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金投资的真相》——判断基金的经济学思维

 陈律师读书 2023-02-03 发布于新加坡

事实上,我们必须远离这样一种前提假设:金融市场总是运转良好。且价格的变动总能反映真实信息。——罗伯特·席勒

在经历了一次次的金融危机后,人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市场中的决定都是由投资者主观情绪驱动的,而这些主观情绪往往会导致个人乃至整个市场的认知错误。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塞勒教授,塞勒教授研究行为经济学,让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关于行为经济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结论就是:对于金融市场来说,情绪是金融市场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不是基本面。

金融市场不能简单的看作或者解释成一组打包了的数学公式,而是一群群人相互博弈、彼此改变的动态组合。

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提出了经济学中人的行为是有限理性,有限理性证明了即使所有信息都是可得的,个人仍然极易发生认知错误。

为此经济学家卡尼曼又提出了:“人类是非理性的决策者。”在金融市场上我们也能发现这个现象,情绪化的投资者背负着认知偏误,容易陷入“羊群效应”。

奥地利学派的思想

奥地利学派米塞斯在其大作《人的行为》中,论事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学科,由于人的预期而产生的经济行为的改变影响了经济市场的走向。

《人的行为》是米塞斯的扛鼎之作,也是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之后在经济思想史上对于经济学进行全面整理的著作。

米塞斯认为人并非原子式的个人,而是运用其自由意志做出行为的人,他假定有一个“先验的”人的行为之“公理”,在此基础上一步推导出人类社会经济的种种安排和运作原理。

将建立在个人行为逻辑上的经济学理论提升到社会哲学或人类行为通论的高度来处理,由此开创出“人的行为学”方法论。

60年后的今天人们又重新关注到了经济学中对“行为”研究,在此之前经济学们太多依靠数学模型来预测经济。

所以经济学家尤金·法玛将理性的模型进行逻辑推演之后得出了重要的经验:竞争激烈的市场是透明的、价格信息是有效的,因此总结了——“有效市场假说”。

在这期间人们认为资本市场是理性的,是运转良好的,而且价格变动总能反映真实信息。之后人们并没有完全沿着人的行为进行研究,更多的提出的是通过模型和数据来解决经济问题,

而席勒认为法马的“有效市场学说”是经济思想史上最显著的错误。

直到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支柱之一“有效市场假说”到行为经济学出现,经济学家开始承认金融市场是由人组成的,必然具有由情绪化带来的缺陷。

行为金融市场

在金融市场中,行为经济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行为金融市场中主要有四个基本概念:

第一:市场价格主要由情绪化的大众所推动。第二:投资者是非理性的,金融市场不是信息有效的。

第三:市场中存在着成百上千种行为可能导致价格扭曲,而没有反应出真实价格。

第四:在未来控制情绪是决定长期财富的最重要因素。

这就意味着在投资的选择上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改变自己的行为目标和判断基准。

特别是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改变激励机制促使基金经理改变行为方式,防止情绪化的投资让人群陷入“羊群效应”。

不管是个人还是基金经理,在投资过程中的每一阶段处理好情绪是,是决定你长期财富水平最重要的因素。

有证据表明,那种短视的,试图避免通过短期损失的决策对个人财富有着深远的负面影响。在我们尝试理解短期市场的价格变动时,我们必须更关注情绪带来的行为,而不是基本面。

结语

本书不仅仅是对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有用,更能帮助大家构筑起基本的理财观念和分析技巧。

在未来我们判断基金的价值,不再是全盘听信基金经理有多厉害,过往经历有多出彩,我们更多的依靠自己的理性分析而做出决策。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处在深刻的变动当中,对于投资者我们更应该学习经济思维才能更好的做出投资决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