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王说法】第三十二期:订立遗嘱别侵害了弱者权益

 文浩律师 2017-05-08

    


    某农村妇女郑某与其丈夫刘某(早年已病逝)育有一女,又于1946年收养了一两岁男孩郭某。因丈夫早逝,郑某一人含辛茹苦将一双儿女抚养成人。   

    在1988年的一次朋友聚会上,郭某无意中得知自己的身世,对养母郑某的态度也从此一落千丈。20061月底,郭某在与其子驾拖拉机外出置办年货时,不小心滑入路边深沟,致郭某颈椎骨折、脑颅骨破裂,医治无效于10日后死亡。在住院治疗期间,郭某立下口头遗嘱一份,将个人全部财产(3间房屋、5万元存款)归其子继承。

    今年3月底,已有85岁高龄的郑某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分割遗产。法院经审理认为,郭某生前所立口头遗嘱虽然合法有效,但原告与郭某系养母子关系,实际上多年来一直依靠郭某赡养。郭某死亡后,老人已没有生活来源,且年近九旬,丧失了劳动能力,根据我国《继承法》等有关法律规定,遗嘱继承应当对没有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份额,剩余遗产按遗嘱继承。据此,法院判决被告郭某某(郭某之子)返还郑某遗产2万元、房屋1间。

  律师说法:遗嘱继承是与法定继承相对而言的一种继承方式,前者的效力高于后者。我国法律在赋予公民用遗嘱处分自己财产权利的同时,也对公民行使这种处分权作了必要的限制。我国《继承法》第19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37条第1款规定:遗嘱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上述条文属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公民在立遗嘱时必须执行。

    认定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第一,当事人必须是遗嘱人的法定继承人。包括遗嘱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第二,该法定继承人还必须是既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人。从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37条第2继承人是否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应按遗嘱生效时该继承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的规定看,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缺乏劳动能力应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尚不具备劳动能力,如未成年的儿童、少年;二是丧失了劳动能力,如老年人、残疾人。所谓没有生活来源,是指在遗嘱人死亡时,该法定继承人处于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状态。缺乏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时,遗嘱人才有义务在立遗嘱时为该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至于必要的遗产份额,一般情况下,应按照能保证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一般的生活需要,也就是维持其在居住地的一般的生活水平的标准来确定。

    本案中,郑某多年来一起依靠郭某赡养,在郭某死亡后已断绝了生活来源,加之其年事已高,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法院作出的上述判决是正确的,体现了我国法律维护公平与正义、侧重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的立法原则。


诗歌点评:

郭某办事太荒唐,

道德意识欠思量。

含辛茹苦抚养你,

继母应当视亲娘。

遗嘱继承有条件,

老人生活得保障。

违反法律强制性,

法院判改很恰当。

公平公正能服众,

传统礼仪得弘扬。



    长按二维码关注昌邑老年大学

    您积极转发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