)。

③能

和味,和中(补虚药,消食药),调和药性(甘草)。 参考可以 和毒。

不良反应:腻膈滞胃。


(4)酸味的作用

①能收涩:

治滑脱不禁证。在肺敛汗固表、敛肺止咳,治自汗盗汗、久咳不止,如五味子;在肾涩精止遗,治遗精滑精遗尿等,如山茱萸;在大肠,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如石榴皮;在五脏,收敛固脱,治元气将脱证,如龙骨。

②能生津

治津亏口渴证,如乌梅。


不良反应:收敛邪气。


(5)咸味的作用

能软坚:软坚散结,治癥瘕等,如鳖甲。

能泻下:治燥屎内结证,非常局限只有芒硝。


不良反应:多食咸则脉凝涩。


(6)淡味的作用

能渗能利:能渗湿利水(能利尿)(猪苓,泽泻,薏仁)(甘淡并提)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行作用。

归经的确定:是在中医脏腑筋络学说的基础上,以所治的病症为依据。

临床意义:能够增强用药的准确性。


红色部分,背,其他帮助理解记忆


巩固复习


第二十天



第十九天




全国中医考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