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茴楝五苓散小儿水疝

 柴桂苓 2017-05-11
水疝是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 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是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所引起的阴囊或精索部的囊形肿物,是一种常见病。
水疝的诊断标准:① 多为单侧性阴囊肿块,逐渐增大,伴阴囊下坠感;② 阴囊肿大如卵圆形,表面光滑有波动感,与阴囊皮肤不粘连,睾丸、附睾不易摸到。临床表现:阴囊肿大,偏坠一侧,状如水晶,透光试验阳性,不红不热,小腹喜暖,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沉弦或濡缓。



茴楝五苓散
茯苓、猪苓、川楝子各12g ,泽泻10g ,白术9g ,桂枝、小茴香6g。随证加减:阴寒偏盛者加吴茱萸、制附片;水湿偏盛者,加车前子、通草;疼痛明显者,加玄胡、木香、橘核。


王某,男, 3岁, 2005年2月10日诊。其母代述患儿右侧阴囊逐渐肿大半年余,开始无不适感,肿物大小不随体位变化,后来患者时常哭闹。月前患者曾在一医院被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并采用穿刺术吸尽积液,但术后2天又恢复原状,后来反复穿刺2次,仍未见效,医生建议待患儿稍大后手术治疗,患者家属不愿手术而四处寻医,其亲戚介绍于我处就诊。刻诊:右侧阴囊内可触及约32cm×32cm大小圆形肿物,状如水晶,质软,光滑,患儿拒压,囊性感明显,睾丸及附睾均未触及,阴囊肿胀而皮色不变,无痛无热,透光试验阳性,苔白,脉沉细。中医辨证为寒湿流注下焦之水疝,治以温阳利水,行气止痛,疏肝散寒。方用:茯苓、猪苓、川楝子各12g ,泽泻10g ,白术9g ,桂枝、小茴香各6g。水煎服7剂。服上药后,右侧囊肿消退一半,无压痛,守方再服7剂。三诊,患儿两侧阴囊已对称,大小软硬正常,透光试验阴性,睾丸鞘膜积液完全消失。为巩固疗效,继用上方3剂,至今未见复发。


   水疝属于西医学“ 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 范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位在肝肾(肝经绕阴器而过,睾丸为阴器之末,寒浊之邪更易凝聚;中医称睾丸为“ 外肾”) ,病源在脾,多因脾虚健运失司,水湿内生,进而影响肝的疏泄,或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或寒湿内侵,留滞厥阴肝经,使水饮下流停滞肝脉而成水疝之症。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阳常不足,寒湿之邪乘虚而入,这正与小儿水疝的特点相吻合,故见阴囊肿胀而皮色不变,无痛无热,苔白,脉沉细等一派寒湿之象。因此小儿水疝以肾阳不足、寒湿流注下焦多见,拟温阳利水、行气止痛、疏肝散寒为法,选用茴楝五苓散治疗,使阳振寒散,肝气得疏,脾气健运,则津液输布正常,而不致水湿流注下焦。西医常用手术治疗,如鞘膜翻转术、穿刺抽液等是其极为有效的方法。
茴楝五苓散出自清代名医吴谦的 《医宗金鉴》 卷四十二,方中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化饮,不但可消已聚之饮,且可杜绝生痰之源;饮为阴邪,非温不化,故于方中加辛温之桂枝,通阳化气,通利水道,血得温则行,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积液的吸收;猪苓甘淡,利水,与茯苓合用加强渗湿利水之功;泽泻通淋泻水,助二苓以利水蠲饮;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脾气健运则水湿自去;小茴香温肾祛寒、疏肝理气;川楝子疏肝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利水、行气止痛、疏肝散寒之功,使伤湿 之邪得以温化,厥阴之气血调和,睾丸肿胀自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