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所谓'白字先生',就是经常读错字或写错字的人。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不良的影响或者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写错字和别字。 但是也正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所以有时候我们基本知识知晓一些常用字而已,对一些生僻汉字极少涉及,所以也会出现一种情况——把正确的字误以为是错别字。 今天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10个误以为是错别字的“字” 还有一些很容易写错的字,如玊、瞐等,乍一看会误以为是错别字。玊字读作“sù”,仿佛是玉的点儿点错了地方,就是有瑕疵的玉,念“sù”;瞐字读作“mò”,意思是美目,指美丽的眼睛和样子。 避免方法 分清字义 字义决定汉字的正确使用,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如果明白了易混字的意义,就能有效地避免错别字。'坚'是结实、硬、坚固的意思;'艰'是困难的意思,学生先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再用到'坚固、坚强、艰难、艰辛'等词就能区分清楚了。知道了'戴'是加在头、面、颈、手等处,还有尊奉、推崇的意思;而'带'是携带、捎带的意思,学生于是对'戴帽子、拥戴、带口信、带行李'等就一目了然了。再如,'厮打'中的'厮'是互相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字义,就不会写成'撕打';'贪赃枉法'中'赃'是赃款,而不能写成'贪脏枉法'。 推想字形 汉字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推想形旁,学生明了字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字在词中运用正确与否。如'讴歌'是歌颂的意思,左边是'讠'旁;'沤肥'要用水泡,左边是'氵';'呕吐'经口腔排出,所以左边是'口'旁。再如'劈'只要想到用'刀'劈,形旁为'刀'声旁为'辟',就不会出错。 理清源头 很多词语、成语都有出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等。带领学生一起找到字词的源头,就能使他们避免写错别字。如'班门弄斧','班'指鲁班,古代有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了解了这一点,学生就不会写成'搬门弄斧'。'再接再厉'总有学生写成'再接再励',因为这个成语意为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常用来鼓励他人。实际上,这个成语最早的意思是:为了斗鸡时使自己的鸡获胜,每次斗前,在磨刀石上磨磨鸡的喙,使它的嘴尖锋利。'厉'通'砺',指的是磨刀石。因此'再接再厉'的'厉'只能写成'厉'。 易错字强化记 写字时,多一笔、少一笔就会发生错误的字有很多,如'梁、染','低、纸','县、具','丧、嚷'等字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成类强化记忆,还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法进行理性记忆。 注重第一印象 第一次和某个生字见面,一定要让学生形成清晰、准确的印象,要从音、形、义三方面结合起来理解记忆,不然错误印象会顽固地留在学生脑中,不易抹去。 查字典 平时要注意督促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词语在运用上有了不少变化,甚至一些字形也有变化,要及时让学生留意掌握。遇到不认识、拿不准的字更要及时查字典,不能盲目按声旁定字形。 书写规范 汉字书写笔画要规范,不规范的书写会造成对字的理解的偏差,一些形似的字,如果写得潦草,就会混淆,无法辨认。 我们每个人在使用汉字时都免不了出现差错,教师平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将常写错的字编成小册子,并常常翻看,对于减少错别字也是非常有益的。 |
|
来自: 昵称33719632 > 《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