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三招秘籍,小白也能稳稳地hold住职场

 老刘tdrhg 2017-05-03
彭小六2017-05-03

读者来稿】是彭小六为读者们开辟的新版块,常在后台收到小伙伴们关于新书《颠覆平庸》的读书分享,以及他们采用书中的「干货技巧」实践后的收获。

毕业季快到了,面临着尴尬和不舍,上了这么多年学的阿润,最终也要踏入职场了。本以为自己之前建立的手帐体系,可以稳稳地hold住职场,让自己的工作变得高效。

谁知,作为一个实习生,在职场的第一个月真可谓是度日如年:要学的东西太多,突然来的任务,各种琐碎的事情等,压得阿润难以招教。更别提所谓的“高效办公”了……

最近在读六哥的新书《颠覆平庸》,六哥站在自己三十岁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了他职场“老司机”多年的经验。

两个礼拜读完三遍之后,阿润突然觉得自己对于职场和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书中职场部分的内容,我改善了自己的手帐体系和工作的方式。通过实践,写下了这篇文章。

跟着六哥这个职场老司机,我们作为职场小白可以有哪些思考和改进呢?如果你也是一个刚踏入职场的小白,希望阿润的这篇文章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如何尽可能全面地考虑问题,击破“我不会”的窘境

2.进度可视化+构造“工作流”,让工作更高效

3.利用工作的“固定清单”,聚焦自己的注意力

如何尽可能全面地考虑问题

击破“我不会”的窘境

刚到实习公司的时候,入职的第二天,组长就让我对于某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提出解决方案。一下子,我就懵逼了。尽管尝试着从多方面去全面考虑这些问题,仍然有很多的漏洞。

六哥在《颠覆平庸》提到了一个尽可能全面考虑问题的模型(套路),刚好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思考问题的思路,即六个字“人、机、料、法、环、测”。分别是指:负责人、设备、物料、规则和流程、环境、检测检查。

举个栗子:

不论在学校还是公司,我们可能都会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活动。假设有一天,你的上级或者老师突然让你来主办或者协同办一场活动,你肯定一脸懵逼。但是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准备解决以前从没做过的事情。

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个模型中的“六个维度”来帮助我们尽可能地考虑好这个问题。

人:活动需要哪些人来举办这个活动,他们分别负责哪些环节?

物:活动需要哪些设备,需要如何申请和获得?

料:活动中需要准备哪些物料呢?预算是多少?

法:整个活动的流程大概是怎么样的?每个环节的时间截点是何时?

环:举办活动的场地的环境怎么样?需要注意什么?

测:检查、讨论、头脑风暴,还有哪些需要检查和改进的?

通过这个套路,我们可以尽可能全面地去hold住一个我们可能不是很了解的问题,或者帮助我们去考虑我们是否已经仔细思考了,从而可以更加从容地去“击破”我们不会、不熟悉的窘境。(学习之后,亲测有效~)

进度可视化+构造“工作流”

让工作更高效

在书中,六哥提到了一个词“工作流”,讲的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原理:收集、整理、输出。

个人的理解“工作流”的基本套路就是:

1.收集我们需要的“材料”、“信息”;

2.对我们收集的“原材料”、“碎片化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

3.最终输出成我们想要的“产品”、“文章”、“报告”等我们想要达成的效果。

举个例子:

房地产销售的这个岗位如何应用“工作流”原理呢?

1.收集:收集房源信息、客户信息;

2.整理: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宣传,配对(打电话、上门、发传单)等;

3.输出:促成买卖双方的信息和需求匹配,想要达成的效果就是签订合同,买定离手;

在理解完基本的“工作流”套路之后,阿润结合自己平常写的手帐、使用印象笔记的习惯,对自己的工作笔记进行了一个可视化的流程的改进。

我将自己工作计划可视化的内容氛围两块:

每日工作计划

每周工作计划

每日工作计划

每日的工作计划一般都为了方便自己看和及时跟进自己的具体任务。

(通过工作手帐来实现,笔记本是《井田志》)

收集:把自己每天“已知的工作任务”在“任务收集箱”中收集起来;

整理:对于每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需要做的事情根据事情的“优先级”进行安排和计划。在整理阶段:阿润个人又根据自己平常工作的习惯,把任务分成了以下四类——

紧急任务

重要不紧急的任务

碎片化的任务

日常固定的工作任务

输出:就是对安排好的工作进行执行;

盘点和反思:阿润自己在工作手帐笔记的左边给自己添加了一栏,专门做自己每天工作结束之后自己的反思。其中包括:

今日感谢的人和事

今日不足的地方

针对不足的地方自己应该如何改善?

其他

ps:这样的好处是,及时面对的是“突发任务”的时候,可以从容地根据自己“工作流”先把它们放入“收集箱”,然后根据优先级来进行重新调整自己的执行顺序,做到心中有底,从容不迫。

每周的周计划-印象笔记

同样的,对于周计划,阿润这是用“印象笔记”这个工具,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使用“印象笔记”的原因是,工作的周计划更方便与组长进行对接,方便共享和及时更改。

以自己的周计划的模板为例:

总共有八列,分别代表的是“这周的总的周计划”和周一到周日的每一天的具体的主要工作计划。

在周计划这一栏收集“本周要做的工作”信息,然后把它们一一安排到每天的工作中去。

每做完一个项目之后,就在相对应的框框前打钩,也是十分的方便和可视化。

利用工作的“固定清单”

聚焦自己的注意力

关于“固定清单”其实之前阿润有听过,也有实践过。但是对于它的原理其实并不是很清楚。在阅读到这本书中的“时间管理部分”的时候,六哥提到了“意志力”这个东西。

我们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当我们在思考做出决策的时候,就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而我们的意志力应该被用在我们最需要的事情上。(即:必须你亲自做的、别人代替不了你的、回报率很大的事情)

而“固定清单”的好处就是:帮助我们节省我们的意志力消耗,并且提醒我们完成琐碎的事情,提高我们的幸福度。

通过每天上、下班的一个小小的仪式,不仅会让我们工作的时候效率更高、更有成就感,同时也会让我们更好地在工作之余好好放松。

我们一起来思考下面的问题:

每天早上你醒来之后,必须做的事情有哪些?

每天到达公司或者教室,必须做的事情有哪些?

每天晚上回到家,必做的事情有哪些?

如果你不能脱口而出,而是要去思考的话,说明思考这些东西仍然消耗着你的意志力。

而让我们对于记忆这些琐碎而又固定的事情的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列出你的“固定清单”

举个例子吧:

每天早上到达公司,阿润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拿出手帐本,打开电脑(即相关的办公软件),清洁眼镜,然后给自己倒一杯热水,查看周计划,列出今天的工作计划。这几件事情。

就像这样,阿润把每天上下班的仪式清单写在便利贴上,贴在电脑前。

我们不妨就借着这个机会,给自己每天不管是上班还是上课,下班还是放学,把它们列成一个固定清单。

每天按照自己设置一个小小的套路感的去做,而不用花费自己的意志力去思考这些问题来做出决策,秩序根据清单的指引,去一件件完成,做好准备就可以了。

实践起来,会更奇妙哦~以上就是阿润阅读六哥的新书《颠覆平庸》以及结合自己最近作为“职场小白”的亲身实践经历,写的一点感受,希望对你有用。

《颠覆平庸》

正在各大网站热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