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语与词语教学

 观墨闻香 2017-05-06

词语理解与词语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根基——词语教学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词语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字、句、段、篇”教学的桥梁和纽带,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词语是语言的“砖块”。小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课堂上,教师运用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近义比较、句中调换等方法,让学生走近词语,理解、积累、运用新学词语,突出“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把语文课上成了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奠定了语文教学的根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词汇教学”。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因此教师只有把词语教学搞好,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说话和写作的能力;否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会不清楚、不准确,不能深入地悟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说话或写作就会出现不能准确表情达意的现象,甚至会说出或写出与自己意图相反的话或句子。

二、词语的含义

词语由语素构成,语素是最小的语音与语义的结合体。如:“学生”有两个语素构成。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能够独立运用(即可以单独作为一句话来说,比如可以单独回答问题;也可单独作为句子成分)的最小语言单位,它们各自表示一种意义,可以独立运用在句子里,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每个词语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即词义。语素和词是语言的构词单位,字是语言的书写形式。

词语的意义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指这个词语最基本、最常用而派生能力最强的意义。“引申义”是在词的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是由本义通过比喻的方法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意义。如:草地上有许多野花(本义指可供观赏的植物的性繁殖器官)。头昏眼花(引申义为眼睛模糊迷乱)。花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引申义为颜色、种类错杂)。寻花问柳(比喻女人)。

三、词语理解方法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每课书预习与思考的第一道小题都是有关词语的,或注音,或释义,来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从学生反馈上来的作业看,90%的学生都不能根据课文解释词语,25%的学生不能根据课文选择多义词的义项。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积累的词汇量少,缺少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其二,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词语的讲解,把重点都放在正篇课文的讲解分析上;第三,教师缺乏学法的指导,只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词义来应付考试。要知道汉语的词汇之丰富浩如沧海,单凭死记硬背学生只能生搬硬套。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摈弃这种旧的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那么怎样理解词语呢?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1、查字典或词典解释词语

如果手中有工具书,我们就可以利用字典先查到所要查的字,弄清这个字有几个义项,再结合词或句子确定选用哪个义项,给这个词下个确切的定义。

2、抓住关键词解释词语。首先弄清这个词语中,两个关键性的字的意思,然后考虑整个词语的意思。例凝神谛听这个词,其中仔细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注意力仔细地听

3、拆合法,即先分后合法解释词语先弄清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疾驰”,“疾”是“飞快”,“驰”是“奔跑”,“疾驰”就是“飞快奔跑”的意思。又如:“身临其境”

4、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养花》一文,从“到院子里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再回屋”,就可以猜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

5、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这茶叶的香味吓煞人。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前一个的意思,后一个的意思。

6、同义换词法。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2课《第一朵杏花》顷刻间”——一刹那、一瞬间、一霎时、转眼间等,形容时间极短;第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清晰”——非常清楚;第9课《祁黄羊》举荐”——推荐。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疲惫,近义词是疲乏,词义就是非常疲乏。沉寂,近义词是寂静静寂,词义则为十分寂静。立刻-马上;眩目-耀眼等。例如:阅读文章时,如果发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可灵活尝试用头脑中已掌握的词语来替换这个新词。如:他笑眯眯地赞叹:“这里的花开的真美呀!”这里的“赞叹”可以替换成“赞扬”、“赞美”、“称赞”“”

7辨析词义的方法:(1、要搞清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团结”和“勾结”,都有一个“为了一个目的联合和结合“的意思。“团结”用于好的方面,而“勾结”用于坏的方面,指“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结合”。
   
2、注意运用的对象。如:“爱戴”和“爱抚”,前者用于党、领袖、英雄,后者用于老一辈对后代。
   
3、注意范围的大小。如:“辽阔”和“广阔”,都是指面积广大,但辽阔比广阔所指的范围更大。
   
4、注意程度的轻重。如:“喜爱”和“酷爱”,都有爱好某事某物之意,但有轻重之分。

5、考虑词语搭配的习惯。如“提高水平”,“改进方法”,“改善生活”等。

8反义否定法。即用反义词加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不生疏”——熟悉,隐藏”——不暴露、不败露;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娴熟”——不生疏;冷落,反义词是热闹,词义是不够热闹。镇定是不慌乱。漫长就是不是短暂的,清醒就是没有昏睡,干燥就是不潮湿。模糊-不清楚;崎岖-不平坦。例如:抽象:---(不)具体。又如马虎:---(不)认真。

9,换词法。阅读文章时,如果发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可灵活尝试用头脑中已掌握的词语来替换这个新词。如:他笑眯眯地赞叹:“这里的花开的真美呀!”这里的“赞叹”可以替换成“赞扬”、“赞美”、“称赞”“”

词义教学是一项既通常又复杂的工作,除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很多“法”,

我们对以上各法不能孤立地运用,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词义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理解能力、身体的材料条件、词语的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进行教学,以求学生获得清晰、准确、全面的词义理解。并且要让学生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全面提高是最终目标单凭一时的兴趣是不能长久的,必须让学生们勤奋,帮他们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坚持让他们进行写日记,词语摘抄等活动,才能逐渐让学生们实现自主写作,主动写作,正如王尔德所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了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了我们”。

四、积累词语的方法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词语知识是学生理解语言,正确运用语言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知识素养。词语的积累源自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学习词语,积累语言,要理解词语的的功能,才能正确运用词语,学习语言,更好的锤炼语言,发展语言

    那么在小语教学中如何做好词语知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词语知识的积累呢?现就以上话题,谈点个人的拙见:

    词语教学的目的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的分不开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理解是吸收的过程,学生理解了词语的含义,才能顺利阅读全篇文章;运用是表达的过程(包括口头和书面),学生理解词义,会用词语是正确地表达语言的条件之一。因此,词语教学的要求就是使学生深刻理解词义,达到自觉地运用,并且还要丰富学生的词语数量,达到运用自如。

 (一)、从生活中学习词语,积累语言。

我们知道:“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一个词语,它代表着一种情感、一种信息、承载着一种文化。它源自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如:人类的祖先他们在长期的与自然搏斗的生存过程中,学会了“采集、狩猎、捕捞。”这既是一种生产劳动情景的体现,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采集”就是采收积累。“狩猎”就是围堵捕杀。“捕捞”是用渔网在河中围猎鱼类将其拉上岸。它为我们展示了祖先们劳动生产的画面。同时又将人类的文明历史文化的发展传递给了后世子孙。又如,生活中我们都有不同的情感,“喜、怒、哀、忧”。当遇上好事、会让我们心里舒畅,便有了“喜悦”,摊上不顺意、无奈气恼的事这就有了“愤怒”,经历痛苦和打击自然感到“悲哀”,苦闷不能排解,终酿出“忧愁”。可见词语源于生活,而为反映生活所用。由此对于学生初学词语时,我们为何不能从具体的生活情景入手,来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总结归纳,学习词语,积累词语,增长知识呢?再如,教学“鸟语花香”这一词,可以带学生去到公园、山林里感受一下春天的景象,把自己体验到的用话来说:树上鸟儿在欢快的鸣叫,山坡上、花园里朵朵的花儿在竞相开放,散发着浓浓的香气。词语的意思豁然明朗。既让学生理解了词义,又锻炼了语言。更易于学生接受。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学习词语,积累语言。

词,它本身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反映生活的本质,揭示一种生活的规律。所以词语不能离开生活的源,脱离了生活的实际,词语就显得孤立而失了色彩,它须依借一定的语言环境的支撑,显现出它的独特功用来。如;小语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中“清凉”一词的理解,单纯的教学生来理解这个词语,学生是不会一下就明白意义的,如果将这个词语和它所处的语境结合一起,先让学生自读句子,通过自己的感悟,交流自己的体会,最后来理解词义那该多美,瞧!“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夏天是炎热的,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时如刮来一阵风,或是有一片绿荫遮蔽,那该是多么让人惬意的啊!

绿太阳正代表了这种情意,“清新凉快”之意烘然跃出。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语,又感受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情景,既丰富了语言,还感受到一种爱和责任。又如,小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有这么一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的清鲜,天空是那么的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里“清鲜、明朗、高歌、愉快”又怎么理解呢?为什么要高歌,为什么愉快呢?带着这个问题到语境里去读文,去理解词义,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吧,“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上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辽阔的原野,青青的绿草,线条柔美的小丘,流动的羊群,如绿色的大毯上绣上的白色的大花。色彩分明,清新而透着芳香,又怎能不感到“清鲜、明朗”呢?置身于这如画的美景之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使人舒服,既愿久里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无限的乐趣。”宁静恬美的自然风光,自由幸福的生活,给周围事物以感染,那么人非草木,草木也有回报大地的盛情,人又岂不“高歌、愉快”?通过阅读,让我们从作者笔下的描写中领略到了绮丽的草原风光,既学习了作者优美的描写,积累了语言,又理解了词语。增强了词语积累的兴趣。

    (三)、学习词语应理解词语的功能,才能正确运用词语,学习语言,积累词语。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能够独立的表示一种意义。因此在指导学生组词造句时应注意引导。

首先了解词语的性质。

词分为两大类:实词六种(名、动、形、数、量、代)和虚词六种(副、介、连、助、叹、拟声)。有实在的意义,能够自成句子的叫实词。如,“学校”(名词)表示学生读书学习的场所。造句“这里有一所学校”。“香甜”(形容词),形容食物味美可口,醇香扑鼻。造句“这真是一桌香甜的美餐。”了解了词语的性质,就可以知道词语的用处。诸如此类,动词,是描述事物动作状态的词。数词、量词,二者要搭配一起使用,表示事物的数目和单位的量。代词是替代事物的词,如:“这、那、哪、我、你、他(它}|。虚词要依助于实词来用,是对实词的修饰美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的使用词语,遣词造句。从而识别词语,积累词语。

其次积累词语,理解词语还应从词的意义,情感色彩,词语的使用范围上加以区别。

词语的运用有着它独特的意义、情感色彩和使用范围。从词义上,词分为单义词、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要掌握运用词语,必须先学会辨析同义词。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辨析:以词的意义(1)词义轻重不同; (2)范围大小不同3)从情感色彩上,词的感情不同,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以词的运用范围的不同来区分词语,学习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知识发展语言。(1)支配对象如“夸奖”(别人),“夸耀”(自己)。(2)搭配习惯如“冲破”(束缚、阻力、牢笼)“突破”(界限、定额)
  (3)适用场合如“照像”和“摄影”,“小气”和“吝啬”,前者为口语,通俗平易,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而后者为书面语,比较典雅、庄重。

词就其它的发展演变,分为:古义词,今义词,外来词,熟语。熟语包括,成语、格言,谚语、歇后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四字,词义固定不能改动。多来自神话故事,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自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格言凝炼、深刻,多以上面总结经验,作为众思想行为的规范,富有哲理性和教育意义。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简炼、含义深刻的现成语,如“玉不琢,不成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歇后语是在群众中流行的一种俏皮话。它的结构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平时说话,引用歇语,可以只说出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省去,让人家去体会、猜测,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分为两类,一类为比喻型,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解释,如“裁缝做嫁衣--替别人欢喜”、“踩着梯子吃星星--隔天远”另一类是双关型,如“纸糊的琵琶--弹不得”、“小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在议论中使用格言和谚语,会使文章更具文采和说服力,歇后语虽不适用于庄重的场合,但在记叙、描写中运用它,可以收到生动、活泼、诙谐风趣的效果。
  每一个词都有它一定的使用环境,如:适用于人物,描述神态,品质、心理、身体、动作。动植物,花草树木,自然景观等……学习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分类,只有深入的了解词语知识的内涵,依借于生活的本源,抓住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学习词语知识,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掌握词语知识,灵活的运用词语来锤炼自己的语言。正确运用语言,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五、学习运用词语的几种基本方法。

义务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虽然几乎每课课后都出现了词语训练这一项目,但是对于词语教学却一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在教材编排上,每个词语的出现在整个小学学习阶段都是一次性的,前面出现了,后面一般不再出现;二是在教学要求上,这些词语每出现一次,就要求每个学生整齐划一地掌握这些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四会”的各项要求;三是在词语数量上,每次出现的词语数量小,整个小学阶段掌握的词汇量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需要。

学生的任何学习都应当遵循其认知规律,词语的训练也是如此。小学生学词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学习了一篇课文,就必然掌握了教材指定的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的各项要求。实际上,人们只有在大量阅读和口语交流中,经过反复认识,比较和运用,才能对词语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因此学生掌握词汇,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就不可能人为地整齐划一。所以我们认为小学生的词语学习,应当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应当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逐步做到恰当运用,不能要求一步到位;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我们还应教给他们一些掌握词语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自学词语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观点,在具体的词语教学中,有以下几种词语训练的基本方法:

1 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字义学习词语。每个词语都是由单个的字组成的,它必然含有这些字的某一方面的含义。因此对某些词语,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理解这个词语中每个字的字义后,再把这些相关联的字义串联起来组成这个词语的意思,如“前呼后应、爱慕、装配、笨拙”等。另外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字占了汉字的绝大部分,视觉性很强,因此,由汉字组成的词也必然具有这个特点。很多词语从组成它的汉字字形上就可以传达出它的词义,例如:乒乓、刀刃、忐忑不安等等。汉语这个特点使阅读变为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些字虽不会读出字音,但却能明白它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教会学生运用汉字表意的这个特点进行阅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理解词语的一个方法。

2 指导学生查词典学习词语。在教学过程中,查词典是学习词语的一种方法,但不是重要的方法,只作为辅助手段。这是因为有时词典中的注释比词语本身还难理解,例如“提炼”一词,词典解释为“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出(所要的东西)”如果采用查词典的方法来理解,就会发现里面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等词语更难理解。其次因为词典中有的注释还值得商榷,另外更因为学生读懂了注释并不意味着理解了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例如《一个降落伞包》这篇课文里“咱们脱险啦!”这句话,如果查词典,“险”有五个注释,但具体到这篇课文里,“险”究竟是什么意思,仍需要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才能理解。但是查词典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小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掌握了字典的使用方法,在三年级则应该完全掌握词典的使用方法,它既可以帮助学生预习所要掌握的词语,又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地进行课外阅读,并伴随终生。

3 指导学生采取替换的方法来学习词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一些不大理解的词语,可教给学生找近义词,采取替换的方法来理解。如“这是油田逐步形成的奥秘。”这一句中“奥秘”这个新词难以理解,如果指导学生找出它的近义词“秘密”,就会豁然开朗。

4 指导学生通过词语的搭配学习词语。通过词语的搭配,可以帮助学生精细入微地理解词语的意义。如上所举的“奥秘”与“秘密”这对词,它们意思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可以让学生给词语找朋友进行理解,如“大自然的( )、我心中的( )”让他们准确搭配词语,达到理解词义的目的。词语的搭配训练形式多样,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偏正搭配等等,通过词语搭配的训练,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使用方法。

5 指导学生通过打比方来学习词语。学生对有些词语的理解常常是含糊的,不能词典那样给它一个精确的解释,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它,从而对它有一个明朗、准确的理解。例如“持之以恒”这个词,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到时,对它的理解是模糊不清的,当教师激励他们去理解时,他们会表达成“比如同学们每天早上锻炼身体,如果他们不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都能坚持,那么就是持之以恒。”虽然这一表达不能说是对词语的精确解释,但它已表明学生对这个词语有了形象生动的理解、把握。

6 指导学生通过动作神态的表演来学习词语。学生对一个词语的理解除了含糊性外,还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对那些能通过动作神态表演来理解的词语,可指导学生通过表演来达到理解的目的。如对“抓耳挠腮、暴跳如雷、眉开眼笑”等词语的理解就是一例。

7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枣红、米黄”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所喝过的牛奶、所吃过的红枣、所见过的大米的颜色而不讲自明;而“山梁、树冠”等词,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幻灯、图片、实物进行理解。

 8 指导学生通过造句学习词语。让学生在说话、造句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会运用词语,也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一种方法。阅读和说话,是具体语言环境的两个不同方面。一个词语让学生多造几个句子,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这个词语几个方面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文章时,在讲解词义时,在比较词语时,都可以进行造句训练,这也是学习词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9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词语。这是学生学习词语最基本的方法。 儿童学习语言是一种无意识的印象记忆,他们把各种语言现象常常是以完整的语言模式接受下来。例如父母说的某一句话,反复说了几遍,他们就能在另外的场合把这句话给自己派上用场,复述出来。义务教材基于这一观点认为汉字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同样的道理,词语的教学也不能脱离具体可感的语言环境,应该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进行。对于新接触到的词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的来回的阅读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到一本书,小到一个词语,道理都是一样的。而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大量的课文与课外读物的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大量的词语。

此外,通过请教老师、同学和父母来理解我们在阅读中不能理解的词语,也不失为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不过它像查词典一样,不是重要的方法。

六、词语教学过程中的四大误区及其解决方法。

九年制义务教材因其传统教法要求字词句编面面俱到,其课堂往往可以设计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但在中低年级把词语教学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时,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一些误区:

1 脱离语言环境教学词语。因为教学以学词为主要任务,每课出现的词语数量多,教者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认多抄词语,便把所有的教学时间放在词语上,使得学生对词语的学习脱离了其具体的语言环境课文,出现了架空教学的现象。

解决这一教学误区的办法是加强学生的课堂阅读量。教者应该明白任何词语的学习都应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事实上每一项语言文字的训练都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接触词语,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理解词语,例如“络绎不绝、急中生智、无懈可击”等词语,学生初次接触,如果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则无法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回往复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则能慢慢意会。而且上面提到的让学生多读多认多抄词语,实质上只完成了词语学习的会读、会写的两项目标,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会讲、会用的两项目标,从而违背了词语学习的目的,使词语学习失去了根本意义。所以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再去讲去说去运用,不但不会减少词语学习的时间,而且会提高词语学习的效率。

2 课堂教学枯燥呆板、单调无味。语文教材不像其他教材,每篇课文或者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各不相同的主训练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两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会失去新鲜感,使词语教学变得陈旧呆板,单调无味,从而导致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

解决这一教学误区,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全员、密集、兴趣”六字为方针,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词语的不同环境,灵活多变地设计课堂教学形式,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集体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等生动活泼的课文朗读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也可以用开火车读、词语对对碰、找朋友、我是小考官指名读等等方法,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词语印象;查词典、联系生活实际、造句、打比方、动作表演等等丰富多采的词语理解方法,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不断地变换、更新电化教学手段,如制作幻灯投影、使用配乐录音、拍摄电视录像、采取电脑上机教学等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3 词语掌握的尺度把握不当。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既然是以词语教学为主,便对每篇课文出现的新词要求学生都能读写讲用,这既违背了儿童认知规律,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认为既然学词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不能要求学生一步到位,也就降低对学生学词的要求,结果出现学生对大部分已学的应该掌握的词语不能读写讲用的现象。

解决这一教学误区,要求教者在教学前认真地做好“三备”:备教材编写说明,备教材,备学生。一方面深入体会教材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整册、整个年级乃至整套教材,从而大致确定不同的词语在多见多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在哪一个阶段应该掌握。另一方面学生理解掌握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不是整齐划一的,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词语学习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并适当地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能跟在班集体。

4 词语学法的教学把握不当。这一误区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者见点不见面,见珠不见线,只注重大量的词语教学,而忽视了词语学法的指导。另一方面教者急于教给学生词语的学习方法,脱离了具体的词语教学环境,生硬抽象地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难以接受,无法消化,即使接受了也难以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脱离。

解决这一教学误区,教师要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学法的教学应该是渗透在具体的词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词语学习过程中自己通过反复的实践,总结出学法。这样得到的词语学习方法,才来得生动、形象,才能够反过来灵活自如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推动自己词语学习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学词语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