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的百日读书活动已走过半程,我从评论区可以看到有相当多的朋友彼此温暖着,结伴同行到今天,非常感谢大家参与!我相信大家与我一样会有很多新的感受,也有很多收获!
有时我们无法克制自己的小拖延,有时我们做出一个放弃的决定,可以为自己找出一百个理由,但这次读书活动,我们做到了坚持。其实,我们选择参加百日行动,就是选择了一种让我们从舒适区进入学习区的一种状态。
上周我在《小王子》的读书分享中谈到了“驯化”这个概念,小王子养了一朵爱闹小脾气的、爱挑剔的、爱抱怨的玫瑰花,他在养那朵花的时候,已悄悄地被那朵花所驯化了。事实上,我们在参加百日行动的时候,这个活动也在悄悄地驯化我们、提升我们,让我们在“受苦受累”当中,获得一种在舒适区里永远得不到的快感。 《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与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与青少年有关的书——《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Teens)。谈到《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这本书,我们一定要提到《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这本书曾被全球的商界人士誉为圣经宝典,其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也因此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1998年,肖恩·柯维延续了其父史蒂芬·柯维的惊世智慧,出版发行了《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一书。肖恩曾担任全美第一级大学橄榄球赛的四分卫,这使他有机会和许多青少年朋友频繁接触,这也促成了他完成“7个习惯”的青少年版。这本书是给青少年的成长哲理书,它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青少年的成长,在全球的学校、教会和青年人社团中被广泛使用。这本书来到中国后,入选中国青少年必读书目,是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推荐目录。
在美国,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对于儿童青少年习惯的培养都相当重视,很多美国学校给学生绘制了7个习惯树(The 7 Habits Tree)的海报,作为孩子们品格教育的参照纲领。对孩子来说,他们正处于一生中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在此时能够理解7个习惯中传达的人生基本准则,如勇于承担责任、做事有计划、懂得自我管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人生。此外,7个习惯还可以成为孩子与父母、老师之间的“共同语言”,促进彼此的理解和沟通。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对于青少年,还是对于青少年的父母,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好书。 什么是习惯?肖恩·柯维以第一人称写了这样一段话:
习惯是我们反复做的动作或事情,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根本没意识到有这种习惯,它们是不自觉的。当然,习惯有很多种,某些是好习惯,如定期锻炼,事先做计划等;某些是坏习惯,如缺乏耐心、自私自利、自卑感、总是报怨等;某些习惯无所谓好坏,如用叉子喝酸奶等。
我们有很多的行为,由于经常重复,所以它已经不需要向我们的大脑汇报了,它指导着我们的行为,但是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惯性。我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在我身上就发生过多次,有几次我都走出楼门了,突然开始怀疑自己门没有锁,火没有关,纠结后不得不返回家里,结果回家一看,门锁得好好的,火也关得好好的。可是当时的关火、锁门的动作好像都没有跟我的意识汇报过,这些动作就自动完成了。 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是习惯于讲道理,其实真正有效的教育,是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让一个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慢慢潜伏到意识深处,让孩子形成好习惯,乃至于将来他根本意识不到有这个习惯的时候,它却成为孩子一辈子最重要的财富。比如说礼貌,感恩等等。这些东西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但是却变成他的福气,这些才是长辈给孩子留下的福荫。
几年前,有一个面试的故事非常流行,说的是一个女孩去一家企业应聘,她见走廊地板上有纸屑,就顺手捡起丢进了垃圾桶。一进入面试室,她就被通知她被录用了。不知这个故事是否真实。但生活中,我们都会因一些善良、善意的小举动给自己赢得不少加分,事实上,这些无意识的小举动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品行。
好习惯坏习惯都是我们人生的资产,好习惯就是优良资产,坏习惯就是负资产,是我们的生命中的坏帐。由于习惯不同,它们足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正如萨穆尔·斯迈尔所说: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幸运的是,我们比习惯要更强大,我们可以改变习惯,尽管有时这并不容易,但总是可能的。 多年前, DEC数字设备公司的奠基人肯尼斯·奥尔康说,“没有理由让人们在家中配备一台计算机。”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总裁达里尔·扎努克说,“(电视)上市6个月后,不可能还有市场。每天盯着个三合板盒子,人们很快就会厌烦。”1962年,英国德卡唱片公司拒绝披头士乐队时说,“我们不喜欢他们的声音。再说,吉他乐队也正在退出舞台。”当年这些专家对相关领域的断言,在当时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变成了愚蠢透顶的笑话。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断言都是关于事物本质的感知,虽然说这些话的专家们认为他们自己是对的,但其实是不准确的或不完整的。人们这些感知的表现方式就是思维定式,是我们看事物的固定方式、观点、参考系统或信仰。可惜的是,我们的思维定式是常常远离事实的,是非常有局限性的。
肖恩认为,定式就像眼镜,当我们用不完整的思维定式来观察自己或自己的生活,就像带着度数不准的眼镜。镜片影响着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对于我们自己、他人和周围的生活,我们都有思维定式,有时思维定式会帮助到我们,有时则会阻碍到我们。当你觉得自己的思维定式有扭曲时,不妨参考肖恩在书中给出的建议,就是花些时间,去找一个相信你、支持你的人谈谈。当然,阅读肖恩这本书也可以帮助到我们改变思维定式,建立一个更准确、更完整的思维定式。
在谈到生活的思维定式时,肖恩认为,以朋友为重心、以物质为重心、以男友(女友)为重心,以学校为重心或者以父母为重心,这些都不如以“原则”为重心。 我们不妨想象一个情况,比如你约好了周末跟好朋友去看演出,家里突然打电话让你回家帮忙。以父母为重心的人会选择回家,以朋友为重心的人会选择陪伴朋友,而以原则为重心的人则会通盘考虑,不受任何冲动的影响,最终的选择都是以原则出发的主动决定。 正如指南针总是指向正北,我们的内心会确认真正的原则。诚实是一个原则,友爱是一个原则,努力工作是一个原则,尊敬、感谢、适度、公正、正直、忠诚以及责任心都是原则。
我们在生活中遵循原则,需要有信念。特别是身边的人通过说谎、欺骗、放纵、造假以及自私等手段出人头地时,我们更需要信念。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大家恐怕都无法想象充满不诚实、虚度年华、忘恩负义、自私自利和仇恨的生活能产生好的结果。
当今的社会充满了竞争与挑战,我们每天可能都要面对很多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原则作为生活的重心,每当遇到矛盾和困难时,就问问自己,现在什么原则起作用?
若万一我们的孩子成绩不好,性格内向,我们应该做什么?肖恩的父亲史蒂芬·柯维在他的书中给出了一个了实例,他的一个孩子成绩较差、性格怪异,他一开始也做了很多努力去改变孩子,但都没有效果。后来他意识到要改变思维定式,不再去设法改变孩子,转而从客观的角度去了解,去找出孩子的个性、特点与价值,不再拿孩子和旁人比较,不再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加在孩子身上,结果这个孩子长大后也非常出类拔萃。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是书中关于习惯和思维定式的观念,下周我们一起来讨论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树的具体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