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尹汤液经》第八, 病可发汗证

 乐山有大佛 2017-05-05
  伊尹汤液经 病可发汗证第八

  简介

  此篇论中风表证可发其汗。

  伊尹汤液经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可发汗上篇

  太阳病,三四日不吐下,见芤乃汗之,此条据《千金翼》本补。

  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皆周至,漐漐一时间益佳,但不欲如水流离。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则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凡服汤药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凡云可发汗而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濡弱。浮者热自发。濡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浙浙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属桂枝汤证。

  桂枝汤方 桂枝辛温 芍药苦平 生姜辛温,各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甘平 大枣二十枚,擘,甘平右五味,{口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汗出一时许,益善。若不汗,再服如前。复不汗,后服小促其间,令半日许三服。病重者,一日一夜乃差,当晬时观之。服一剂汤,病证犹在,当作服之。至有不汗出,当服三剂乃解。

  桂枝汤本为解肌,其人脉浮紧,发热无汗,不可与也。常识此,勿令误也。

  酒客。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酒客不喜甘故也。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即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依前法。

  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太阳病,外证未解,其脉浮弱,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属桂枝汤证。“救”字,当是“攻”字之讹。

  救’字未必就是讹字,因为‘救’字本有‘阻止’的意思。)本条以荣卫立论且无低格书写者,整本杨本伊尹汤液经中只有本条。其余不是小字为杨氏所作注,就是低两格书写。所以此处不以低两格书写。按康平本伤寒论,凡论及荣卫之处也都低格书写。此处虽以太阳病起首,仍不能不疑。)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而外不解,此卫不和也。荣行脉中,为阴主内。

  卫行脉外,为阳主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属桂枝汤证。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病,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属桂枝汤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若恶寒,属桂枝汤证。

  太阳病,脉浮而数者,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一作麻黄汤。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一作麻黄汤。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表为未解,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太阴病,四肢烦疼之病。脉浮者,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与饮之即愈。手足厥寒,脉为之细绝,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其人有寒,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甘温 桂心三两,辛温 细辛三两,辛温 芍药三两,苦平 甘草二两,炙,甘平 通草二两,辛平 大枣二十五枚,擘,甘平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于前方中加吴茱萸二两,生姜八两,切。以水四升,清酒四升和,煮取三升,去滓,分温四服。一作酒水各六升。

  伊尹汤液经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发汗后中篇

  太阳病,发其汗,遂漏而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属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中加附子一枚,炮,即是。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颇烦,复微恶寒,而脚孪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得之便厥,咽干,烦躁,吐逆,当作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厥愈足温,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而胃气不和,谵语,少与调胃承气汤。重发其汗,复加烧针者,属四逆汤。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甘平 干姜二两,辛温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芍药苦平, 甘草甘平,炙,各四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见下篇。

  四逆汤方见后第三卷《不可吐可吐门》。

  问日: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证象阳”句,“旦”与“但”同.“旦”字连下读。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

  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

  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脚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本条起首‘证象阳’一句,有一说作‘证象阳旦’,这可能是因为本条另有一句‘证象桂枝’。若‘证象桂枝’中的‘桂枝’代表桂枝汤,那么要断成‘阳旦’,则当有一‘阳旦汤’方可解。而且此阳旦汤证当与桂枝汤证不同。疑,当考。)发汗后,腹胀满,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发其汗不解,而反恶寒者,虚故也,属芍药甘草附子汤。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其胃气,宜小承气汤。一作调胃承气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炙,苦温 生姜半斤,切,辛温 半夏半升,洗.辛平 甘草二两,炙,甘平 人参一两,甘微寒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苦平 甘草甘平,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六片,辛温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

  小承气汤方见后可下门发汗后,身热,又重发其汗,胃中虚冷,必反吐也。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其汗,必吐下不止。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痛,下利,厥逆而恶寒,属四逆汤。

  伊尹汤液经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发汗后下篇

  太阳病三日,发其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于胃也,属调胃承气汤。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汤主之。一作白虎加人参汤。即于白虎汤内,加人参三两。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汤主之。此处白虎、猪苓二半条。《伤寒论》本以之附于栀子汤论之末,《千金翼方》本以之附于三阳合病之白虎汤论之末。案:附于白虎汤论之末,固未为妥,然《千金》未同以之附于栀子汤论之末,足证此二半条,其旧本亦不在栀子汤论之下。盖此二半条早已手足分散,失其主领之条久矣。玆特代为觅访,查全书数百余条中,惟此条与之合{木省},今即以之附于此条之末。读之较在栀子汤论之末更觉义明法显。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苦寒, 甘草二两,炙,甘平 芒硝半两.苦寒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一沸,顿服。

  猪苓汤方 猪苓去黑皮,甘平 茯苓甘平 泽泻甘寒 阿胶甘平 滑石甘寒,碎,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服桂枝汤,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若脉洪大,属白虎汤。一作白虎加人参汤。

  发汗,若下之,烦热,胸中塞者,用栀子汤证。

  汗家,重发其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可与禹余粮丸。阙。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复重发其汗,病已差,其人微烦不了了,此大便坚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其坚。当问小便日几行。若本日三四行,今日再行者,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难少,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必当大便也。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其汗,小便自利,此为内竭。虽坚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煎导方 蜜七合,甘平右一味,内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捻如指许,长二寸。当热时急作,令头锐,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猪胆汁方 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醋,以灌谷道中,加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已试甚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