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长大越发觉,最离不开的还是您

 孟溪ProbeT连山 2017-05-02

指导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杨放如副教授


本期关键词老年期心理援助




小时候,

他们重复了千百遍的词语,

教会你说第一句话。


当一天他们变老,

开始记不清走过的路,

一句话反复地说。


别怪罪他们,

像小时候他们对你做的那样,

给他们一个温柔的拥抱吧。



老年人也有烦恼


据民政部和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2014年底,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2.12亿,

占总人口的15.5%,

居世界首位。



老年人常见心理困境



老年睡眠障碍

失眠、精神易兴奋、入睡困难、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程可长达数年,病情易反复。

老年抑郁症

情绪低落或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产生慢性疼痛,记忆减退,甚至持续的死亡念头。

老年疑病症

怀疑或断定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但其烦恼的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并不相符。

老年精神障碍

疑人监视、疑人害,疑妻子或丈夫外遇,行为紊乱或出现各种幻觉、妄想等。

老年焦虑症

产生许多与现实处境不符的“杞人忧天”式担忧,紧张恐惧,坐卧不安。


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来自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压力开始凸显,老年人群正面临着比年轻人更大的心理和生理挑战。


据统计,人到了60岁以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年期),不仅身体脏器功能逐年老化,还可能会出现焦虑症、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精神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而老年人除注意身体保健外,更急需补充“心理营养”。



心理障碍有征兆


请相信,

一切心理问题的出现都有迹可循,

留心生活中的小细节,

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心理困境苗头。




老年人心理变化征兆




情绪突变



变得容易激动,为小事而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淡漠,凡事无动于衷。





出现疑病症状




担心自己患重病、绝症,经常胡思乱想,惴惴不安。一看到昔日好友患重病或去世,就会十分紧张担忧。身体稍有不适,便会焦虑、恐惧、坐立不安或睡眠障碍。



记忆力减退


说重复话,变得多疑敏感,常担心钱财被偷,出现幻觉妄想等。


年纪大了,老人们对吃穿的要求可能不是很高,但精神慰藉与情感需求将变得十分重要,儿女一定要特别注意父母情感及精神上的诉求。


当发现自己父母或家中老人出现下述症状或征兆时,可考虑对老人进行心理援助。子女们的关爱对老人来说是最好的一剂良药。



心理问题有原因


有果必有因

老年人的心理困境并非无源之水

找到源头才能找到解决的方向



老年人心理困境由来


 1 

社会地位的变化

离退休后,社会地位改变会带来失落感,加上家庭纠纷、经济拮据等因素刺激,一些老人可能出现孤独、自卑、抑郁、烦躁、绝望等不良情绪。

 2 

家庭与人际关系冲突

婆媳矛盾、子女不孝顺、代沟矛盾等冲突都可能造成老人的心理问题。在我国,“隔代宠”的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对孙辈的宠爱,老人处事变得小心翼翼,从而导致心理压力剧增。

 3 

精神生活贫乏

文化程度、思想意识、修养、道德伦理观念、理想与信仰等,都会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而对一些远离故乡的老人来说,缺乏朋友相伴、子女工作忙碌的状况更加剧了孤独感。

 4 

营养状况

当老年人的蛋白质、糖、脂肪、水、盐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足时,会出现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等情况,严重可引发抑郁及其他精神障碍。

 5 

生理功能减退

皮肤弹性减退;出现老年斑;毛发变白并减少;视力及听力逐渐减退;运动能力降低等是老化的外在生理表现。此时,老人的精神活动减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产生错觉、幻觉等异常。


数据显示,30~50%的老年人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问题,空巢老人、居丧老人、失独家庭、独居老人是老年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


其外在原因包括:受子女或其他亲属的抛弃虐待;病魔缠身,久治无效;生活失去依托,前途无望。


其内在原因包括:个性孤僻偏执,不善社交;心理感到极度的压抑、空虚、孤独、失望和悲观;对生活产生厌倦感,出现自杀念头。


老人自己有力量


老可有所为  老可有所学  老可有所乐



老年人的心理养生


勤于学习,科学用脑

进入老年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知识(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另外,“网上的世界真精彩”,互联网时代,老年人还可以学习上网、微信等新的交往方式。


助人为乐,发挥“余热”

老年人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退休后可多参加社会活动,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当老年人感到郁闷不适时,也可走出家门,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谈谈心,互帮互助。


笑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

运动、音乐均有益老年心理健康。老年人在音乐里不仅可享受到美的艺术、陶冶情操,还可以让自己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勇气;多阅读幽默故事有利于驱走烦恼,消除心理疲劳,一笑解千愁。


乐观、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剂

生活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不可避免,宽容和接纳是最明智的选择。当我们苛求别人、斤斤计较时,身心均处于一种紧张应激状态,此时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久而久之,甚至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培养各种爱好

老年人闲时可在阳台上种花养草,浇浇水,以花为伴,观其千姿百态,心旷神怡,乐在其中,这些活动均可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老年健康的主题。退休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实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标。


做子女

要多表达谢意

耐心聆听

用婉转的语气



 指导 专家 


杨放如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擅长: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精神卫生及心身疾病的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对抑郁症、神经症、失眠与心身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心身康复积累了较丰富临床经验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