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制度经得起理论的推敲

 圆角望 2017-05-02

经济学理论是有“制度”意义的,其原因在于,对制度来说,好的制度要经得起理论的推敲,或者说,要与可靠的理论相符。

■ 朱海就

对于合理性与正当性,人们往往不会加以严格的区分,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确实可以直接根据斯密说的道德情操,就能够判断出某件事情是否正当,比如对于抢劫偷盗,可以直接判断为不正当,这时人们运用的“理”是“情理”。但是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对某种制度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时,根据“情理”往往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说只能得出表面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如运用人的逻辑能力进行理性思考,根据可靠的“理论”,则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正当与否的判断。

“逻辑”与“理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合乎逻辑的理论才是可靠的理论。理论的可靠性首先在于它的假设是否可靠,也就是是否符合现实,比如“人是有创造性的”的假设要比“人是无所不知”的假设要可靠。在可靠的假设之上进行可靠的逻辑推演,就形成可靠的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理论是有“制度”意义的,其原因在于,对制度来说,好的制度要经得起理论的推敲,或者说,要与可靠的理论相符。如某种制度在理论上站不住脚,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种制度是非正当的,如在现实中强行推行这种不正当的制度,那么不仅会损害效率,而且也会导致道德的堕落。

举个例子,在完全市场经济下,比如人为地限制价格的制度可以认为是不正当的,这是因为没有完善的价格机制,市场经济将无法运行。由于我们每个人每天所需要的一切,都是通过市场的分工协作获得的,这意味着破坏市场的分工合作也必然会损害每个人的福利,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全面地取消了价格,用人为的命令取而代之,是全盘的理性建构,被哈耶克称为“理性的自负”。我们知道,一旦价格被抹杀,有关资源稀缺性的信号也就不复存在,经济在盲目的状态中运行,所以是不能维持的,在上世纪有不少国家曾经实施了计划经济,给这些国家的人们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当时,假如当政者能够听从哈耶克、米塞斯等对市场经济有正确理解的经济学家的意见,那么这些国家就可以避免这样的痛苦。

同样,我们也可以根据经济学的理论,得出“纸币为基础的金融体系是不正当的”这一结论。其理由在于,货币本质上应该是商品,准确地说是贵金属,其信用应该来自商品本身,这样的货币才能合法地充当交易媒介。相比之下,银行垄断发行的纸币,其信用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背后并没有实物支撑,这意味着银行大规模制造信用是不受约束的,就会导致通货膨胀,侵犯个体的私有财产权。

如哈耶克强调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的理性能力对演化形成的制度不可能有充分的认识,人往往是被动地适应制度,但这不意味着“理性”与“演化”思想是背离的。实际上,正是对“可靠的经济学理论”的不断认识,才推动了制度往“好”的方向演化。如米塞斯所说,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经济学家的学说所引起的观念革命的一个结果。所以人们接受什么理论,对制度的演化非常重要。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不必然产生好的制度,因为他很可能是通过遵循坏的制度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的,这样就强化了既有的坏制度。

人的理性有限,但由于人都有米塞斯说的“共同的心智结构”,人是有能力判断什么理论是可靠的,什么理论是不可靠的,无非需要一个过程罢了。人类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济学理论,这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但它们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这就需要当代有才干的经济学家去把可靠的理论发掘出来,并加以发扬,使它们能够说服普通大众,为大众所接受,这样制度就会朝着正当的方向演进。

显然,如中国高校的经济学教授们能够掌握可靠的经济学理论并使之广为传播,那么中国的改革进程会快得多,相反,改革进程会滞后甚至倒退,但这种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往往是看不见的,所以现在人们并不太在意高校经济教授们的影响。更为担心的是,由于缺乏学术市场,经济学教授们是否掌握可靠的经济学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检验,具体地说,“检验”他们的是成果发表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而非掌握的理论本身是否可靠,这种扭曲所造成的危害被极大地低估了。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