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究竟有没有秘诀

 blywzc 2017-04-28
点击 上方↑ ↑ ↑三秦书画 轻松关注!

书画家推广宣传 书画交易 美文投稿 广告等请联系:

:119618139

书法应因时代。但古今阻绝,无所质问,遂令学者茫然,莫知领要,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这是孙过庭所担心的。孙公已去1300多年,而他的担心依然存在。

书法是什么,书法究竟有没有秘诀。尽管从古到今,书法论著汗牛充栋,但“古今阻绝,无所质问”的状况依然存在。对于今人来说,读懂古人尤其不易。

一是书写工具的演变,使毛笔书写从实用中游离出来,人们不用毛笔书写,因此,也就失去了毛笔那种意韵的传承;

二是语言文学本身的演进,由文言到白话,古人用古汉语写成的文章,今人多数读不懂;

三是汉字书写字体的演化,由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化而来的各种书体,特别是古人书法作品的草化字体,今人若不专门研究,也是不认识的。读不懂,如天书,何谈传承。再加上当代人的“好溺偏固,自阂通规”,更加剧了这种阻隔。

很显然,孙过庭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他说,詎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在孙的《书谱》中,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值得称道的。“心与手”,“转与用”,以及前面的“点与画”、“字与篇”,后边的“真与草”,“回互虽殊,大体相涉”。他试图告诉人们,书法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同书体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用笔的方法,不过是一棵树上分出的枝条而已。

同源异派,万条共树,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书法艺术所应遵循的义理。“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

在孙过庭看来,不同书体都有自己的形质与情性,而这种形质与情性的表现方法不外乎点画和使转的兼通。而学书之人,应明白不同书体的适用范围和美之所在——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原因就在于不同书体是互融互通的,把它们冶于一炉,方可尽善。这是学书的义理所在,也是书法品评的标准所在。

书法是有规律的。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倾。磋呼,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孙过庭经过自己二十多年的书法实践,认为“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接着,他详细论述了“五乖五合论”。他认为,书法是人的创造性劳动,因此与天气、书写工具以及书写者当时的情绪、灵感密切相关。“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时令、器物(工具)、人,三者的完美结合是优秀书法作品产生的基础。中国书法史上所有优秀作品的产生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兰亭序》、《祭侄稿》、《黄州诗》无不是这样。后人在述及三大优秀作品产生原因的时候,往往把它单纯归结为性情的挥洒,看作是性情的产物,这是有失偏颇的。在这里,书法犹如埏埴,不仅需要工艺技巧,还得与炉火锻烧完美结合,就有了注脚。

“当仁者得意忘言,罕陈其要,企学者希风叙妙,虽述犹疏。”得意忘言语,出自《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是古人关于语言与语义的表述。语言的产生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情达意的需要,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在人类交往中,“得意忘言”既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美德。

不然就不会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理仁》),也不会有孙过庭的“当仁者得意忘言”的表述。但正因为此,如何“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便成了问题。孙过庭的想法是:“除繁去滥,睹迹明心”。 “自汉魏已来,论书者多矣,妍蚩杂糅,条目纠纷,或重述旧章,了不殊于既往,或苟兴新说,竟无益于将来,徒使繁者弥繁,阙者仍阙”(《书谱》语)。

他列举了传王羲之《笔阵图》,认为“尚可启发童蒙”;而诸家势评“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而发端于轩辕黄帝的六文之作,起于始皇嬴政的八体之兴,这些虽然不用特别光大,但“今古不同,妍质悬隔”,加上在历代传习中的一些诸如“龙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类”的描述,使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有如雾里看花。而代传的王羲之笔势论十章,“章则顿亏”,“宜从弃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过庭的治学思想及其对他所在的那个时代书法理论状况的担忧。如何使书学发扬光大,是孙过庭《书谱》所要着意探究的问题。

“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孙在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关于意(心之所达)、言(言之所通)与书(形于纸墨)三者的关系问题。是书法著述的难题,也是书法创作的难题。古往今来,关于书法的著述,大多言不达意,文难表语。这一方面是书法本身有奥妙所在,而这种奥妙是一种长期积累探索的体验,是一种“顿悟”;另一方面,书法鉴赏品评本身也是一种学问,诸如“屋漏痕”、“锥画沙”,又如“鸟兽峙”、“龙跳虎卧”之类,至今让人见仁见智。孙过庭力求排解这类的难题,但又谈何容易。故只能“阙而未逮,请俟将来。”这段话,应该也是他的谦词。

孙在这里首先撰述执、使、转、用的道理。“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对这段论述,孙过庭很是自负,认为是“举前人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析其枝派,贵使文约理赡,迹显心通,披卷可明,下笔无滞。”执使转用,是专讲用笔的。

孙在这里讲得十分简练,只是概念式的表述,但却是对用笔方法的最直接、最精当的描述。其中揭示了深浅、长短、纵横、牵制、钩环、盘纡、点画、向背八对矛盾。这八对矛盾,八个范畴,概括为执、使、转、用,而执使、使转、转用又分别是一种方法。孙过庭多次讲到“使转为情性”、“转用之术”等。用矛盾统一的观点来研究书法,并且把笔法作为书法最核心的东西,这是孙过庭对中国书学的不小的贡献。赵孟頫曾讲“用笔千古不易”,这里所说的用笔,实际也是笔法。难怪唐宋间《书谱》也被称为《运笔论》。

版权说明:书画文章源自于签约书画家、作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网络无从查找作者的,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删除或公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