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明原因腹胀、呕吐、下肢浮肿,是什么疾病?【195期】

 李静曦 2017-05-13


薛某,男,26岁, 9月8日初诊。


患者下痢3日,初时痢下赤多白少,继而纯赤,入厕频,一日20余行,肛门灼热,腹痛,里急后重,恶寒,壮热,口苦,口渴思饮。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有力。腹脐左拒压。


处方:___汤。


服药后恶寒止,发热微,腹痛减,下痢日5~6行。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此表邪已去,专治其里。


处方:___汤。三剂。


服药后下痢止,诸症失,惟感疲倦而已。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期原医案


马某。男。43岁,农民。


病结核性胸膜炎,服雷米封等抗结核药治疗。近一周腹胀呕吐,粒米不进。乡村某医不查证之虚实,不顾“呕多虽有阳明病,不可攻之”之训,认定通则不胀,胀则不通,予以攻下,然泻后腹胀如故。


至此,本应接受教训,改弦易辙,另辟蹊径,反认为病重药轻,未泻彻底,又令顿服酚酞25片,憋胀益剧。不得已,乘马车进城就诊。


患者面色萎黄,形容憔悴,舌质淡红,舌苔白腻,两手捧腹,口称憋胀欲裂,呕吐清水。口干不欲饮,更不欲食。诊其腹,腹胀如鼓,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切其脉,细缓无力。


由脉症观之,此乃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湿浊之气凝聚不散,痞塞升降之路,故而为胀为呕。从脉象细缓、喜手捧腹看,便知其胀属虚,而非实滞,故屡屡攻下。胀不惟不减反益甚也。


治当补中健脾,消胀化湿。待脾运一复。弥漫之浊气自然无存。拟:厚朴15g,生姜10片,半夏10g, 炙甘草6g,党参15g,茯苓15g,二剂。


二诊 :药后自觉气向下行,虽未解便而腹胀已轻,呕吐亦再未发生。继服三剂,腹胀全消,改拟六君子汤调之。


按语:腹胀一证,当明虚实,分寒热,辨脏腑。虚胀者以脾弱中虚为多,伴有少食不化,子夜胀甚,便溏,脉弱等症状。故不可一见腹胀,便用枳、朴、硝、黄,诛伐无过,致气益虚、胀益甚也。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各家论述


许宏:此汗后腹胀满者,为津液不足,气滞不通,壅而为满,为脾胀也。故用厚朴之苦,以泄腹满为君;生姜、半夏之辛,以散滞气为臣;人参之甘,生津液,补不足;甘草之甘,以缓其中者也。


张璐:本桂枝证误用麻黄发汗,浊阴之邪乘虚入里而致喘满,与泻心汤证似同而实小异。浊气填满,故首取厚朴以泄气滞,姜、半以破痰结,参,草以助清阳,清阳运动,而浊阴自除。本非结胸之寒热互结,故无藉于干姜,芩连,大枣也。


尤在泾:发汗后,表邪虽解而腹胀满者,汗多伤阳,气滞不行也,是不可以徒补,补之则气滞;亦不可以迳攻,攻之则阳益伤,故以人参、甘草、生姜助阳气,厚朴、半夏行滞气,乃补泄兼行之法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