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喂过奶的妈妈, 都曾有过这样的怀疑: 我是不是奶水不够? …… 乳房软软的, 很少有涨奶的感觉? 这简直一定必然是不够吧? 有时又涨的硬硬的, 一摸,妈呀,有奶结了, 娃吭哧吭哧吃了一顿也没见变软。 听说别人都会来奶阵, 还漏奶, 我怎么从没有过这种体验? 应该是奶水不够吧? 过了几周又开始漏奶了, 狂漏! 月嫂又说这是“关不住”奶水, 都漏光了, 奶水哪里够? 就你无论怎么做, 反正都是 奶——不——够! 但很多时候, 我们自己也常常陷入自我怀疑。 …… 娃怎么刚吃完才1个小时, 又哭着要吃? 而且一次就要吃1个小时? 是不是没吃饱啊… 有时娃刚吃两下, 就疯狂摆头拉扯, 这看起来真的很像没吃到奶啊… 刚把娃放下睡了半小时, 就哼哼卿卿醒来哭着找奶吃, 睡不长, 是被饿醒的吗? 于是, 在他人怀疑和自我怀疑的双重夹击下, 我们很容易判定自己“奶水不够”。 咋办? 拿奶粉来凑呗! 于是走上了混合喂养的道路。 …… 奶粉吃上一周, 却惊恐的发现: 奶水怎么越来越少了??? 赶紧咨询了专业哺乳顾问, 得知奶粉不是想加就随便加! 跟奶粉宝宝比起来, 母乳宝宝患上肠道疾病、 中耳炎、哮喘等疾病的概率都要小很多, 母乳宝宝更不容易成为超重肥胖儿童。 奶粉是项伟大的发明, 但奶粉的终极目标就是模拟母乳, 舍弃母乳改喂奶粉, 根本就是舍优逐次啊! 如果了解一点泌乳原理, 就知道宝宝吸吮刺激乳头上的神经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将信息传送至 妈妈脑内的下垂体 分泌泌乳素和催产素至妈妈的血液中, 促使乳腺及其组织分泌和释放乳汁。 随意添加奶粉, 必然减少宝宝的吸吮时间, 对乳房的刺激变少, 直接后果就是妈妈的泌乳量逐渐减少。 说了这么多, 到底怎么判断需不需要加奶粉呢? 那就要看你是真的奶水不足, 还是“被奶少”啦! 判断纯母乳宝宝吃的够不够, 记住, 看翔看尿看体重, 看翔看尿看体重, 看翔看尿看体重! 重要事情说三遍, 不是看哭没哭、睡不睡、涨不涨、漏不漏! 用以上标准捋一遍, 大部分妈妈都属于“被奶少”, 赶紧把添加的奶粉撤掉吧! 但有的妈妈发现宝宝确实吃的不够, 那是不是意味着就必须要加奶粉呢? 宝宝吃的不够≠妈妈奶水不够。 即使妈妈奶水充足, 但哺乳姿势、衔乳姿势错误, 宝宝也可能吃的不够。 调整姿势即可, 奶粉不是必需品。 如果确实奶水不足, 有什么高效的追奶方法吗? 多喝水多休息、增加喂奶频次, 是公认的有效办法, 但是所有不结合个人实际的“统一标准”都是耍流氓! 一定要先分析出奶少的原因, 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哟! …… 母乳喂养, 既是一场自信心的游戏, 又是一场追求科学的游戏。 奶水不够这个卡, 你顺利通关了吗? --- 关注“宅妈妈科学育儿”,预约专业育儿服务 关注“鱼而”,获取世界父母教育课程 |
|
来自: 心静如水0bvqco > 《孕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