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四季来饮食

 乐读分享 2017-05-09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人的身体和四季的轮转密切相关,如《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篇》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和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是受天气影响。顺应节气播种,农作物便能顺应春发、夏长、秋收的规律,同样,人体和节气也可以做到天人合一,做到春暖、夏凉、秋爽、冬藏。
春天,是肝脏生发的季节,要“少酸增甘”。多吃酸的会使肝(酸入肝)的功能不必要地强大。而木(肝)克土(脾),肝气过于旺盛,则容易克制脾胃功能的正常运作。所以,多吃甘味食物,可以增强脾的功能(甘入脾)。在开春时肝脏才能蓬勃健康地生发,同时脾胃也不会受到影响。
夏天“心所主”。心主血脉,中医讲血汗同源,就是说血液与汗液同属人体阴液,来源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所以夏天要保护好心脏,就不要出太多汗。
人在夏天出汗多,阴液消耗就比较大。人体分配给其他部位的阴液就会相应减少,消化系统的消化液也会相应减少。所以夏天饮食宜清淡,不宜吃太多油腻之物。如果吃了太多油腻食物,又没有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就有可能将身体里的痰涎或湿热之邪引出来。所以,夏季感冒或者消化系统出毛病的人比较多。
立秋一定要“贴秋膘”,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在夏天消耗掉的膘(膘对人体有保温的作用)。有了“膘”的保护,我们才能更好地过冬。这里的“膘”讲的其实就是“肉”。炎热的夏季使人食欲不振,身形消瘦,所以,转凉的秋天就应该进补肉类食物,把身上丢失的脂肪补回来,这样才能好好度过寒冷的冬天。但是,有些地方秋季的气候燥而不润。在这样的地方,如果吃太多炖肉,体内容易生痰火,与燥邪相结合成为燥痰,便形成了一个难以根除的病邪。秋季煲汤、炖肉时,最好添加一些润燥养阴的食材,如百合、山药、莲藕、平菇、番茄、冬瓜、丝瓜、胡瓜等。这样既贴了秋膘,又不至于让人体过于燥热。
冬“三九”是一年之中阴气最饱满的时期,人体可以利用这些阴气治愈一些夏天易犯的毛病,这就是夏病冬治。夏天的烈日高温容易使人中暑。如果进入体内的暑热之邪没有被及时祛出,待到下一个夏季来临,中暑的几率会更高,所以,及时祛除暑热是非常必要的。冬天盛产的萝卜、白菜就是很好的清热之品。多吃萝卜或白菜,有助于去除体内伏留的暑热之邪。另外,夏季因为贪凉,或长居开空调的房间,人的脾胃容易受寒气所伤。虽说只要戒掉贪凉的习惯,就能改善身体寒凉的状态,但在炎热的夏季要真正做到不吃冷饮、不吹空调是很难的。所以,冬天也是治愈身虚体寒病症的好时节。人在冬天会更容易接受温热之物,用它们帮助身体散寒、补温阳就再好不过了,所以冬天可以多煲点牛肉汤、羊肉汤来吃。
跟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养生,身体便会与大自然共振共生,形成一个与四季相吻合的原生态小环境。当身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时,就不太容易受外部邪气的侵袭,也不太容易滋生疾病。相反,如果不顺着节气来饮食,就好比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庄稼要遭殃一样,人的身体也会出现不良症状。
虽然说现代社会,随着电灯、暖气和空调的介入,四季已经不像古时候那样分明了,但是,地球依然在旋转,气候依然在变化,二十四节气也在循环。人也依然需要应四季而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