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它这么养生,医圣、药王都研究过它

 盛_王_朝 2017-05-03

原来它这么养生,医圣、药王都研究过它

粥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煮粥的原料禾、麦、黍、稷、稻等作物,已经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而周书中更有着“皇帝始烹谷物为粥”的文字记载。

原来它这么养生,医圣、药王都研究过它

商周时期粥还是以果腹为主要目的。

汉代时,粥的养生功能始于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书中对米、药合用也就是所谓的药膳,有明确的叙述。如“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等方中都加有粳米。

原来它这么养生,医圣、药王都研究过它

张仲景

少阴证,桃花汤每加,取甘以扶正气也;

竹叶石膏汤频用,取甘以益不足焉;

白虎汤入手太阴,亦同甘草用者,取甘以缓之,使不违于下尔。”

据推测张仲景这一创意来自于《黄帝内经》中“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说法。

唐朝时药王孙思邈又就药膳粥的增加了一些看法。在《千金要方》中专列“食疗”一门。“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还收集到了民间的一些方子:

谷物皮糠粥防治因维生素B缺少所致的脚气病;羊骨粥温补阳气;防风粥“去四肢风”等粥方,至今仍延用。

宋朝时,在《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又广泛收集了宋代以前的药粥方。

宋代老年医学家陈直还在《养老奉亲》书中收集了适合老年人养生延年的补养药粥方43个,喜欢养生的大爷大妈可以去找来看看。

元朝时,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记载了如用于“治阳气衰败,五劳七伤”的枸杞羊肾粥;“治虚劳、骨蒸久冷”的山药粥等方子。

明朝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又收载了药粥62方,并列专节论述。

清代时,研究药粥的医家和学者较多。黄云鹄所著的《粥谱》一书使药粥疗法系统专著问世。书中记载粥方247个是记载粥方最多的一分资料。

从汉初到清末,有关记载药粥应用的著作已有近300部,逐步形成了药粥疗法的应用体系。

说了这么多,教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做粥方法

很多人都觉得做粥,无非是煮米放料,注意火候,其实不然,简单的粥也是有一些技巧的。


  • 首先淘米泡米洗米的前期准备就不说太多了,只要注意每个米都吸饱水分即可,要知道吸饱水分之后米的体积明显增大了很多、水位则降低了一些。

原来它这么养生,医圣、药王都研究过它

  • 其次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冷冻。将泡好的米稍微沥干、填满大小适中的器皿,放进冰箱中使其冻结成块。冷冻的时间根据器皿大小,一般为1到几个小时。冰冻后不仅可以控制做粥的分量同时还可以将米碎化。

  • 煮粥

    这次给大家介绍的是瘦肉粥,不是皮蛋瘦肉粥哦!

  1. 葱洗好切段,姜洗好切丝

  2. 切猪肉、腌制。瘦肉切片,用油盐放入盐,料酒腌一下,根据个人口味调解味道。猪肉一般腌制7、8分钟即可,与烧水同步进行。

  3. 水开放米,白粥煮滚

  4. 倒入瘦肉煮几分钟

  5. 放入葱花,拌均,淋入油,加入盐,搅拌

  6. 猛火烧煮,适时搅拌

  7. 装碗

原来它这么养生,医圣、药王都研究过它

    这样煮出的瘦肉粥,简单、绵糯口感鲜美,易于消化。至于口味,喜欢加菜就加菜,喜欢加蛋就加蛋,你的厨房,你做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