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弘治款黄釉龙凤纹碗

 自华居 2017-04-25
文玩艺术品鉴定及交易2017-04-24阅读原文

泉藏古藏论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

方圆之间天地大,古往今来岁月明

黄釉瓷最早出现于唐代安徽淮南寿州窑,四川邛崃窑,河南密县西关窑、郊县窑,陕西黄堡窑,山西浑源窑,河北曲阳窑,其中以寿州窑黄釉瓷最为著名。它是一种以适量的铁为呈色剂,以铅为助溶剂,在氧化焰气氛中烧成的低温釉瓷。明晚期时,黄釉瓷曾一度停烧,直到清顺治时期才又恢复了烧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黄秞瓷主要是在沿袭明代黄秞的基础上,以仿宣德和弘治黄釉瓷为主,把暗刻、划、印、雕等各种装饰工艺以及釉上彩绘共同运用到黄秞瓷器上,这样既丰富了黄秞瓷器的品种,又体现了创新的色彩,一改之前单色黄釉瓷“素面朝天”的面貌,形成黄釉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弘治浇黄是在弘治年间创烧的一种极为名贵的精美器种,论之发色前朝后世皆不及,是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准器,因其娇嫩、艳丽、隽秀、精巧、小可、迎人的诱人风格令人爱不释手。黄釉器的资料显示,最早于永乐,但浇黄釉器只产于弘治,并采用了永乐甜白浅划花工艺风格,更显得娇嫩、锦上添花。弘治黄釉器是专为宫廷烧造的器种,因而无论大小器物无一不精,是并列明朝六大器种(洪武釉里红、永乐甜白、永宣青花、宣五彩、成斗彩、弘治浇黄)之一的名贵器种,正因此见之不易、得之更难。

弘治浇黄在放大镜下观,可见汝器之斜片纹路,可知釉中也融入了一定比例的玛瑙粉,由于上釉为浇铸法,于是积釉现象定然存在。由于色釉的叠加效应,使得积釉处呈现红黄色,而弘治的款虽为青花,但也许是化学反应的缘故,浇黄器上的款色和孔雀绿的青花一样呈现的是黑色的深蓝,由于弘治的胎釉极为细密,因而其款色不仅不下沉,反而会上鼓。

弘治浇黄为低温器,但弘治大器也有高温器,但高温器的黄,皆泛红头,也名贵至极。弘治的黄釉绿龙器十分名贵,也别具风格,由于弘治的胎质细密,并融入了多种宝石等名贵元素,因而虽然极其娇薄,但击之一定为金属之声。弘治浇黄器,前朝后世其黄之色,为弘治娇嫩可人,真与假,本朝还是后仿之器,只要放在一起,不必言语自有结论。

文中此弘治款黄釉龙凤纹碗,釉色浇黄,碗外壁阴刻龙凤纹,内底阴刻花卉缠枝纹。釉色娇嫩,釉下可见开片纹,其明黄色地道艳丽,釉光晶莹剔透,滋润自然。纹饰来看,龙飞凤舞,十分生动。其中,龙呈五爪,饱满锐利,皇家规制昭然若揭。其底款,铭“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识,色质深蓝厚重,书意端庄,十分典型,其宗之正,乃一目了然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