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一舍:定量用餐,吃出大病

 行走如初 2017-05-12

文·夏正安



常有人来找我,说自己的生活习惯如何好,如何注意养生。一细问,惨不忍睹。

我宁愿他(她)不“懂”养生、不“注意”生活习惯。 因为,假如南辕北辙,那么,扬鞭越狠,失之愈远。

比如很多人脾胃很弱的人,说自己吃饭都是定时定量的,不管胃口好还是不好,每顿都吃下去固定的量,有些人甚至会固定到吃多少个鸡蛋,多少肉类,多少米饭。

昨天有一位女士第三次来看我,她最初的问题是肝血管瘤、乳腺结节和卵巢囊肿。她很高兴的告诉我,最近去体检,医生没有跟她提及肝血管瘤和乳腺结节的问题了,没有提及,自然就是消除了。我当然为她的进展欣慰。但把脉和查看舌像之后,我提醒她,仍然进食过多。

改变她的饮食,着实不容易。她从小到大家里吃饭都是定时定量的。她说自小不管春夏秋冬,都常会出现所谓“中暑”,症状是头痛、恶心、胃口变差。前几天又出现了。而她即使在恶心和无食欲的情况下,也会与平常胃口好时吃一样多,不减量。

这样,如何不会生病呢?


人体的状况,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比如以前每顿吃一碗米饭和一个鸡腿,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但假如感冒或生气或熬夜了,胃弱了,再按照“定量”去吃,一般就会打嗝或恶心或胃胀或腹泻了。打嗝、恶心、胃胀和腹泻,说明什么?说明吃下去的东西,脾胃承受不了。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哪怕是再好再有营养的食物,吃多了,也只是人体的垃圾而已。吃多了,能腹泻,算好事了,因为“垃圾”排出去了。最糟糕的是吃多了或是吃了消化不了的东西,却便秘,这样垃圾就淤积在体内了。

长期淤积会怎样?

囊肿、肌瘤、脂肪肝、高血脂、癌症等等就是这么来的。



大口吃肉之前,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武松?

对于饮食的要求,我提的最多的是七分饱,少吃肉。

七分饱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量。应该细嚼慢咽,才容易感受到七分饱。

常有人说,吃得不多啊,每顿只吃了多少多少。

不是说你一天只吃一丁点东西就不会积食了,脾胃运化强的人,一餐两碗饭也不会积食,而脾胃差的人,可能只吃半碗就积食了。


有人担心:

“某些人不吃肉会不开心的 ,长期不开心也会生病的。”

我说了三句话:

一、如果你的身体是狮豹,脾胃功能足够强大,没有舌苔厚腻、大便溏泄或便秘,你可以放肆吃肉。中医之所以强调不吃肉或少吃肉,是因为病者的脾胃非常虚弱,无力运化。

二、一个人如果只因为没有吃肉而长期不开心,那么,即使放任他(她)吃肉,一定还会有别的事情,能让他(她)不开心。因为欲念和执念在。

三、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你开心的权利。但是,在脾胃虚弱的情况下,是要恣食生冷肥腻时的开心,还是要远离手术台和放化疗时的开心,需要人们自己做一个选择。



少吃,不代表不讲究

很多人向我反映,吃素容易饿,容易瘦。

其实,吃素也得看怎么吃,这里学问很大。

如果没有时间和功夫去讲究素食搭配,最简单折中的办法就是吃锅边素,即用你认为营养的荤菜去炖素菜,比如胡萝卜、山药、土豆等等,不吃肉,只吃里面的素菜。

这里列举几个菜品,供做不到全素的朋友参考并举一反三:脊骨炖山药、牛腩炖胡萝卜、紫苏炖土豆、鲫鱼煮白萝卜丝、洋葱炒肉沫、筒子骨汤煮香菇豆腐。

今天有一位国学老师在问我,她说听从了我的建议做了几次艾灸,腰和膝盖明显的好了很多。只是,让她每餐饭别吃那么饱,她本来就偏瘦,感觉更瘦了,周围人都劝要多吃点,她有些困惑。

这不是个例,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平常我经常告诉一些人:相对于你的脾胃能力来说,你吃得太多了。 对方就问:我想长胖点,所以必须逼着自己多吃啊!周围的长辈也都监督我多吃。

可是,他们就意识不到,我们说吃下的食物够不够营养,前提应该是它能被脾胃顺利消化吸收。现在人劳动少,老吹空调,思虑又重,脾胃虚弱的多。

脾胃不好,吃再多也白搭,反而会增加脾胃负担。结果不但没胖起来,还常常出现了口腔溃疡、口中异味等情况。

瘦要找瘦的原因,虚要找虚的原因,是寒是湿,先要考虑消除致虚的因素,或驱寒或利水或逐淤,让阳气复来,功能增强,先吃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等脾胃恢复了再考虑一些补虚的食材,否则就会虚不受补了。


每天五个鸡蛋的理论,太扯蛋

我有一个学生,前些天分享了自己的一段“减肥”经历:她自去年九月分开始进健身房,开始了无氧+有氧运动,每周两到三次的撸铁、两次的拳击、两次的瑜伽。可以说几乎天天在运动,每次大汗淋漓,并听从教练的饮食搭配,每天五个鸡蛋,多喝水。可半年过去了,体重涨了七斤,体脂上涨5%,关键是,人每天疲倦。后来她来问我,我指出她本就脾胃虚弱,又逼自己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导致积食严重。

近一周,她听从我的建议,减少去健身房的次数,同时几乎不摄入动物蛋白,每天喝粥,吃蔬菜。五天下来,体重减了四斤,体脂下降1.6%。

她自己终于意识到:不是说健身房教练的理论都不对,而是应该因人而异。高蛋白食物人体消耗它需要消耗大量卡路里,但是当我们脾胃虚弱时,并不能完全消耗掉这些高蛋白,就会积食,从而变成脂肪。

我们单纯的以为多运动就能消耗多余的热量,却忽略了在高强度运动的同时精液也在流失。脾胃都没精液滋养,没力气运转了,哪里来的动力消化大量摄入的高蛋白食物。

她最终得到的减肥个人体会:吃到七分饱,清淡为主,多吃蔬菜少吃肉,运动微微出汗就好。

中医治病的压轴大方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最后一条:病人脉已解,而日暮为烦,已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故,故令为烦。损谷则愈。

“损谷则愈”,就是减食则愈。

我总觉得“损谷则愈”出现在《伤寒论》的最后一条,不是巧合,尤其在今天意义重大。

 

前两天一位老人在媳妇的陪同下又来找我。他说身体改善不少,但腿晚上有点烧热。老人家肝不好,口味很重,嗜肉,每餐吃很饱,不渴也喝很多水。我每次让他媳妇劝他改善饮食时,老人家嘟囔着:不是吃东西的问题,应该要吃点药。昨天又提到他积食积湿了。老人家终于忍不住我只让他改变生活习惯却不用药了:中医应该是博大精深的.......

言外之意,老人家认为我如此盯着他吃肉喝水饱食,太粗浅太小儿科了,中医应该要谈五行谈五运六气谈丁火甲木戊土才算得上博大精深。

我笑了笑。我丝毫不怪老人。老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根深蒂固,尤其是这一拨经过困难时期过来的老人,你让他们少吃肉,别吃太饱,又不给他们开补药,他们想不通的。

我无所谓离所谓的“博大精深”反差巨大,我只希望能用最平实的劝告,一次次看着他们的身体获得了最实在的改善。



 


作者简介:夏正安,行于麓山下,走于湘江畔。身修尘光之市,心游广漠之野。醉心传统文化,潜心研究古中医。所撰写的《道破天机--糖尿病的古中医破解法》、《让女人变美,是中医的基本功》、《大病将愈的征兆》、《一位好中医,就是一所全科医院》等文被国内知名网站、中医公众号广为刊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