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码伊斯兰6—为什么伊朗会与伊斯兰同胞“反目成仇”?【地缘政治55】

 昵称28504548 2017-05-02



熟悉伊斯兰文明的朋友,对逊尼派与什叶派肯定并不陌生。作为伊斯兰教两大派系,二者的对立延续千年,至今仍未消解。


不过逊尼与什叶虽分庭抗礼,但二者的影响力却大有不同。就当下而言,全球伊斯兰教徒中,逊尼派占到了八到九成的绝对多数,信众超过十亿;什叶派仅有八千万左右,约占穆斯林的10%-15%


具体到国家和地区,西亚、中亚、北非、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广大伊斯兰世界均为逊尼派。什叶派的主要势力范围,仅限于伊朗、塔吉克斯坦两国,以及伊拉克的两河流域——笼统的说,主要是伊朗高原的地缘影响力范围,而伊朗,则是什叶派势力无可争辩的核心。


在逊尼派占绝对优势的伊斯兰世界,什叶派的信仰,无疑让伊朗显得有些另类,尤其是,伊朗的什叶派取向并非自古皆然。在伊斯兰创教之初的六七百年中,伊朗总体上一直是逊尼派的势力范围。直到16世纪伊朗萨法维帝国建立,才在帝国政府的操纵下,完成向什叶派的整体转变。

为什么伊朗会有此转折?


从表面上看,这是因为萨法维王室是什叶派出身,所以在治下推崇什叶派。


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在上一节《地缘政治:为什么什叶与逊尼厮杀千年》中,云石君已经对什叶派的存在理由做了说明:它不过是作为弱小边缘势力反对伊斯兰强权帝国的一个意识形态工具罢了。一旦这个弱小势力翻身上位,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强权统治者,为了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逊尼派穆斯林认同自己,它们立刻就会皈依逊尼派——毕竟与统治权相比,教派信仰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的阿拔斯王朝就是什叶出身,但成为阿拉伯帝国主宰后,立刻就皈依了逊尼——与广大人民群众站到一起。


所以,萨法维王室虽早期尊奉什叶,但在占领伊朗后,它不可能仅仅因为这段渊源就强逼逊尼派民众改教。


当然,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这是伊朗高原与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的地缘政治冲突使然。中东地区一直存在着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和伊朗高原三大地缘板块,三者彼此间相对独立,地缘实力又大致相当,所以存在结构性地缘冲突。


萨法维帝国以伊朗高原为本部核心区,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及阿拉伯民族势力长期发生冲突——而后两者均为逊尼派。在政治敌对的情况下,伊朗在意识形态领域与他们拉开距离,倒也不是说不过去。


但这远远不是全部原因。毕竟中东三大地缘板块的结构性矛盾一直存在。但在此之前,任何一个占领伊朗的伊斯兰政权,从来都没有尝试过在意识形态上与其他二者做区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伊朗位居伊斯兰世界的地缘中心,如果占据伊朗的政权足够强势,那它必然会有意在政治上一统中西亚和北非,既然如此,没必要在意识形态上与作为伊斯兰主流的逊尼派划清界限——这会增加它收服其他版块的难度;而如果政权实力较弱,那就更不敢了——四周都是逊尼派的地盘,自己独独改尊什叶派,这不是白白送出一个让周边势力联合起来围攻自己的理由么?


所以,萨法维帝国之所以改奉什叶派,绝不仅仅是伊斯兰世界内部的地缘政治博弈这么简单。伊朗主动转变成伊斯兰世界的另类,与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密不可分。


萨法维帝国于16-18世纪统治伊朗。而这段时期,欧洲文明逐渐崛起,大航海时代日益勃兴。


在之前的《地缘政治 :为什么伊斯兰会成为世界级宗教》中,云石君对伊斯兰世界的形成有过解读:中东是亚欧大陆的地缘中心,是东西方交流的必经干道,基于这个特殊的地缘条件,伊斯兰教以商路为纽带,将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图兰低地等地缘上互不统属的板块整合到了一起。


在东西方贸易的巨大利益驱使下,无论伊斯兰世界在正是上统一或分裂,各个主要地缘势力都有动力维护一个相对一致的文化体系——文化上的一致性,可以有效减少贸易过程中的摩擦和阻碍,提高商业效率,从而使各个板块都能从中受益。


但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和新航线的开辟,使这种局面被彻底颠覆:海上,欧洲人通过环绕非洲或跨越新大陆,完全避开了中东,直接与东方开展贸易。


而在北方,随着俄罗斯的崛起和对北亚的渗透,即便是利益已经大幅萎缩的东西方陆上交通线,也在很大程度上被俄罗斯线路取代——在欧洲人眼里,虽然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人也多少有些异类,但相对于中东的穆斯林,那还是要顺眼的多。


海陆通道的变化,不仅意味着中东失去了贸易枢纽的地位,更意味着东西方海上贸易的掌控权,由伊斯兰世界,转移到了欧洲人手中。


虽然这一阶段,欧洲文明还没有获得工业革命后的压倒性优势,对伊斯兰文明的整体压制也还没有成型。但他们开辟的新贸易通道,已经间接改变了伊斯兰世界内部的政治经济格局。具体来说,随着东西方贸易主导权的丧失,维系伊斯兰世界文化同一性的商业纽带不复存在。


伊斯兰世界在内部地缘结构上本就四分五裂,能在文化上整合到一起,全靠商业利益的维系。现在中西亚不再是贸易干道,不能再创造利益,既然如此,再维系统一的逊尼派认同已经没有了意义。


这就是伊朗转型为什叶派的时代背景。


不过,如果仅就于此,尚不足以支撑伊朗的什叶派转变。作为一个强势政权,伊朗萨法维帝国的目标是整个伊斯兰世界。既然如此,它不应该选择一个格格不入的什叶派——这会引发占绝大多数的逊尼派穆斯林反感,增加它的征服难度。


但明知如此,伊朗仍选择转向什叶,这又是为何?


这与占据东地中海——小亚细亚半岛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密切相关。

伊朗萨法维帝国强大时,阿拉伯势力已经没落,但突厥系的奥斯曼土耳其正处于全盛期。二者均有意一统伊斯兰,但又谁也压不倒谁,最终只能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


在正面对抗无法取得突破的情况下,伊朗只有另寻他法。具体来说,就是想方设法壮大实力,并尽可能的削弱对方。


壮大实力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提高文明质量,比如说像同时期的欧洲人那样不断技术革命。但伊朗没有这个条件,所以它只能寻求另一种方式,扩充地盘,其目标则是阿富汗和图兰低地。


阿富汗本身就是伊朗高原的延伸,图兰低地则在地缘上被伊朗高原压制,所以伊朗的扩张符合地缘规律。而更重要的是,图兰低地和阿富汗地处中亚,伊朗的存在,将他们与中东隔离开来,这就使伊朗对中亚的经略,可以避免受到土耳其的直接干涉。


可是土耳其虽不能直接干涉中亚,但并不代表它就无计可施。对中亚,土耳其可以通过两方面影响:第一,土耳其在征服阿拉伯势力后,取得了逊尼派哈里发的头衔,是名义上的逊尼派宗主;其二,中亚大多为突厥语族地区,与土耳其系出同源,土耳其可以用民族纽带争取他们的认同。


这就让伊朗很难办了:首先,如果它维持过去的逊尼派立场,那么在名分上始终处于下风——萨法维王室可以不承认土耳其的哈里发地位,但并不代表中亚的部族不承认,甚至,连伊朗内部,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这种因素影响;其次,中亚土著大多为突厥语族,他们对土耳其有天然亲近感。以上两点,都会对伊朗夺取乃至消化中亚构成长期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最好的选择就是转向什叶派。


首先,转型为什叶派,可以在内部清除土耳其哈里发地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争取民众的认同——如果能快速击败土耳其,那萨法维王室肯定不会这么做,直接把逊尼派哈里发头衔用到自己身上就是了。但既然与土耳其的斗争呈长期化,那就有必要做切割,以减少内部隐患。


其次,鉴于伊朗位于中东与中亚中间,伊朗转型为什叶派后,中东逊尼派本部向中亚输送地缘影响力的文化通道就被切断。


虽然从短期看,这种做法会加剧伊朗与中亚的冲突,但考虑到中亚实力孱弱,这份损失伊朗承担得起;而从长远来看,如果对中亚经营得当,使什叶派在当地获得广泛认同,这不仅仅会在教派文化上亲附自己疏远中东,还会由此抵消中亚部族因突厥出身而对土耳其产生的天然亲近感,进而更好的将这片土地消化吸收,让它们成为自己征服中东的助力。


贸易的主导权丧失,使伊斯兰世界不再有维系文化一致的利益驱使,而伊朗与土耳其的长期对立,又给了它打造独立意识形态认同的充分理由,在这种情况下,伊朗转型为什叶派也就顺理成章。


当然,伊朗转型的目的,并不是真正让自己沦为少数,而是通过这种方法,建立其自己主导的意识形态体系,进而在稳固内部统治的同时,更好的消化中亚。孰料,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西方对伊斯兰的整体优势逐渐显现。中亚也被俄、英两大势力瓜分。此时的伊朗,自保都成问题,哪还顾得了扩张。所以对中亚同化也就成了镜花水月。而没有中亚的支撑,什叶派的少数地位也无法获得根本性改变,伊朗无奈之下,只能光荣孤立,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一个另类。


而伴随着伊朗和什叶派的孤立,伊斯兰文明也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为什么伊斯兰文明会被欧洲超越?在大航海时代来临后,本更具先发优势的伊斯兰为什么反而会逐渐落后?云石君下一节《地缘政治56:伊斯兰文明为什么会衰落》中继续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