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确诊丨经典病例7】右肺淋巴瘤样肉芽肿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panyunbo 2017-05-08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16岁


主诉:间断发热20天。


现病史:20天前“右脚骨折固定术”后出现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9.1℃,一般于下午1点开始体温升高,伴畏寒。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就诊。该患者发病以来,无干咳、呛咳、咳嗽、胸闷、胸痛;无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无进行性消瘦。饮食、二便正常,睡眠良好。


既往史:20天前行“右脚骨折固定术”,其它无明显相关病史。


实验室检查: RBC:4.24×109/L; Hb:107.0g/L(正常值:130-175g/L),MO:1.27×109/L(正常值:0.1-0.6×109/L)。

超声: 无。


CT/MRI扫描: 检查设备为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双源CT,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至肋膈角以下(包括双侧肾上腺),常规扫描层厚5mm、层间隔5mm,120kV,自动mA,矩阵512×512;行0.6mm薄层后处理重建。


病灶行增强扫描:肘静脉3ml/s流率,高压注射器团注非离子碘对比剂80ml,注射后30s、60s分别行双期增强扫描。观察图像:肺窗窗宽1200HU,窗位-700HU;纵隔窗宽350HU,窗位60HU。详见图像1~2。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C 


该病例在CT图像的肺窗上可以看到右肺门及右下肺区不规则高密度影,部分胸膜受牵拉,纵隔窗可见其呈软组织密度影,故C项答案最为恰当。




2.该病例在CT平扫基础上,再行下列哪项检查和技术更能提供定位、定性诊断信息(单选)

----------------------------------


A.胸部正侧位DR拍片

B.胸部DSA检查


C.胸部MRI平扫


D.胸部CT增强加后处理重建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D    


该患者在行CT平扫后,宜直接进行增强扫描:自肘静脉以3ml/s流率,经高压注射器团注非离子碘对比剂80ml,于注射后30s、90s 分别行双期增强扫描;然后在工作站利用相应的软件技术行冠、矢状位图像重组后处理,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灶与肺门结构的关系(如图3~4)。   


在CT增强图像上,可见病灶呈轻中度的均匀性强化,动脉期CT值80HU,静脉期CT值76HU。故从提供病灶内血供程度及与肺门区结构关系等信息来说,还是D项为最佳答案,并有助于该病灶的定位与定性诊断。






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CT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


A.中央型肺癌


B.结节病


C.淋巴瘤样肉芽肿


D.巨淋巴细胞增生症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解读

答案:C


病理所见:

右肺门及右肺下叶不规则形肿物,切面灰黄,质地中等。右肺门病灶侵及支气管,纵膈淋巴结肿大。免疫组化结果:CD34(-),CD20(大细胞+)CD68(背景细胞+),S-100(-),CD30(-),CD15(大细胞-),ALK(-),CD3(背景细胞+),Ki-67(大细胞+),EMA(-),Bcl-6(-),PD-1及CD57(少数+),CD4(-),CD8(-)(如图5~8)。


病理诊断:

“符合淋巴瘤样肉芽肿,I-II级”。







三、诊断分析思路


1
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CT平扫示右肺门及右肺下叶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病灶,大小约4.02cm ×3.51cm,边界较模糊,其内密度均匀,CT值39HU;包绕右侧主支气管及支气管,相应官腔未见明显狭窄。纵隔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CT增强后,病灶呈均匀性中等度强化,动脉期CT值80HU,静脉期CT值76HU,提示该处占位病变的血供较为丰富。


2
病例的读片思路

(1)发现病变与认证:本病例CT扫描发现肺内病变较为容易,但是无法对病变的性质作出判断;CT增强扫描十分必要,一是易于显示和鉴别肺门区病灶与血管结构,二是有助于判定病灶的血液供应情况。本病例基本征象为类圆形、边缘较模糊、密度均匀和中度均匀强化占位性病灶。


(2)定位诊断:定位诊断的含义,一是确定病灶位于什么部位,二是明确病灶可能来源于什么组织结构。对于本病例来说,病变位于右肺门和右肺下叶,可能来源于肺组织、淋巴结或支气管等。因此本病例的定位诊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3)定性诊断:本病例特点为临床上16岁年轻男性,间断发热20天。根据CT表现不易确定疾病的良恶性,可能为结节病、巨淋巴细胞增生症、肺癌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要点

本病例的特点为年轻男性患者,发热20天。CT上表现为边缘模糊的不规则形致密肿块影,其内密度均匀,包绕右侧主支气管及支气管,相应官腔未见明显狭窄。纵隔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CT增强后,病灶呈均匀性中等度强化,提示病灶内部的血供较丰富,并且纵膈内肿大淋巴结强化特点与肺内病变类似。尽管患者年轻,但本病例初次就诊还是诊断为“右肺门、右肺下叶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恶性待排”。


2
鉴别诊断

(1)巨淋巴细胞增生症: 是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亦称为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多表现为纵隔及肺门圆形或卵圆形较大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锐利,可有分叶,多数密度均匀可伴斑点状、树枝状等不同形状钙化。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其强化程度可与邻近动脉相仿;静脉期病灶均匀强化,但增强值小于动脉期,仍高于周边软组织密度(如图7~10)。






(2)肺结节病:是一种非干酪性播散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约1/4侵犯胸部。常表现为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可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一般表现为小结节或微结节,少数较大者形似转移瘤(如图11~14)。






(3)中央型肺癌: 是指起自于肺段及以上支气管黏膜和腺体的肺癌,占肺癌0%-70%。多表现为肺门区肿块,肿瘤向外生长甚至累及整个肺段,并包绕肺门血管使之狭窄或闭塞。增强扫描肿块可有轻中度的强化(如图15~18)。






病例供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永高 教授


该病例最终病理诊断:“右肺淋巴瘤样肉芽肿”。回顾本例临床与CT表现,病灶呈不规则形,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增强后呈中等度强化等表现符合淋巴瘤样肉芽肿的特点。


肺淋巴瘤样肉芽肿( pulmonary 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 PLG) ,临床少见,主要由血管中心性淋巴组织增生和血管炎性浸润引起,为系统性肉芽肿病,介于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之间,可发展为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于肺部恶性肿瘤的0.5%,可见于任何年龄组,但以40-60岁多见,儿童罕见,男女比例约为2:1。临床表现不一,主要累及肺部,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胸痛等;其次为皮肤受累 ,以红斑、皮下结节、斑丘疹多见;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约占25%,患者可出现精神改变、共济失调、偏瘫和复视等;此外亦可累及肾脏和胃肠道。


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但缺乏特异性改变,以双肺下叶周边多发的片状阴影、肿块影、多发结节影多见,沿支气管血管束和小叶间隔分布,可累及胸膜出现胸水。


CT表现分为4种类型:

①类肺炎型,表现为两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多位于两肺下野,边缘模糊,病灶内可见含支气管的气象;


②肿块型,表现为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肿块,肿块边缘不光整、欠锐利,有大的分叶,无毛刺,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可合并坏死、空洞;


③结节型,表现为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以两肺中下野多见,结节边缘欠锐利;


④混合型,表现为两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及不规则肿块或结节影。本例应属于肿块型,符合其基本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