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心第九则:众生不惜因果助我修忍

 一轮明月tpes3h 2017-05-03


这是众生的慈悲,众生不惜因果,对我造恶业,是在帮助我修习忍辱。



对方所作一切,不管对不对,只管依所对境来帮助自己相应佛法,他是个恩泽,所以第一念,是感恩想,感什么恩?又如何能作感恩想、加持想、帮助想,以及对方不惜因果成就自己的想法呢?


首先,当自己感招这么多无理的果报,或是别人对我不好,或是不喜欢我,就表示对方在说明我认识我内在嗔敌太多了,我嗔心太强,才会生起“怎么是我?”的念头。


不管发生任何事情,当果报成熟时,检测自己反应是否内嗔甚重?这非常重要。成就的关键正是在于,面对外境往内修心;之所以会有诸多外敌与被伤害的因缘,表征了我内在的嗔心敌人太重、太粗猛了,才有这么多外敌,因此所谓众生的伤害,其实就是以这种方式来成就我的、来让我获得觉悟的。据说,有许多藏传师长在西藏被关入狱中,都觉得是获得了很好修行的机会,能够特别修习面对怨敌不失慈悲心之理。


其次,忍辱需要福田,而怨敌、被伤害、不合理对待是成就我修忍辱的福田,他比布施福田更珍贵,更加稀少,就这点来说,面对众生的伤害,其实应生珍贵想、欣慰想,因为没有忍辱,如何可能有大乘法?没有怨敌,如何可能有忍辱,怨敌是成就我大乘法的主因,那个生气嗔心的人,甚至比无数如意宝还要珍贵;这个人如此珍贵,这个人无比慈悲的理由是因为他对我生气嗔心,因为这样才让我修忍辱而得到安心宁静和平,其他像吃喝、财物等,其实都没有这种能力——应该由此获得转念。


再者,我如果对他嗔心,不见得对他不好,倒是真的我会先伤到自己,这是由智慧上判断所得的结论;基于对他人的伤害再嗔无义、且是伤到自己的理由,故应遮止嗔心。


接着,如果你在受别人伤害时,一直常生嗔心,请问你何时能修忍辱呢?——就变成没有任何时间、没有任何对象可以修忍了。


想想:忍辱福田即怨敌,较布施福田尤为难得可贵——成就功德不是需要福田为所缘吗?可叹的是,我们却往往没有觉察到这一点。


对境时,第一念就想本来就应修忍辱的,如果别人对我不好我还嗔心的话,我不用修忍辱了,因为没机会修习。


最后,或者应该这么想:对我做不好的行为的人,对我生气的人,甚至比诸佛还要珍贵。理由是,唯一依于对我造作这种不好的行为的人,经由修心我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他可以经由伤害而让我缘念佛法,就这一点而言,这是一切上师三宝都没有的能力。因为他帮助我成长佛法,譬如生起大悲等一切佛法的修习与相应,所以应该对伤害我的人由衷生起真是无比的慈悲与无比的感恩之想。


这也就是说,乃由上师三宝教诫成佛之道,由诸众生帮助我们将上师三宝的教诫在心续中落实、内化、实践。众生是否清净并不重要,可以思惟他不惜因果而以造业受苦的方式让我们修习佛法内化相应,他的这一点恩泽与上师三宝无二无别,因而由衷念恩、感恩,这是非常重要的。


要而言之,理应思惟所谓“嗔心的九种对治法”,即:一、想嗔心过,二、应当修忍,三、再嗔无义,四、不转苦轮,五、心生悲悯,六、心存感恩,七、成佛资粮,八、嗔性本空,九、暂时离境。


诚如上述,所作的种种转念法,都必须不管他方如何、只管自己修心,因为如是修习,自得乐源。


以仁慈的慈爱心真心转念,对方所作一切皆是在慈爱我们、帮助我们,这样就易于感恩。当然,感恩的内容是有层次的,如果不认为对方是在帮助我们,何来认为对方是慈悲以对呢?更何况,就某个意义而言,有人动不动就对我造作恶业,我树敌很多,这表示我有很多粗猛的内在的嗔敌,为此更应修习忍辱。


总之,应多加入法的内容,思惟对方所作一切是在告诉我什么?成就我什么?唯有如此,才能定位对方真的是恩泽无量、慈悲无比的以这种方式说明我成长,也足以让我不断的相应正法,他伤害我的珍贵与价值也在于此。


由此可以得知,应以本有的修心种子当基础而串修所学,配合当下所学习的修心法类看待事情来增长心续的善良;任何境界让他以法念转化成感恩想、念恩想,恒常保持这种念头是很重要的,不可等闲视之。


实质上的意义就是如此,对方也唯一是依于这种方式、这种行为来说明我,这就是对方伤害我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这就是他的慈悲。


关于这一点,虽说事相上也有对错,但总须先行以法念重新定位——如慈悲想、念恩想、消业想、成就忍辱等,之后再谈对与错,甚至加行也是可做就做,不能做也随缘,一切时处绝不生恼害众生之心;如果不是这样,转念就甚难了。


面对境界,永远必须修心转念,以及理应如何智慧加行,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