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镇西: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21年前写的“素质教育系列谈”(1)

 泉水叮咚700 2017-05-09

     

1996年10月中旬,我应邀出席了中国教育学会在长沙市举行的第十次年会。这次年会的主题是探索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问题。当时,“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概念刚刚提出不久。会上许多专家的发言使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科学全面的认识。会议结束后我回到成都,《华西都市报》向我约写一组谈素质教育的稿件。我便写下了以上一组短文,以“系列谈”的形式发表在1996年年底的《华西都市报》上。21年过去了,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重读这一组当年的文章,觉得我的论述经受了时间的考研,观点没有过时。今天依然有人对素质教育依然在似是而非的认识,包括对相关概念的不清晰。从今天起,我将陆续重发这一组短文(一字未改)。



    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系列谈(1)

                         

“素质教育”已渐渐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但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却未必人人明了。


要了解“素质教育”,须先从“应试教育”谈起。“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均围绕“应试”开展,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因此,它主要面对少数“尖子”学生,而其他大多数学生事实上充当了“陪读”,甚至只是“陪坐”。同时,“应试教育”的内容也偏重于升学考试科目的书本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以及多方面的创造能力。与此相对,“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由此看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反映了两种根本不同而且截然对立的教育思想。


现在几乎人人都在谈“素质教育”,甚至有的学校明明是大搞“应试教育”,却仍标榜自己是在搞“素质教育”。按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的观点,“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即“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我们可以拿这三点来衡量一个学校是否真正在实施“素质教育”。如果某学校做到了或基本做到了这三点,不管该校是否是“重点”,都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因为在这样的学校,学生会受到全面的培养,得到全面的发展,最终也一定会成才的;相反,如果某学校大办“重点班”(包括打着“教改实验”的幌子),只围绕升学考试的科目开课,常常加班加点地补课……那么,我们都可以肯定地说,该校所为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哪怕该校的升学率很高,也不值得提倡,因为学生即使考上了大学,也不过是畸形的“人才”。


可见,“素质教育”有其特定的科学含义,并非是一张可以随便乱贴的时髦“标签”。


                             1996年10月2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