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用简单的方法:轻松记住青铜器的名称和用途(下)

 RK588 2017-04-27

再说乐器。乐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金居其首。

传世青铜乐器种类其实不多,无非钟、鼓、錞于、铎、钲、句鑃、铙这几类。


钟: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青铜编钟。当然里边可以细分出编钟、甬钟、鎛钟、钮钟等好几种。

著名的曾侯乙编钟


鼓:一般是以革木制成,中原地区极少见有铜鼓传世。

但是在先秦两汉时期,云南、贵州、广西这些属于滇人、越人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处却留存有大量铜鼓,其形制比较奇特。

广西藤县出土 汉代铜鼓


錞于(音chunyu 二声):錞于作为乐器,常常被用来与鼓相配合。其形象铲,顶大,腹揳,口弇,上以伏兽为鼻,内悬子铃铜舌,凡作乐振而鸣之,与鼓相和。”今天考古发掘所见的錞于,其外形与古文记载相合,但内里大多不见铜舌。

战国 虎钮铜錞于


铎(音duo 二声)、钲(音zheng 一声)、句鑃(音gou 一声 diao 四声)、铙(音nao 二声):这四样形制都差不多,只是有大小长短的不同。形似编钟,但是是倒过来插在座子上敲击的(铎除外,铎是在孔内插木柄,里边有个小坠,手执摇动发声的)。

先秦 青铜铎

国博藏 战国 青铜钲

淹城博物馆藏 青铜句鑃一组


南博藏 兽面纹大铜铙


礼乐器大概就这些。总结一下,有鼎、鬲、甗、豆、敦、簋、簠、盨、尊、罍、壶、卣、觥、盉、爵、觚、觯、角、斝、盘、匜、钅和、鑑、钟、鼓、錞于、铎、钲、句鑃、铙。好像真的很多很难记的样子。。不过按照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这几个大的分类,平时再多去博物馆看看实物,没多久也就对古代青铜器很熟悉了。


二、兵器

存世量最大的青铜器并非最受重视的宗庙彝器,而是用以杀伐的兵器。兵器按照使用方法,可分为句兵(即勾兵)、刺兵、短兵、射兵、斧钺、甲胄这几类。

1、句兵

有戈、戟。句兵,即勾兵,主要用于横击,钩杀敌人,在车战中非常有效。车上的武士只需横持勾兵,在两车相交之时即可借助车的冲力钩杀敌人。

戈的结构名称

早期的戈无胡

三年吕不韦戈 三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讋丞义工沱

刃口锋锐 杀人有如切菜


戟:戈装上矛刺即为戟。早期有戈、刺铸成一体的戟,晚期基本都是戈、刺分装的。

西周早期 侯戟

此器的出处没找到 应该不是中原王朝的兵器

晚期戟是这个样子的 就是一矛刺一戈组装到一起

还专门有一种组装的戟 一矛刺 多把戈 这样的叫多果戟 这又是曾侯乙墓出土的 为仪仗用戟 无益于实战


2、刺兵

有矛、铍、铩等。刺兵,顾名思义,为一种专门用于刺击的长兵器。


矛:与今天的矛区别不大,捅杀。

秦 寺工矛

吴王夫差矛


铍(音pi 一声):是一种将剑身加于长柄上的杀器。一般是护卫所用的兵器。《左传》中记载,专诸刺王僚时,“抽剑刺王,铍交于胸”,吴王僚的护卫即是手持长铍,挟持专诸上前献鱼。

战国 青铜铍 看着很像剑,与剑不同的是后边是装在长柄上的。


铩(音sha 一声):铍上加镡即为铩。

上面钩起的即是镡。可以用来格挡敌人的攻击


目前存世较多的是这种铜铁复合的铩。铩身用铁铸成,镡用青铜铸成。


3、短兵

有刀、剑、匕首等。短兵即武士随身所佩,手持格斗用的兵器。在车战占据主导地位的春秋时代以前并不常用,到了战国时期方才大兴。


刀:早期的刀和今天的刀并没什么两样。反而是汉代兴起的环首刀与今天的刀大不相同。

新干大洋洲出土 商代青铜刀

商代 管銎刀

汉代 青铜环首刀  刀身是直的


剑:也没啥可说的,大家都认识。

东周 青铜剑

匕首:更好理解了,就是短剑。

刺客专用

4、射兵

有弓弩、矢镞两种。其实就是一种,射远之兵曰矢,发矢之兵曰弩。

弓弩主体结构为木质,出土时早已朽坏。

兵马俑坑出土的铜车马上带有一具保存非常完好的铜弩模型。

此车名为戎立车,是皇帝出行车队中的护卫车。御者佩剑一把,弩一具。

一般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弩机构件就是这样的了。木质的弩身完全朽坏,只余下铜质的扳机与铜匣组件。


5、斧钺

有斧、钺、斤、戚、斨等。其实都是一种东西,钺为大斧,斤为伐木斧,戚即为钺,斨为方銎斧。钺为先秦时期军事权力的象征,最早其实是斩首用的刑具。

很魔性的商代亚丑钺


6、甲胄

铜质甲胄出土数量很少,比较常见的只有青铜胄(头盔)这一种。兵马俑坑出土过一套石质的铠甲,还有一面非常罕见的青铜彩绘盾牌。

战国时期 青铜胄

秦兵马俑坑出土 石质铠甲

兵马俑坑出土 彩绘青铜盾牌 也是铜车马上所配的防具

彝器与兵器是青铜器中的大类,公众普遍关注的也就是这两类。剩下的钱币、度量衡、符玺以后再讲吧。


简单的方法真没有。根据用途分类,逐类而记,大概比死记硬背要好些吧。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实物。

大家都在读:

收藏古玩等升值,卖古玩就是赚差价?

你看不起瓷片?瓷片却会玩你!


来源:网络,作者:信古斋主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