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肩周炎的艾灸疗法【带穴位图超详细】附:几款最好的艾灸器具

 lihe0767 2017-05-08

  肩周炎的艾灸疗法【带穴位图超详细】

  2013-02-20 23:09阅读: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等)的一种退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故又称“五十肩”。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夜间加重,并伴有凉、僵硬的感觉;后期病变组织会有粘连,且会并发功能障碍。一般分为风寒阻络和气血瘀滞两型。

  一、风寒阻络

  (一)症状

  肩部疼痛,痛牵肩背、颈项,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恶风畏寒,复感风寒则疼痛加剧,得温则痛减,或伴有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二)治法

  (1)选穴肩髃 肩贞 臂臑外关中渚(见图2-3-1、图2-3-2、图2 3 3、图2-3-4)

  (2)定位肩髃:在肩部,两侧肩峰端下1寸,举上臂时肌肉凹陷处。

  肩贞:在肩部,位于肩关节后下方,上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臂臑:在臂外侧,垂臂曲肘时,三角肌止点处。

  外关:在前臂背侧,腕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凹陷处。

  中渚:在手背部,小指与无名指指根间下2厘米手背凹 陷处。

  (3)灸法艾炷隔姜灸,用黄豆大小艾炷,每穴9壮,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应长期施灸直至症状控制后可以不拘时保健灸


  X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二、气血瘀滞

  (一)症状

  肩部疼痛,痛势较剧烈,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以夜间为重,肩关

  节活动受限较明显,局部肿胀、青紫,舌暗,可见瘀点,苔白,脉弦涩。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定肩髃 肩贞 臂臑 手三里 外关(见图2-3一l、图2-3-2、图2-3-3、图2-3-5)

  (2)定位肩髃:在肩部,举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肌肉 凹陷处。

  肩贞:在肩部,位于肩关节后下方,上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臂臑:在臂外侧,垂臂曲肘时,三角肌止点处。

  手三里:在前臂,屈肘时,肘横纹下2寸肌肉之间凹陷处。

  外关:在前臂背侧,腕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凹陷处。

  (3)灸法艾炷隔姜灸,半截橄榄大小艾炷,每穴9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坚持施灸直至症状消失后可以不拘时保健灸。或用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 膈俞 外关 肩髃 肩贞 肩井(见图2-3-1、图2 3 3、图2-3-6、图2-3-7)


  7 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25.81 KB)

  (2)定位膈俞: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外关:在前臂背侧,腕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凹陷处。

  肩髃:在肩部,举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肌肉凹陷处。

  肩贞:在肩部,位于肩关节后下方,上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肩井:大椎穴(即低头时颈背最突起的骨头下凹陷处)与肩峰连线中点。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坚持施灸直至症状消失后可以不拘时保健灸。

  三、对症治疗

  肩周炎常伴有恶风寒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

  (1)选穴大椎风门(见图2-3-8)


  (2)定位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即低头时颈背最突起的骨头)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一二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症状消失即止。

  四、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注意保暖,尤其是患肢的保暖,避免风寒湿内侵。

  ·疼痛不明显时可进行适量运动,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物质的代谢。

  ·配合热敷或中药外敷,可活血通络,驱寒除湿。

  五、病例

  贾某,女,53岁,工人。4个月前右肩开始发凉、酸痛,后逐渐加重,尤其晚上疼痛更甚,影响睡眠,活动受限,不能梳头、穿衣,曾做按摩治疗20余次,理疗10余次,强的松龙封闭6次,疗效不明显,纳差,舌红苔白腻,脉沉。诊断为肩周炎。治法:将艾绒与中药粉装在温灸器内点燃后,固定在肩部压痛点明显的穴位上施灸,垫纱布数十层,避免温灸器过热烫伤皮肤。取穴肩贞、臑俞、肩髃、肩井、臂臑,每次选3~4个穴位,每次灸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经5次灸治,疼痛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痛止,活动

  自如。


  几款好用的艾炎器具

  (lihe写于20170505)

  一、金属壳 塑料盖 调温艾灸盒+方便扣 底方上圆 自锁绳布袋+布垫,是最佳配置,艾灸时不占用双手,该干啥干啥。

  使用方法:

  1.开始,艾柱充分燃烧后再盖上+装入布袋,侧面只留一个调温口,上面调温口全开,布袋别锁太紧。

  2.五分钟后,根据自适应温度,调整上面调温口多少及布袋自锁绳松紧及是否放布垫。

  3.侧面调温口,一般不动。

  不足处:

  1.上调温转盘不能固定,可能乱动。

  改进想法:钻几个小孔,用牙签定位。

  2.高温后塑料盖会变型。

  优点:

  1.易于调温。

  2.不易烫手。

  3.少烟。

  4.利用率高,1.8cm/2.8cm艾柱,能用约一小时。

  5.安全,没有明火在外,少火患。

  .

  二、手持式 竹管艾条燃烧器2.5cm/10cm,是艾灸治鼻炎的最佳器。

  使用方法:

  1.点燃艾条后,从不锈钢卡处放进竹管,火头别露出竹管,防烫伤。

  2.每2分钟震掉一次艾灰。

  3.每4分钟调整一次艾条。

  不足处:

  1.余下约7cm长的艾条不能用竹管燃烧。

  改进想法:不锈钢夹子换成长爪的,或者将竹管截短。

  2.不能自动送艾。

  改进想法:与不锈钢自动送艾器结合。

  优点:

  1.可以控制不让火头触到皮肤。

  2.烟气少很多,艾条可以燃烧更长时间。

  .

  三、全金属 上调温 盒中心螺栓锁定 调温艾灸盒+方便扣 底方上圆 自锁绳布袋+布垫,是次最佳配置,艾灸时不占用双手,该干啥干啥。

  使用方法:

  1.开始,艾柱充分燃烧后再盖上+装入布袋,上面调温口全开。

  2.五分钟后,根据自适应温度,调整上面调温口多少及布袋自锁绳松紧及是否放布垫。

  不足处:

  1.盒中心螺栓把手太小且烫手。

  改进想法:加装一个大点的塑料把手套。

  2.不能调整侧面进风口,温度易过高。

  改进想法:加装与盒中心螺栓等高的塑料调温套,既方便调温,又能减少易烫人部位。

  3.容易烫人。

  改进想法:同2.

  优点:

  1.易于调温,且能锁定。

  2.少烟。

  3.利用率稍高,1.8/2.8cm艾柱,能用约40分钟。

  4.少火患,没有明火在外。

  .

  四、手持式 不锈钢自动送艾器2cm/12cm,是艾灸治鼻炎的次最佳器。

  使用方法:

  1.点燃艾柱且充分燃烧后,放入送艾器,也可以先将艾柱放进送艾器后再点燃。

  2.每2分钟震掉一次艾灰。

  不足处:

  1.仍有明火在外,不专心时,易烫伤。

  改进想法:用竹管或塑料做成防烫套,安装在送艾器前部。

  优点:

  1.自动送艾。

  2.烟气少点,艾柱燃烧时间长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