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寒来了,调护脾胃很重要

 mjx1234图书馆 2020-01-20
原创 徐徐话健康 2020-01-20 05:30:00

大寒节气来了


今日大寒。大寒节气是每个农历年里,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了。

大寒来了,调护脾胃很重要

入了大寒,便是农历春节了;过了大寒,也将是节气立春了。总而言之,大寒节气来了,预示着新的一年马上就要来了,预示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我们之前说到,“冬至一阳生”,在冬至之后,自然界的阳气逐渐生长。此后的小寒时节,自然界的阳气还比较薄弱,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到了大寒,阳气虽然逐渐壮大,但气温仍会偏冷。由于大寒节气的阳气相对小寒节气而言,略微强壮一些,因此大寒之后的温度通常比小寒之后的温度还要温暖那么一点点。但即便如此,正踩着“四九”尾巴的大寒时节,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之一。

寒欲远行,勿轻保暖


大寒来了,调护脾胃很重要

尽管大寒时节已经是冬季的尾巴尖尖,但气候的主旋律仍然是天寒地冻。尤其冬至之后,正是人体阳气成长的时候,此时的阳气如同婴儿般柔弱,因此防寒保暖是绝不容忽视的。

阳气主管人体的寿命,是主管人体一切代谢的动力,对于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防寒保暖就是保育阳气的第一要务。

保暖在外,要注重头面部、颈部、腰腹部、手足部的保暖以外,一定要牢记“不当风直吹,不开窗留缝,不寒中久立,不席寒地坐”的原则。这已经是老生常谈。

在内,要注重饮食温润。

饮食温润,既“温”且“润”


“温润”有两方面意义。

大寒来了,调护脾胃很重要

一是温:脾胃喜欢温暖的环境而厌恶寒冷的环境,因此平素饮食不宜食用性味过于寒凉食物或药物,比如鸭蛋、螃蟹、柿子、柚子、西瓜、梨、苦瓜、冬瓜、荸荠、绿豆、海带、绿茶、金银花、菊花等;更不宜食用温度寒凉的“生冷之品”,如冰激凌、冰镇饮料、凉菜、生的水果、生的海鲜、苏打水、啤酒等。

大寒来了,调护脾胃很重要

二是润尽管冬季将要逝去,但秋冬季节养生的主旋律仍是养阴。过于温燥的食物不但会导致阴精损伤,更会导致燥火丛生,反而损伤身体。因此,如辣椒、羊肉、韭菜、洋葱、生葱、生蒜、烟、酒等,应避免。

四季脾旺不受邪


中医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按照原文的上下文连贯来看,这里的四季并不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大寒来了,调护脾胃很重要

在中国远古时期,将一年分为20个月,每个月18天。一年360天,余下5、6天为年歇。这样每5个月为一个季度,一个季度里的每个月分别称为孟、伯、仲、叔、季。因此四季指的是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季月。大概可以等同于现在每个季度的最后18天。

四季脾旺,指的是每个季度的最后18天,脾气相对旺盛,不容易被病邪侵扰。这也是我们神秘的人体,为应变季节变化而做的准备。

大寒来了,调护脾胃很重要

脾胃正是人体后天气血的唯一来源,对于我们应变和抵抗病邪有着重要的意义。脾气盛的人,气血相对旺盛,应变能力就强。相反的,脾气衰弱的人,气血就不相对不足,应变能力就差一些。很多人季节交替时出现明显不适,正是与脾气不足有关。

大寒时节正处于季冬时节。是需要我们好好调养脾胃的时候。对于脾胃本就旺盛的人来说,要避免损伤脾胃。对于脾胃本就薄弱的人来说,为了平和换季,则应在避免损伤的同时,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调养。

调脾气,非蛮补


大寒来了,调护脾胃很重要

这里我要强调,调养脾胃并非蛮力进补。当脾胃功能本就薄弱的时候,蛮力进补只会导致脾胃压力骤增,反而不利于脾胃从食物中摄取人体必须的气血精微。

调的重点在于让脾胃少费力气多干活

上述饮食温润的小节中,其实已经将损伤脾胃的主要食物罗列出来。这些食物应当自觉避免。

除此以外,保护脾胃少受损伤,还要注意进食规律、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大寒来了,调护脾胃很重要

本就脾气不足的朋友,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补脾气的食物:大多谷物都具有很好的健脾功效。但谷物的烹饪不要都煮粥。煮粥这件事我们之前单独讲过,太过易消化,本没有虚弱到一定的程度,非要吃病号餐,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此外如山药、芋头一类块茎类的食物,大多也具有平补脾气的作用。

平素贪凉的朋友,可以考虑烹饪时,适当的用一些生姜、胡椒、紫苏,给脾胃提供相对温暖的工作环境。

大寒来了,调护脾胃很重要

平素易生气的朋友,可以考虑用3-5颗金橘、或是3克左右的陈皮煮水代茶,帮助调畅气机。事实上,脾胃功能欠佳的朋友,在温、补的基础上,都可以加上这样的茶饮,给脾胃提供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

找不到关键所在的朋友,当然还是要寻求能为您提供一对一、面对面诊疗服务的专业中医师的帮助,为您量身打造调理脾胃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