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颜回和子贡两位同志是否马屁精”的司法鉴定书 | 原典1.28

 风过静无声 2017-05-02

孔门三千弟子,排名第一的颜回,是不是一个超级马屁精?

文/鹿鸣君





在《论语》中,最会做生意的子贡同学,是表扬孔子最多的弟子。 


他有时会不由自主、无边无界地大吹海螺,让人感觉是孟子附身: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问子贡:“孔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

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艺。”


这话让孔子听说后都觉得过分了,立即纠正说:“我小时候出身贫贱,所以会干不少粗鄙低贱的事情,贵族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的。”


这是表扬领导的第一层境界:天纵英才。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公孙朝问子贡:“孔夫子都是学些什么?”

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大道,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我的师父海纳百川,无所不学。”


这是表扬领导的第二层境界:海纳百川,无所不能。



连劝孔子出来当官这种任务,他也可以变成把老师比喻成美玉的当面表扬: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这是表扬领导的第三层境界:质地如玉。


当朝大官认为子贡比孔子更强,但子贡没有趁机上位,反而迅速摆正自己位置,继续表扬老师,而且一层层地,不断表扬出了新境界: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我就好像如肩膀高的宫墙,大家可以看到宫墙里面的美好,但是,我的老师孔子的宫墙非常高,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到里面的好。


这是表扬领导的第四层境界:神秘,如宫室般结构性的绚丽。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别的贤人,顶多就是丘陵,可以越过,但是,孔子是日月,是无法超越的。那些不知天高地厚想自己找死的,伤害到日月什么呢?


这是表扬领导的第五层境界:如日如月,无法超越。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孔子就像天一样,是不可及的,生荣死哀。

这是表扬领导的第六层境界:生荣死哀,高大齐天。


金庸将“星宿老仙 法力无边”的丁春秋写成曲阜人士,是对后世那些马屁精很有深度的嘲讽






 


如果只看上面这些话,我们确实要有点怀疑:孔子门下是不是一群马屁精集中的地方,子贡是否就是最大的那只马屁精?


并不是。我注意到一个事实:孔子死后,弟子们在墓地守了三年丧。三年之后,只有一个人,继续留在墓地结一个草庐,再守了三年丧,合计六年。这个人,就是子贡。


要知道,子贡是孔子门下最会做生意的人,非常富有,政商两界都玩得转。从功利的角度,他这6年,可以说是付出巨大机会成本的。他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他做到了。他没有任何功利性的追求。


正是老师去世之后的这一行为,将他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孔子说过一句话,对待上级如果尽了礼,人家会误认为你很谄媚。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论语.八佾》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大概也可以用来形容子贡吧。


原典系列上一篇《马屁界的诺贝尔奖》,我把马屁大奖颁给了孟子和朱熹这两位“后起之秀”。 



孟子和朱熹,那是真的在拍马屁,而且是违反真实,编造假话来拍孔子的马屁,都是别有用心的,他们的格局与行为,和子贡是两个层次与性质。





 


现在,我们回头看颜回同学,孔子门下排名第一的弟子。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比怎样?子贡说,不如啊,他闻一知十,我闻一顶多知二。孔子说:确实不如,你和我都不如颜回。


颜回是如何赢得孔子的心的呢?这是孔子和颜回的一段对话:


孔子:到哪去了,我以为你已经死了。

颜回:领导,你还在,我怎么敢死呢?

子畏于匡,颜渊后。

子曰:“吾以女为死矣!”

曰:“子在,回何敢死!”

《论语.先进》


只看字面意思,感觉颜回简直就是一个马屁精,特大号的那种。然而,今天,我要为颜回说句公道话:颜回说这句话不仅不是在拍孔子马屁,反而是在鞭策孔子


为什么呢?说好的揭黑剧情呢?首先,我们看对话背景。“子畏于匡”——因为长得像他的一生之敌阳虎,孔子的队伍在“匡”这个地方被围困,差点就死了,逃脱时,年轻的颜回同学掉队了,后来终于找到大部队。

孔子见面就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孔子说这句话的表情,有两种可能:一、喜极而泣;二、仍在患得患失的哀伤之中。



这个推断的依据是颜回真死了时,孔子的异常失控表现: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孔子大声恸哭:“老天爷这是要我的命啊!要我的命啊!”完全不顾及自己作为一个教团领袖的形象。相比之下,他的亲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他都没有这样伤心。


根据儒家礼仪规矩,一般来说,不是骨肉亲情,吊丧的时候不可恸哭。所以,旁边的人提醒说:您恸哭得有点过了(子恸矣!)。如果孔子作为领袖带头破坏礼节,是毁坏教团根基的。孔子似乎是明白过来:“我过于悲痛了吗?”(有恸乎?)


即便是这样,孔子还是说,我不管,我不为他悲痛为谁悲痛呢?(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然后继续嚎啕大哭。


像个孩子。


我们看历史,颜回其实没有任何世俗上的成绩,他没有当过官,也没有什么著作。立功立言,他看起来一样都没有。那孔子为什么这么哀痛?


因为,孔子感受到了颜回的精神:一个专心致志的求道者。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别人都受不了的困苦,我却很仍然很快乐。”他和颜回,都是作为既定社会秩序的反叛者出现的,他们都在挑战社会的既得利益集团和既定秩序,他们的内心因为有恒定的追求而强大,安贫乐道。 有一次,孔子和颜回交心,很说明颜回的地位: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孔子和子贡谈论的时候说,自己不如颜回。后来,孔子还说了“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句话我认为就是说颜回。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颜回是被孔子认为有可能超越自己的人,是孔子精神上儿子,是继承衣钵的人。


聪明如孔子,一定看得到他死之后儒家四分五裂,走向与统治者合谋,以人格独立来交换政治地位的歪门邪道。他本来将希望寄托在颜回身上。但是,现在,颜回死了,也就意味着真正的儒家精神无法继续传下去。孔子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精神的死亡。他的伤心,正在于此。


从后来实际的历史演变看,几千年来,身穿儒服,自称孔子弟子的数不胜数,得到孔子精神的儒者寥寥无几,从孔子死后,儒家就走上的歪门邪道,其中最糟糕的就是走上孔子的反面:站在既得利益者一方,习惯于拍领导马屁。









现在我们可以回头看前面那段对话了。


孔子:到哪去了啊,我以为你已经死了。

颜回:夫子你还在,我怎么敢死呢?


颜回一定注意到了孔子有些失控的表情。我推测:颜回在这个流亡上,承担了两个重要任务:一、记录孔子的言行;二、扮演孔子在思想上的对手,进行精神上的对话。


所以,他不敢死是真的,他不敢死是因为他要做什么。他死了,没有人和孔子进行思想上的深度共鸣,孔子将孤独,没有人将孔子的言行准确合理地记录下,孔子将没有传承。


他说“我怎么敢死”,也是在提醒孔子:你还需要继续思考,还需要继续行动,你不能停,现在的困难,只是小挫折。


也正是这样深度理解了孔子的颜回,会说出这样表扬老师的话: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这句话,单独拿出来看,也是很马屁很谄媚的,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到颜回始终心甘情愿地追随孔子流亡,在路上历经磨难,注意到颜回和孔子在核心问题上的相互磨砺,注意到颜回身在陋巷不改其乐,才会感觉到,这是一个高逼格的表扬与激励,而不是马屁。


马屁和鞭策之间,谄媚与尽礼之间,隔着的,就是一个颜回。以及,行动与精神共鸣。

这张照片虽然是剧组工作照,但我认为,孔子流亡中,很可能有这样的同框


谄媚和尽礼之间,马屁和鞭策之间,隔着一个颜回,隔着生死相随和精神共鸣,也隔着一个子贡,隔着基于初心的真情付出和一个高手的谦抑。 


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这大概是辨别一句话是否属于马屁和谄媚的真谛吧。


其他几篇▼

马屁界的诺贝尔奖 | 原典1.27

孔子的一生,都在和阳虎对决 | 原典1.26 

林丹身边,少一个子路   

每天一千字:不逼自己一把,还真不知道我们有多优秀



读对原典,便是点燃火炬,回到故乡。 

这是呦呦鹿鸣原典系列第1.28篇

准备加入“每天一千字 写作马拉松”第3季,请加我

规则是每日坚持,中断则失去承诺金2000

只选前20人,非诚勿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