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 炉 夜 话 文:桑妮 朗诵:云松 编辑:云松 做个读书人 点击这里,收听朗诵版 静水流深 生生不息 桑妮 朗诵者:云松 钱钟书离世后,杨绛写道: 钟书走时,一眼未合好,我附到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媒体说我内心沉稳和强大。其实,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壹 女儿阿媛出生时,钱钟书曾写就一阕“欢迎辞”:“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杨绛则说,女儿是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 贰 阿媛的存在,并没有使得钱钟书对杨绛的爱少一丝一毫,反之,他更珍爱她了。在阿媛懂事后,每逢生日,他总要说,这是“母难之日”;他也没再要第二个孩子,他对杨绛说:“我们如再生一个孩子比阿媛好,而喜欢那个孩子,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媛呢?”事实上,他是不忍杨绛再受生育的痛苦了。 叁 在阿媛一岁左右的时候,他们仨一起回国。钱钟书在清华谋得一教职,到了昆明,杨绛则留在了沦陷的上海。时年,在老校长王季玉的力邀下,推脱不过,她担任了母校振华女中的校长,这也是她生平唯一一次做“行政干部”,为期不过一年。 素来,她自谦“我不懂政治”,然她却是那东吴大学政治系毕业的高材生。 她不是不懂,是不想碰“政治”的是非,只想安安静静做他贤惠的妻子。 事实上,她确实做得特别好。 ![]() 肆 1945年的一天,日本人突然上门,却在她的泰然周旋下败兴而归。解放后,她有亲自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来修好曾经因钱钟书写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的隔阂。 还有,她家的猫咪和林徽因家的猫咪打架,钱钟书欲拿起棍子为自家猫咪助威,她连忙劝止说“林的猫是她们家‘爱的焦点’,打猫得看主人面”。 正如此,她的贤惠淑德、沉稳周到,成了痴气十足的钱钟书社交上的一道润滑剂。 ![]() 伍 有着贤妻的钱钟书,在事业上才如沐春风。 在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时,他在自留的样书上为他贤惠的妻写下了这无以匹敌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在这一生一世里,最懂他的,终是她。 在他的小说《围城》被搬上荧幕时,她写在每集片头上的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表露了她对他的懂得。 ![]() 陆 曾经,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于是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 柒 回国后,多年里他们都居无定所,漂泊着经历了相濡以沫、经历了相互扶持。直到1962年8月,他们一家三口才乔居干面胡同新建的宿舍。四个房间的居室,加之一个阳台,他们终于有了一个舒适的家。在这里,他们朴素、单纯、温馨如饴地度过每一个相守在一起的美好日子,各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 捌 只是,时光静静流逝,再美好的故事也还是总有那谢幕的一天。 多年后,她在《我们仨》里写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人生相聚有之,分离亦有之,如同天命,是注定,再伤悲也是要承受的。 ![]() 玖 杨绛自是体味这人生之味,所以在阿媛去世时,钱钟书还重病卧床之际,她以八十多岁高龄,怀揣着丧女之痛,仍坚持着每天去往医院探望钱钟书,心伤在心,无一丝一毫外露,还百般劝慰钱钟书,并亲自做饭带给他吃。她如同过往,依旧用自我的坚强支撑起这个失去爱女的破碎的家。 她说:“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 拾 怪不得,无数文人艳羡他们的爱情,感叹他们——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有着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 于我,更觉他们彼此的深情,是那岁月里的静水流深,生生不息。 ![]() 桑妮 ,山东济宁人。知名女性传记文学作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