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脂的真相(上):传统有氧运动的弊端

 哒哒哒酋长 2017-04-30

(作者:郝鹏飞,资深健身专家,极简派健身创始人,美国运动医学会私人教练华人最高分获得者)


权威解答 剖析真相


本文摘要


一、这样的困惑你是否也遇到过?

二、为什么多数人都有减脂需求?

三、传统有氧运动的弊端是什么?

四、总结


本系列文章将权威解答关于上班族减脂的所有困惑,并给出最简单易行的减脂方法。


在本篇《减脂的真相(上)》中,我们首先看下传统有氧运动的弊端是什么。


1
这样的困惑你是否也遇到过?


1)经常跑步(甚至每天10公里)、做各种运动,感觉也投入了很多时间、付出了很多汗水,但体重和脂肪还是减的不明显,或者减到一定程度就再也减不下去了。


2)感觉自己身体素质挺好的,每周都做很多对抗运动,但就是肚子上还有很厚的脂肪。


3)以前不运动身材也挺好的,但是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却开始发福,有想法运动,但又不知道如何入手。


4)有减脂需求,但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各种事情太忙,伴随各种压力和事情,实在抽不出时间,健身、工作、生活,这三者真的难以平衡。


3)身材的维持成本太高,稍微不注意饮食和健身,体重就反弹,实在令人糟心。


4)面对市面上各种关于减脂的技巧、窍门,一些理论和方法甚至互相矛盾,无所适从。方法窍门太多了,到底选择哪一种,摸不着头脑。


5)有些健身教练身材也并不怎么样,肌肉多,脂肪同样还那么多。每个人都能高谈阔论,但似乎每个教练说的并不一样,到底信谁的。


如果你对减脂有极大需求,并且也遇到过上面的困惑,那么本系列文章能一定帮到你的。


2
为什么多数人都有减脂需求?

       

除了在《提升感官能力(中)》提到的人类身体机能和机构天然就会倾向存储脂肪外,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因导致多数人都有减脂需求:


1)在影响身材的三个极简维度里(骨骼、肌肉、脂肪),脂肪对身材的影响非常大。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亲戚朋友,在增加或减低体重后,外形有了很大的变化,基本都是通过脂肪这个维度达到的。幸运的是,脂肪虽然容易存储,但也容易减掉。


2)通常来说,味道越鲜美的食物,包含的脂肪越多。这就导致了多数人会摄入更多的脂肪。


3)即使不运动,体脂大概率会随着年龄一同增长。因为随着年龄增大和身体机能下降,身体代谢会变慢,身体中的瘦体重(非脂肪的体重)会逐渐流失,变胖的概率会增加。


4)尤其是MBA和三四十岁的职场中高层,需要兼顾的方面太多,并伴随各种压力,导致生活不健康、透支身体等等。


3
传统有氧运动的弊端是什么?


除了上面的现实困惑外,我们会发现在传统对有氧运动的定义方面也存在问题,并不能很好的指导实践。


关于到底什么是有氧运动,现在的理论体系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有氧运动就是让身体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而且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运动。


2)有氧运动是指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钟左右的运动。


3)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


4)有氧运动是指任何富韵律性的运动,其运动时间较长(约15分钟或以上),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的75%至80%)。


5) 有氧运动是指以全身大肌肉做有节奏、有规律、速度稳定的长时间运动。


6)有氧运动是指以充分低的强度做大量的反复运动。

 

我并不认同以上这些关于有氧运动的定义,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1)有氧运动在本质上是基于人体的三大供能系统(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代谢供能系统,有且只有这三大系统,人体所有的能量消耗都来自于这大三供能系统),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纠结有氧运动的定义是什么。因为这些定义对于减脂并没有多大帮助,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都在按照这些理论定义来做运动,那么自然获得不了多少效果。


2)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无法依据定义衡量出有氧代谢供能系统是否参与供能,具体比率是多少,因为只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彩是最重要脂肪燃烧的方式。


3)在实际操作中,自己无法判断所做的运动到底处于具体什么样的状态,是否有助于燃烧脂肪。

 

多数人做有氧运动都是为了减脂,但在实际运动中,往往都是被动地在做有氧。这种被动反映在你仅仅知道运动时间、心率(用可穿戴设备测量)等。


比如上一堂操课或动感单车课、跑固定的时间或公里数、打一场球赛等等。虽然在上操课的时候,教练会对课程强度有所安排,但具体到每一个人情况便各各不同,很难衡量了。有时候一堂课下来,有的人运动强度达到了,消耗了很多能量和脂肪;而有些人则效果不大,没什么反应(排除偷懒的因素)。

 

以上这些便是传统有氧运动定义的弊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能解释在现实中,我们如何把握有氧运动的强度,如何判断是否最大限度地燃烧脂肪,以及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是最好。


4
总结


传统的现状是:我们没有一种依靠自身感官能力的判断标准,来识别判断出有氧代谢供能系统是否在最大化供能,脂肪是否在最大化燃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