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为炎黄子孙,中药的四性五味你懂多少呢?...

 casgb2006 2017-05-11

名医李杲说:“药物有温、凉、寒、热之气,辛、甘、酸、苦、咸之味,升、降、沉、浮之性,及厚、薄、阴、阳之不同。”所谓的“气味阴阳”指的便是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的阴阳属性,而四气即温、凉、寒、热,五味即辛、甘、酸、苦、咸。四气之中,热、温属阳,寒、凉属阴;五味之中,辛、甘属阳,酸、苦属阴;升降沉浮中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李杲又进一步补充,五味之中,味薄者属阳,味厚者属阴,四气之中,气淡者属阳,气厚者属阴,而味厚者能下泻,味薄者能通利,气薄者有发泄宣散的作用,气厚者有助阳发热的作用。

五味之中,有的主收涩,有的主发散,有的主润湿,有的主软坚,有的主散阴,所以,应根据其具体功能而选择使用,来调和机体功能,使其平衡。

根据古书所述,五味乃是五脏精气之本,对五脏各有益处,上古名医岐伯说:“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味各有所利,四时五脏,病随所宜也。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精,长有天命。又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二气常存。”

五味与五脏、五行

岐伯又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天之由也。”

名医王冰说:“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为增其味而益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久则从化。故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苦化也。余味仿此。”

所以,《本草纲目》认为五味太过会损伤五脏精气,只有五味调和得当,才能使骨正筋柔、气血流畅、肌理致密、精养骨气,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药材的四气

中药材的五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