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厢记8莺莺命运之谜

 金色年华554 2017-04-27


内容简介:张生进京赶考,中状元,这时,郑恒来夺莺莺,经过一番较量,张生最终获胜。

全文:

老夫人这个形象,历来受到人民的批判,说她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是封建礼教的护法者,显得很冷酷,很无情。过去我也是这么看的,长期以来我也是这么讲的,但是现在我已经不这么看了,首先,封建礼教我们应当怎么看?在我看来,封建礼教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有它的合理性。就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说吧,我们在前面就说过,古代的婚姻的年龄,是比较早的,男子20岁,女子15岁。现在莺莺也就19岁,张生23岁,按照婚姻的法定的年龄,20岁,15岁,也就是现在的初高中嘛,那么他们的婚姻,当然要靠父母来操心,所以,当时的所谓的礼教,并不是哪个人凭空想出来的,它也是根据实际需要产生的,大家想一想,礼教在中国古代,流行了那么长的时间,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呀。如果它就是反动的,就是落后的,它能存在那么长时间吗?

当然封建礼教,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作为一种规定,它符合了社会的大利益,也就会同时牺牲一些小的利益,它也可能会损害其他的一些利益。那么礼教伤害最大的就是爱情,在爱情中损害最大的又是女性。

李昌集先生结合历史上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确实不无道理,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女性,崔夫人不可能脱离那样一个大环境而存在,她必然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制约,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崔夫人既然已经同意莺莺和张生的婚事,为什么还要逼着张生去京城赶考呢?崔夫人这样做,究竟有何用意?李昌集先生,如何看待崔夫人的这一行为呢?

崔夫人呢,她有个女儿,她是个母亲啊,她自己也是个女子啊。所以,我们看老夫人对自己的女儿,是怎么样的态度呢?恨之、爱之,最后还是同意了她的女儿嫁给张珙了,是不是?这就应了,现在很时髦的一句话叫:“天下没有坳给过,儿女的父母。”所以老夫人最终她的底线是爱女儿,现在女儿已经由着性自来了做母亲的应该怎么办呢?既要让女儿称心如意,又要保护女儿,不受到社会的谴责,所以她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她逼着张生进京去考试,你考不了就不许你回来,好像显得很冷酷,但她也是为女儿着想,她要为女儿一生的幸福着想啊,她严厉的管教女儿,为了什么?礼教是全社会的规定,你女儿要做人,要在这个社会上做人,她不严厉管教怎么行呢,所以,老夫人是爱女儿的。

但是老夫人缺点是什么呢?方法太简单。咱们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处在老夫人的位置上,我们该怎么做?我想,如果我碰到这样的事情,大概我也会和老夫人差不多,对张生不太满意,你看一个人本来要进京去考试的,结果到了一个地方,看到自己心爱的一个女孩子,学习也不管了,什么也不管了,工作也不要了。就一心一意地谈恋爱了,哪个父母认为,这样的孩子是好孩子。老夫人是太简单,如果我的话呢,我会和女儿交交心,我会和女儿说,你看有个男孩子这么爱上里,那不容易的,这个机会是很好的。可是你要鼓励他好好学习啊。然后,我会对张生说,小伙子你是蛮有才华的嘛,证明给我们看啊,你先去找工作,先去承接你的事业啊,是不是结婚的事情,等到你工作以后再说啊。那事情就好得多了嘛,老夫人的缺点,老夫人的缺陷是什么呢?是在于她方法太简单,没有和女儿交交心,不会做思想工作。如果她把这个工作做好了,使大家很愉快地接受这样的事实,很愉快地去考试,不是很好吗?现在这个简单,脸一板,你去考试,考不中,你不要回来见我,这就给两个年轻的孩子,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的负担。所以张生现在必须按照老夫人的意见,去考试去啊。而莺莺不得不和自己的心爱的人暂时的分开。

所以下面就有了一场非常著名的戏剧《长亭送别》,这个《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而得最美的一折,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把它的曲子全部来进,我们只讲两首曲子,给大家听一听,一首曲子写得很美,一首曲子很白话,第一首曲子就是刚商场的时候,莺莺唱的一首曲子,很著名的一首曲子“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碧云天”湛蓝湛蓝的天空,“黄花地”那个深秋的季节,黄花开得满地,就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中,“西风紧”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这样的一个景色,一开始既是那么的美丽,同时又有那么一丝凄凉“西风紧”深秋,枫叶红红的,就像醉了一样,怎么使它醉的呢?“总是离人泪”,是离别的人的眼泪,把它染成这样的红啊,很短,但是写得很美,这就使一开始他们的离别,有了一种计量的那种氛围。

恋人之间的离别,都会使人觉得有些伤感,更何况这是一次前途未卜的离别,对张生来说,要是自己不能金榜题名,就意味着将永远失去心上人,而对莺莺来说,无论张生能否金榜题名,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如果张生不能高中的话,这将意味着张生无法再进崔家的门,假使张生能够高中的话,又有谁能够保证他一定会信守诺言,而不会成为不认前妻的陈世美呢?人们应当怎么看待张生这一人物形象呢?

下面一首曲子呢,是莺莺对张生唱的,向张生反映了莺莺自己心里面的担忧。因为前面我们就说过,每一次情人的离别,在古代在那个社会,都可能是一次“痴心女子负心汉”悲剧的开始。所以莺莺对张生要反复地交待,这儿她唱了一首曲子:“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这话什么意思呢?张生你啊,妈妈逼你去考试,但是你不要担心,你不要说因为我这个文才是有,可是命不好啊,深怕考得不好,你不要担心这个,我怕的是什么?你停妻再娶妻,你考得上考不上,我是无所谓的,我作为你的妻子,我只想我们两个人是白头到老,你怎么的,我都无所谓,只要我们的爱情在,那么我们就是幸福的,所以你不要金榜没有名,考不取,你就不回来啊,你要不断地写信给我,所以张生到了京城以后,一下子考中状元,当然这是文学。

在中国古代的戏剧中,凡是去考官的,要么不中,要中就一定是状元,这当然是一种文学的手法。中了官,他马上写信给莺莺,告诉她这个消息,莺莺写了一封信给他,得到你种状元的消息,心里面非常开心,你真是没有辱没我相国家的家谱啊,现在我寄上琴一张,玉簪一枚,班笛一支,裹肚一条,汗衫一条,袜子一双,送给他这些小东西。在古代,赠送这个礼品,赠送自己使用的最私秘的东西,是最珍贵的。这些东西是寄托了莺莺对张生的一片的深情厚谊。我们大家注意,张生接到这封信以后,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我想古今所有的男子都应该记住这句话。他说:“似这等女子,张珙死也死得了。”我想,大概许多的男子,听到这一句话,都会感到羞愧,我们说张珙形象,他新在哪儿呢?张珙是最早的把一个女性放在和自己完全平等的地位上的一个男性形象,是中国古代很少见的一种新的男性人格的闪光啊。张珙同样地和莺莺一样地痴情,一样地把爱情视为一种最高的存在,高于生命的存在。以后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是这样。就这一句话,张珙的这个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是一个新的男性形象,而在中国古代的爱情思想史上,《西厢记》是最早体现了一种爱情中,男女平等呼应的思想和婚姻中男女平等的观念,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现在的一个惟一的障碍就是什么呢?就是莺莺的婚约,莺莺有一个订有婚约的表哥,这个表哥来了,到哪儿呢?到了普救寺了,张生因为考取状元以后,一时来待在京城里面,还没有来得及来普救寺去迎娶莺莺,郑恒先到了普救寺,平地起风波啊。郑恒到现在才出现,以前一开始的时候,老夫人就交待一下,我有个女儿,丈夫生前在世的时候,崔相国在世的时候,就把我的女儿许配给老生的侄儿,我们知道这个人,这个人究竟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但是现在郑恒上场以后,我们才知道,这个郑恒不是个好人,是个坏人,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了,莺莺和他们都是在京城里面住,她这个表哥,她总会听到一点消息,她为什么回头望张生一眼呢?为什么说:“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对自己的婚姻,觉得有一点伤感。

她这个未婚夫不是个好人,他来了,郑恒来了,说起来,门第和张珙差不多,他的父亲也是礼部尚书,也去世了,母亲也去世了。所以郑恒现在是只身一人,有没有姊妹,兄弟我们不知道。但是郑恒,为什么我们说他不是好人呢?他一到普救寺他先来找到红娘,问红娘我这次是来迎娶莺莺的,红娘就跟他说了,她说我告诉你,莺莺已经许配给张珙了,许配给张生了,张珙了。怎么回事?我是订有婚约的,应该是我的。人家红娘就说了,噢,现在你说这个话,你现在跑来争妻了,当初兵围普救寺的时候,你在哪里,你到哪儿去了?他张珙有什么本事,凭他一个人能退得了兵吗,哪个看到的,哪个相信啊。红娘跟他说,怎么怎么的。他说,我才不管他,我找二、三十个人,弄个花轿来,把莺莺抢上去,拖了就跑。看你们怎么办?我们说郑恒不是好人,这种行为,红娘就说了,我看你你是崔相国家的亲戚,你这么做倒像那个孙飞虎了。郑恒一看,你这个红娘,你肯定也是喜欢上张生了,和张生好上了,你才这样。这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过去谈红娘的时候,就有一种意见,说是红娘是因为想做张生的小老婆,才尽量促进他们的,那这种人的看法和郑恒是一模一样的,其实是无稽之谈。

李昌集先生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难道这样的观点真的就一点道理都没有吗?那么李昌集先生的依据又表现在什么地方?而郑恒在得知自己拿着的婚书,只是一纸空文,而红娘又一心向着张生,并不为自己说话,他会怎么办呢?郑恒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未婚妻,成为别人的新娘吗?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看待郑恒这样的人呢?

古代良贱不婚,虽然红娘她是一个奴婢,她很有可能作为陪嫁,随着莺莺陪嫁到张生家。张生是不是能够把她纳为妾,这个要看情况,严格地说,是不允许的,在古代良贱不婚,是不允许的。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中,红娘没有一点这样的意思,我们不能脱离作品在谈,是无聊的文人,说的这个话,说红娘是饶头,是带一个,饶一个,是无稽之谈。

郑恒现在就是这样说,当然,不管你怎么说,现在这个事情已经这样定了,他也知道了,怎么办呢?郑恒一看,以婚约来争妻不行,争不过,另外想个办法,想个什么办法?撒了一个弥天大谎,他编造一个故事到老夫人那去,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先去看老夫人,姑妈,看他的姑妈,侄儿来看你来了,因为在京城里面,有点事情,你书信召我来,我来迟了,对不起。现在莺莺孝服已满了,我就是来迎娶莺莺的。崔夫人说,哎呀,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她已经许配给张珙了,当时军队围着普救寺的时候,那是没办法啊。不然的话,她就被乱军抢走了,所以我们就把她许配给张珙了。郑恒说,哪个张珙啊?是不是那个状元张珙啊,是啊,这么回事啊,哎呀,姑妈我告诉你,如果说的是这个张珙的话,那你就不要指望了,我告诉你们,张珙考取状元以后,就跨马游街,夸耀得官,得了状元,好风光的。就在跨马游街的时候,魏尚书家搭了一个彩楼,为自己的女儿招女婿抛彩球招女婿,结果那个彩球“啪”一下子,正好抛到张珙的身上,当时我也在场的,差一点也抛到我的身上,但是抛到了张珙的身上,就要张珙接到了这个彩球,魏尚书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派了十几个家人,就把张珙拖到家里去,张珙就不肯,张珙说不,我是崔相国家的女婿,他说魏尚书有权有势,不听你张珙这一套,对张珙说,我这是奉旨招婿,我搭这个彩楼,是风圣旨来招女婿,抛到谁就是谁。再说了,你这个崔相国家的女婿,是先歼后婚,只能做妾,不能做妻子,那个崔莺莺,崔相国的女儿,就做小老婆,就做你的小老婆。以前我们就说过,古代有这样的法律,先奔后婚只能为妾,不能为妻,有这样的一个规定,有这样的一个习俗。你现在就是先歼后婚,所以她只能做小老婆,没办法,张珙实在是没办法呀。

老夫人一听这个话,老夫人会怎么办?本来心里面对张生就有气,现在一听郑恒自己的侄儿,说这个情况,不由得不信,这个秀才,我就说他不重抬举,我家崔家的女儿,岂能做人家的妾,做人家的次妻。哪有这样的道理呀,我崔家怎么可能这样呢?罢了,罢了,张生这一回可是你辜负了我们哪,是你辜负了我们崔家的,这怪不得我了。郑恒啊,明天选个良辰,好的时辰,就让你和莺莺完婚吧,还按照你姑父生前跟你订的婚约,就把莺莺和你完婚吧。老夫人糊涂啊,真是糊涂啊,你也不问清楚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你也不去打听一下,至少这个是大事情啊,女儿的婚事,是个大事情,你怎么就这样草率地决定了呢?你怎么能这样呢?好,第二天就要结婚了,眼看莺莺和张生的美满的婚姻,一对有情人,就要被拆散了,而且这个拆散可不是一般的拆散,莺莺就做人家的妻子了,而且古代的话,从一而终啊,她做了郑恒的妻子,就不能再做张珙的妻子了,这可是个大事情。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崔夫人为什么要郑恒和莺莺完婚呢?要是这样的话,张生的状元岂不是白中了吗?而在这个结骨眼上,张生即使能够回到崔家,由于郑恒把这无中生有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张生能够解释清楚吗?《西厢记》的最后结局,究竟想告诉人们什么呢?

好,张珙回来了,终于回来了。民间的文学就是这样,不仅回来了,而且授河中府尹,回来了。做河中府的行政长官,回来了,真是及时啊。张珙回来了,首先要去拜见老夫人啊,老夫人是他的长辈啊,去拜见老夫人。张珙拜见岳母,受不起你这个拜,你收起来,你是奉圣旨,招的魏尚书家的女婿,我受不起你这的拜,我告诉你,我已经把莺莺许配给我的侄儿郑恒了,你已经做了人家的女婿了嘛,张珙一听说哪有这样的事呢?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呢?老夫人说,郑恒说的,不信你把红娘喊得来问。好,红娘来了,红娘一听,张珙回来了。好啊,我正想找你呢,红娘来了,张珙见到了红娘,姐姐别来无恙,张珙现在当了官了,非常地有礼貌,非常地客气。什么姐姐姐姐的,我告诉你啊,你做了魏尚书家女婿了,小姐已经许配给郑恒了,老夫人已经把小姐许配给郑恒了。先生,你和你的新夫人,住在哪儿呀。你的新夫人和我家小姐比比,怎么样?对张珙没好气,张珙就说了,红娘,别的人说这个话我能理解,你不应该说这个话呀,我和莺莺的情感,整个的过程你是知道的,我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呢?哪会有这样的事呢?我这次回来就是迎娶莺莺的。红娘一听就说,我早知道张生不会是这种人,我早就知道,但是,你张生说我没有做魏尚书家的女婿,那边郑恒说,你做了魏尚书家的女婿,有谁来证明?怎么办?你总要有个证明,你说,现在两个人在争,事实是什么呢?还是红娘聪明,还是红娘比较聪明,红娘一想,想到一个人,谁?白马将军。你总要找个权威来说,当初兵围普救寺,是杜确来解了这场围,现在还是要靠杜确来,揭开这个死结。那当然蒲关很近,一封信过去,白马将军当然就来了,白马将军一来,真相大白,郑恒怎么的?郑恒一看,最后的谎言被戳穿了,他争这个妻子也争不到了,就一头撞在树上,就撞死了。

这真使人感到有些纳闷,像郑恒这样的浪荡公子,他的脸皮怎么会这么薄呢?他怎么会没有达到目的就如此痛快地去自杀呢?俗话不是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吗?那么,郑恒这样做,多少让人感到有些难以置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种事情真的可能发生吗?

这是不可能的,民间文学就有这个特点,大家都知道陈世美的故事,陈世美结发妻子秦湘莲,含辛茹苦,他考取状元了,秦湘莲跑到京城来找他,结果呢,他不仅不承认她,还要派人把她暗杀掉,所以,包龙图鉴于这种严重的案情,唆使杀人罪,所以用大铡刀,“嚓”一下,把陈世美脑袋给铡了。这个事情可能吗?在现实当中,陈世美是驸马爷啊,哪有那么容易的,为什么?这是人心之所在,哪个要破坏,哪个要妨碍这种真挚的爱情,哪个就不得好死,怎么个死法,有没有理由去死,现实中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百姓不管。文学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这是最大的不同所在。历史的真实反映的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事情,但是文学的真实,更大的真实在于它反映了人心的真实,它反映了广大人们的愿望,广大人们的理想。你郑恒不是要破坏这个婚姻吗?你要想做坏事,这样的坏人,就让你,一头撞到树上死掉,如果让你这样的坏人,能够得逞的话,如果哪个在戏台上,演出这样的坏人,能够得逞的话,那观众非把这个戏台给砸了不可。

广大的老百姓,希望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人心之所在。所以我们民间有一句话俗话叫“公道在人心”。那么文学,就是这样以一种人心的真实,反映了一种比历史事实更加深刻的真实,所以《西厢记》最后这么样一个喜剧的结局,可以这样说,从古到今在古代,乃至于在今天,像张生和莺莺这样特别是是像张生这样,事业、爱情、婚姻都非常美满,很不容易。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做红娘,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像红娘那样,富有一颗善良的心,富有一颗同情的心,乐于助人,从而使天下更多的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就是红娘为什么今天还活在大家心中的原因。这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的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红娘的原因,因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千古以来,人们的理想,人们的愿望,这个愿望在今天,不是在每一个人身上,不是在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实现,但是正因为它是一种美好的理想,所以《西厢记》的故事,其活在今天,红娘这个人,已经成为一种人格,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人的品德,活在我们的心中。这就是《西厢记》在今天的重要的意义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