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词入门之声律

 woaiyinsong 2017-05-02

古典诗词入门之声律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普通说话中的四个声调:阴(阴平)、阳(阳平)、上(shǎng)、去四声。写现代诗可以按“阴阳平,上去仄“为标准。

    古典诗词则是以中古(唐宋)时期的语音为基础,所以不能按以上标准划分。

    中古时期也有四声,分别为:平声、上声(念shǎng、去声、入声。

    其中划入“平“的只有平声的一小部分。“仄“声则包括上、去、入三部分。

    中古四声又分阴阳,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八个声调。

 

中古四声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如下图:

 

古典诗词入门之声律.jpg

 

    1、平分阴阳,清阴浊阳。

    即中古清声母变为阴平字,浊声母变为阳平字。

    2、浊上归去。

    中古上声一般归入普通话上声,全浊声母则归入普通话入声。

    3、入派四声。

    中古入声则分别划入了普通话四声当中。

 

    如何找出现代平声中的中古入声

    由上可以看出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分别属于中古的平声。但有一部分来自中古的入声。

    普通话中的上声、去声字在中古都是仄声。也就是说,重点在于分离出普通话阴平、阳平中的中古入声。

 

    1、凡韵母为鼻音韵尾(即前鼻音n,如“但”;后鼻音ng,如“钢”)都不是入声字。

    2、凡卷舌音声母(即zhchshr)与韵母uo相配形成的读音的字都是入声字,如“卓”“戳”“硕”“若”等。

   3、凡dtzcsnl七个声母与韵母uo相配合而形成的音节的字都是入声字,如“德”、“特”、“仄”、“策”、“瑟”、“讷”、“勒”等。

    4、除了“嗟(音撅)、靴、瘸”之外的所有韵母为ue的字都是入声字,如“虐”、“略”、“角”、“鹊”、“削”、“月”等。

    5、声母是bdgzzhj,普通话中声调读为阳平的字都是入声字,如“白”、“毒”、“革”、“族”、“宅”、“吉”。

 

    平声平道莫低昂(音最长,而且高起高收);

    上声高呼猛烈强(开口读时用力,低起高收);

    去声分明哀远道(声音高低适中);

    入声短促急收藏(一发即收)。

 

    折叠和韵: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 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做”,就读平声(阳平):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坐骑(ji)。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 落。

 

    四声概念的提出

    四声可能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存在,但作为概念的提出则始于南朝梁的沈约:《梁书》记载他写了一本《四声谱》,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同书还载梁武帝萧衍问及周舍何谓四声,周舍答:“天子圣哲。“后来隋朝的陆法言著《切韵》,将四声标为“平上去入”。其实“天子圣哲”和“平上去入”,用字不同,内涵一致:“天”、“平”同为平声,“子”、“上”同为上声,“圣”、“去”同为去声,“哲”、“入”同为入声。不过《切韵》一出,流传广远,“平声“、“上声“、“去声“、“入声“遂成为四声的泛称。

 

    中古汉语的声调

    《切韵》久已散佚,但根据陆续发现的残本及该书的增订本《广韵》可以看出它的轮廓。全书按韵目编排,而韵又按声编排,因此一部《切韵》,可以分为平、上、去、入四部分。再参考现代方言材料,不难得出结论,中古汉语即有这四个声调。至于具体调值,现已难于确考。近代学者陈寅恪在著作《四声三问》中,认为平、上、去“实依据及摹拟中国当日转读佛经之三声”归纳得来。

    有学者根据梵汉对音,推测平声应为中平调,上声为高平调,去声为低平调,入声为促调。特别应指出,有学者质疑入声应该归类为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p,t,k)收尾的韵母的统称。因为只有这类韵母发入声,相对地,以元音或鼻音收尾的韵母只发平、上、去三声。于是韵书就拿塞音和同部位的鼻音相配,组成一个完备的系统。比如说,寒韵收鼻音韵尾,只有平上去三声(分别为寒、旱、翰),韵书就配以同部位的入声曷韵,使之四声齐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