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直接
那天我是预备去吃 豚王 的。
骑车过南阳路,夹着风,耳边竟传进一阵絮叨!
一个小年轻,推着三个女生进间小的面馆,自信嚎着,走!今天请你们米其林!!
南阳路上的 big bamboo,对过确有个不起眼的门面,墙边竖一海报,写着米其林必比登推荐餐厅。
这是家叫 韩妈妈 的台湾牛肉面馆,《2017米其林指南—上海》的第87页,入选了米其林必比登美食推荐餐厅。

品尝了三次后,感觉这间家庭式运营的台湾面馆,无论出品、环境、服务,上海暂无敌手。

店装干净简约,服务生都是白色制服,鼎泰丰的样子。
面馆人不多,地段使然?即便拿到了米其林的推荐,依旧安静营运,除了门口的一小张海报,店内并无轮番滚动的视频。(那一副《人气美食》的难看吃相)
要了招牌牛肉面,选了口感适中的细面条,点了卤蛋、豆腐丝、莴笋丝等一干小菜。末了还下单了台湾啤酒和盐酥鸡。



侍者笑道,店里小吃非常好,就是点得有些多了。
我回道无碍,骑车消耗大。
他掩笑下去了,上完前菜,忽变出一碟辣酱,说是店制招牌,叫我一定试试。

满上冰啤,就着盐酥鸡,蘸着辣椒酱吃各式卤菜,微热的春末初夏,上海的一条不那么知名的小街,惬意……


正吃得舒服,牛肉面上了,喷香先至!顺势就勾起了肚里的馋虫。
拂手摆味,闻香识馔,毕了,赏形,品色,最后尝味。食物的香气是副引子,最是勾得料理味型之轮廓。
吃面重在饮汤,面好而汤宽。此处的“汤宽“,原意为煮面汤与面的比例,面汤该阔绰些,于面条留一番广阔舞台,肆意舒展。

我理解“汤宽”,多些意思。首要,面汤味型需"宽”,料汤裹面,汤味即面味。一切原料的美好,尽融于汤头,佐劲面,款诱食客。
吃面前呷口汤,舌尖前壮阔斑斓,师傅的心意、本领、技巧,亦尽融于此。汤汁下肚,阵阵暖意,尾韵却是深邃,汤头作一碗面的开篇,大开大合,谓之宽。
韩妈妈的这碗牛肉面,汤头,味深意暖,箸前细呡,食毕捧皿,颇有起伏。
面条呢,我常说的,与齿舌尖,一场久逢的擂台。
战酣,再一勺浓汤,解围。


至于牛肉,实话讲,相比汤与面,逊色不少。当然,我想当然的说,牛肉的精华系数奉给了汤头,可这毕竟是借口一句。
一口面,一口汤,吃些小菜,嘬口啤酒,一顿饭愉快地匀速行进。
中国人吃饭顺势而为,谁都知道细嚼慢咽于肠胃有益,可遇见走心的吃食,还是讲一气呵成的!
餐毕,欲剔牙,侍者奉上牙线,甚是惊喜。

席间,邻座客人带着小孩吃饭,又是面条,又是抄手,侍者主动上前替客人将抄手与酱汁搅拌了,足见服务用心。
买单我问店里的人,老板是台湾人?
侍者点头,说厨师和老板都是台北的,稍后补充一句,台湾大陆,上海之外别无分号,只此一家。
反观全国各大交通枢纽的 某师傅牛肉面 连锁,浑浊的汤、反人类的碗、蹋软的面,依旧不屈不挠地挂着“私房”的牌匾,想想真是罪过。
上海古北地区,起初也有台湾人的食堂,出品的牛肉面并不差,就是无法坚持,初去极好,再去汤头便浑了,又去,卤豆干竟是副汤汤水水的埋汰样......
倒是以前世博园附近有家很小的牛肉面铺子,老板阿姨台湾基隆人士,“蓝营”铁粉,做得一碗好吃的番茄牛肉面,问她秘方,她大笑番茄选得好些,牛肉用的好些,水舍得用的贵些,再来就是用心炖了。可惜,现如今小店已寻不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