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受害人是否可以再主张精神抚慰金

 神州国土 2017-05-13

交通肇事案中,肇事司机承担刑事责任后
受害人是否可以再主张精神抚慰金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记者周惠通讯员张金奇陈亚嫚

    基本案情

    2015年4月28日4时10分,陈某驾驶无牌号三轮载货摩托车,沿107国道由北向南行驶至信阳市浉河区107国道双井乡政府北2000米处路段时,与同方向步行的艾某相撞,造成摩托车受损,艾某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

    2015年5月6日,信阳市公安交警支队浉河勤务大队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陈某对此次事故负全部责任。后陈某被信阳市浉河区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

    2015年12月11日,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赔偿协议,由陈某赔偿艾某前期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等共计12万元。因艾某的伤残鉴定未到法定期限,双方约定对于签订该赔偿协议之日后发生的医疗费等相关费用,艾某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之后,信阳某司法鉴定所出具了《伤残鉴定意见书》,鉴定原告艾某的伤残等级系一处十级伤残和一处二级伤残。艾某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陈某赔偿其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

    争议焦点

    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对于肇事司机已经承担了刑事责任,受害者再向其主张精神抚慰金是否可以获得支持这一情况,司法实践中尚未统一,赔或不赔对受害者权益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案件审理中,裁判者对该问题的把握直接影响了最终的判决结果。

    案件结果

    信阳市浉河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信阳市公安交警支队浉河勤务大队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责任认定适当,程序合法,法院予以确认。原被告双方于2015年12月11日达成了一份赔偿协议,因当时未达到对原告伤情进行鉴定的条件,故双方约定其余赔偿项目由原告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原告现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陈某赔偿其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

    原告虽然提交了其雇主胡某的营业执照并申请其雇主胡某出庭作证,但仅能证明其在城镇务工,主要收入来源于城镇。并且,原告仅提交了租房协议,未提交房东的身份信息及房屋信息等相关证据予以佐证,不足以认定其长期居住在城镇,故对于原告的残疾赔偿金和被扶养人生活费均不能按照城镇标准计算。

    原告因此次事故造成身体一处二级伤残,一处十级伤残,故其伤残赔偿系数应为91%。

    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第一百一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十八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二款之规定,判决被告陈某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原告艾某赔偿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共计25万余元。

    综合分析

    对于该案的审理,主审法官表示,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被告人因交通肇事罪被依法判处刑罚是远远不能安抚受害人及其近亲属心灵的。交通事故致使本来具有劳动能力的受害人因伤残失去劳动能力或者死亡,可能会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受害人家属生活困难等后果,因此,必要的精神损害赔偿是理所应当的,故在该案中,法院支持了原告艾某要求被告陈某支付精神抚慰金的请求。

    虽然根据最高院司法解释,只要构成刑事犯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刑事审结后再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都不进行精神抚慰金的赔偿,但交通肇事罪是例外。例外之处在于交通肇事罪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不是与刑事案件一起提出附带民事诉讼,也不是在刑事案件审结后再单独提出民事赔偿,而是在刑事案件进行过程中,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

    在一般的刑事犯罪中,主要考虑到一般被告人的赔偿能力有限,多数被害人的伤残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尚存在得不到赔偿的可能性,更何况是精神抚慰金,如果法院过多支持被害人的死亡赔偿金、伤残赔偿金及精神抚慰金,就可能出现大量得不到有效执行的判决书,从而严重影响到法院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考虑到被告人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也遭受到了一定的精神痛苦,所以,受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时,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但是,作为过失犯罪的交通肇事罪,不同于其他犯罪,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交强险和商业险的存在。在涉案机动车投保了商业险以后,很大一部分损害赔偿都能得到保障,同时,机动车辆的多数肇事者本身具有一定赔偿能力,因此,其更愿意通过积极赔偿受害人的损失,争取获得法律的从宽处罚。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对精神抚慰金予以赔偿和支持,更符合立法本意,更能有效保护受害者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