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贸圣佳2017春拍 | 梵塵妙相——喜马拉雅艺术专场精品预览(第二期)

 alayavijnana 2017-05-14

16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

H:55cm


释尊禅定坐姿,左手结禅定印,右手下垂自然弯曲结触地印,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降魔成道 的形象。造像额头宽大,耳廓后贴,耳垂略向外翘。颈部有肉纹,下巴凸翘,嘴角含笑略向内收,神态沉静秀美。身着印度笈多萨尔纳特式袒右肩袈裟,薄衣贴体,不饰雕刻,只在袈裟边缘以三道褶边表示,突出了佛尊浑圆结实,挺拔伟岸的胸部与腹部的肌肉线条,予人以威严庄重的视觉感受,同时,佛尊四肢则处理得修长而柔软,使得整件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与灵动的状态。


座下莲台宽大饱满的仰覆莲瓣饰满一周,造型大气,莲瓣饱满精致,雕刻极富层次感。整尊造像体量颇大,金水亮丽,保存完好,雕塑工艺洗练简洁,对于身体情态,完美和谐的精准把握,使佛像洋溢着充沛的活力,达到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其秀美的开脸,微垂的双目,嘴角扬起的笑意,映射出佛陀静谧慈悲的内心世界,使人见后即心生欢喜。从造像整体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来看,此尊释迦牟尼应为十六世纪西藏中部地区大型寺庙的造像佳作。


13-14世纪合金铜嵌银嵌红铜沙马那天母

H:9cm


本尊造像较为特别,神格较不常见。根据身体性征及手持拂尘等特点,对应《五百佛像集》资料判断其应为沙马那天母。天母头戴三叶冠,面露微笑,躯干略向右偏。诸手皆执拂尘,拂尘在藏传佛教中一般有扫除一切烦恼障碍之意,下身披飘带,双腿向两侧张开,舞立姿,赤足立于台座上。


本件佛母虽身形小巧但制作工艺较为繁复,尊像的冠叶、项链、飘带、臂钏、足镯、指甲多处采用红铜、白银嵌错。且四面双目均各嵌红铜白银。在体量如此小巧的铜像上进行如此多样繁复的嵌错实为工艺上的一大挑战,为随身佛之精品。


14-15世纪合金铜嵌红铜释迦牟尼

H:17.8cm


佛尊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头饰螺发,肉髻高耸,宝珠顶严。双目俯视前方,神态沉静。躯体浑厚,四肢粗壮结实,手脚刻划细腻写实,工艺精细。上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褶边嵌红铜,衣纹刻画立体精美,一道道衣纹极具装饰性意味,两腿间的裙褶铺于座面上,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下缘饰两圈连珠纹,莲花瓣一周,排列规整,莲瓣圆润饱满,瓣瓣分明立体,制作精致。整尊佛像法相庄严,嵌红铜之精工隐约有不为世俗尘世所扰的不动之境,为十四世纪至十五世纪留存之珍品。


15世纪合金铜止贡巴·仁钦贝

H:33cm

来源纽约苏富比,2002年322日,Lot.0050

著录:Anna mariarossi& Fabio rossiHomage to the holyportraits of Tibet spiritual theacher2003.No.29.

 

上师造像是佛教造像中十分重要的一类题材,在当前艺术品市场上颇受重视,丹萨替寺造像同样深受藏家的喜爱。中贸圣佳今年春拍推出的这尊精美的上师造像,表现的正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中止贡噶举的创始人止贡巴·仁钦贝,他同时也是著名的丹萨替寺和止贡替寺的创建者。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中分支最多的宗派,素有四大八小”之说。即噶举派主要分香巴噶举及塔布噶举二个主要派系。塔布噶举下分:帕竹噶举、蔡巴噶举、拔戎噶举、噶玛噶举等“四大支派”;帕竹噶举之下再分出“八小支派”,止贡噶举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达隆噶举、竹巴噶举、雅桑噶举、楚浦噶举、玛仓噶举、叶巴噶举、修赛噶举七个支派。止贡噶举(vbri gung bkavbrgyud,又译直贡噶举),为帕木竹巴(1110-1170)的著名弟子止贡巴·仁钦贝开创于公元十二世纪晚期。眼前这尊上师造像,是市场上屈指可数的止贡巴造像的杰作。


15世纪铜鎏金上师

H:7.8cm


上师是西藏佛教对高德胜行、堪为世人规范者之尊称,在藏传佛教修行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造像艺术在西藏金铜造像中较为流行。此件上师像结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之上,身姿挺拔,结构匀称。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面庞圆润,眉骨较高,下颔肥硕,面带微笑,写实传神。身着僧衣,衣纹紧贴躯体,突出了躯体的起伏变化。工艺简洁流畅。束腰仰覆式莲花座,莲花瓣饱满圆润,上下对称分布,环绕莲座一周。整尊造像铸造工艺精湛,雕铸和打磨讲究,整体造型完美,品相完好,不仅生动塑造出其作为宗教领袖的坚毅性格及高僧身份,而且展现了西藏匠师金铜造像的高超工艺水平。


15世纪合金铜降阎魔尊

H:13.5cm 


阎魔天是藏传佛教的护法神,有多种变相,分为内修、外修、密修三身。此尊为外修阎魔天,是三种降阎魔天中最常被单独供奉的一种,其饰如阎王,是文殊菩萨化现的护法。造像牛头人身,三目圆睁、炯炯有神,獠牙外露,眉毛和头发如火焰状上扬。头戴骷髅冠,胸前佩戴穿璧式璎珞和人头鬘。身材矮胖,肌肉结实有力,双足右屈左伸,右腿屈,踏水牛头,象征降伏阎王的骄傲;左腿伸,踏在水牛臀部,以降服它的残暴。右手高举一根喀杖,左手施期克印并持挂人头的绳索,象征降伏鬼神的方法和威力。四肢充分伸展,其动作有如舞蹈展姿。其伴侣阎魔女手捧颅碗,站立于主尊左侧。足下所踩水牛匍匐在单层覆莲座上,表情凶愤,似在挣扎。整尊造型生动威严,姿态富有张力,充分体现了阎魔天大威猛、大忿怒的宗教特征。


15世纪铜鎏金密集金刚

H:15.2cm


密集金刚,又称密聚金刚,音译“古和雅萨玛札”,藏名为“桑顿多杰”,是藏密格鲁派崇奉的五大本尊之一。在无上瑜伽密法法系中,格鲁派最注重的是胜乐金刚、密集金刚和大威德金刚三尊。密集金刚作为无上密父续之王,得到了宗喀巴大师的盛赞。据说密集金刚也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守护神。此铜鎏金密集金刚造像有三头,六臂,主臂两手拿金刚铃杵法器,拥抱明妃,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其余的四只手分别持有法轮或法螺。


明妃亦有三头六臂,六只手分展,持金刚杵,宝剑,双腿盘于主尊腰部。主尊与明妃都戴花冠、耳环和臂钗。整像鎏金明亮,表面打磨光滑,主尊与明妃开脸一流,对视的表情生动传神,身上璎珞皆镶嵌绿松石,显得华丽奢华,铺陈于座面的衣纹线条流畅生动。座下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下缘皆饰有细密连珠纹,莲瓣饱满圆润,层次丰富,时代特征明显鲜明。整体比例匀称,将密集金刚造型复杂的腰身表现得恰如其分。细致的璎珞宝饰,精美的簪花,与轻柔流畅的衣褶相得益彰,诸多丰富特色细节在能工巧匠的手上汇聚成鲜活生动的雕像,为西藏十五世纪的优秀作品。


18世纪旃檀佛

H:64cm


旃檀佛,跣足立,旋髮高髻,头上饰璎珞。眼微弯,高眉长耳,樱嘴上扬,面容安详慈悲。身著通肩式袈裟,前胸U字形衣纹,纹理工整,如水波展开,颈部对开雕花小圆领,是清代旃檀佛像的明显特征。手指细长优美,右手结无畏印,左手结予愿印,下承覆式莲花座,莲瓣细长,莲尖翘起。莲座下还承有仰覆式束腰莲台。旃檀佛像最初是指用旃檀木雕刻一种站式释迦牟尼佛立像。佛经说,释迦牟尼佛到三十三天说法,三月不归,喬赏弥国优填王因思念释迦牟尼佛而生病,于是佛陀弟子目犍连率三十二味工匠上天,用牛头旃檀木雕刻一尊高五尺的等身像,带回来让优填王供奉。因此尊造像的衣纹表现特殊,已成为一种经典的样式。史载,从印度最早传入东汉皇宫的第一尊佛像就是铜镀金旃檀佛像。以后不论用何种材料,凡按此样式造佛像,均名旃檀佛像。


11-12世纪合金铜自在弥勒

H:10cm


造像为典型的11-12世纪东北印度自在弥勒。弥勒面部光洁圆润,头戴宝冠,发髻高耸顶饰珠宝,余发顺肩而下;杏核眼,弓形眉,眼部明显凸起,鼻梁挺直,薄唇微扬,整个五官的刻画精简而传露出柔善之美,具有中亚人的面部特征。上身袒露璎珞装饰,下着贴体丝质薄裤,质感轻盈写实。弥勒左腿盘,右脚弓立于座面,呈游戏坐姿,右手上举作无畏印,左手置于腰侧支撑。莲座莲台两侧各生出一支莲茎,蜿蜒而上至菩萨耳际,左肩莲花上置佛塔,为弥勒持物象征。座下双层莲台,上下错列的莲瓣饱满鼓凸,莲瓣下方为一圆润的腰线,颗颗落地珠皆精心打磨,与莲台的连珠上下呼应。通观整像,权衡合度,特别是像身的姿态,充分的表现出菩萨肢体的柔韧和肌肉,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体现出东北印度帕拉造像的艺术特征。像身斑驳的绿锈,对造像本身的艺术美感丝毫不减,反而增添了历史的凝重感,殊为难得。


15世纪十一面观音

合金铜局部鎏金并嵌银嵌宝石

H:31.8cm

 

据佛典记载,观音菩萨具备六根大圆通智,能变现三十二种化身,在藏传佛教里有多种形象,如四臂观音、二十一度母、千手千眼观音、十一面观音、马头观音等,为众生解救各种苦难,其慈悲法力被广泛流传认知,受广大信徒所崇敬。此尊造像即为八臂十一面观音。观音头部分五层排列,据《造像量度经续补》解释,第一层为慈相,相由心生,观音面对众生,心怀慈悲,因此面容温暖平和;第二层为悲相,因为众生在迷途中挣扎而心生悲悯;第三层为喜相,劝进佛法之相;第四层为忿怒明王相;最上是无量光佛,代表佛果圆满。十一面层迭高耸,每张面孔都刻画入微。五叶花冠参差错落,繁而不乱。


整尊造像法相庄严,其精湛的铸造工艺与镶嵌工艺给人无与伦比的审美感受。同题材造像因为上身头部很高,一般很难把握比例,但此尊造像却丝毫不觉重心不稳。其精工铸造,上下比例适中,体现出十五世纪西藏成熟的造像风格,为同题材中难得之精品。


9世纪合金铜自在观音

H:11cm


观音菩萨面目慈祥,双目前视,嘴角带笑。头戴三叶宝冠,冠中有化佛,发辫覆肩。袒上身,下身着裙,饰有腰带。右手施予愿印;左手垂放身侧,手中迁出莲枝,于左肩开敷一朵莲花。菩萨右舒坐,下承覆式莲座,莲瓣宽大扁平。身后饰连珠火焰纹背光,顶部雕摩尼宝珠。此尊造像属于东北印度帕拉王朝早期造像,主要继承印度笈多佛像的传统,是典型的“后笈多艺术”造像。在此尊造像的背光后面,刻有梵文的“十二因缘咒”,内容为:

ye·dharmā·hetuprabhavā·hetun·te?ān·tathāgata·hya·vadat·te?ām·ca yo·nirodha·eva?·vādī·mahā-?rama?a·”译为: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15世纪铜鎏金萨迦三祖扎巴坚赞

H:13cm

题记:礼敬贵的扎巴坚赞


上师头顶微秃,四周发丝卷曲,面相方正,双目细长,嘴唇微启含笑,络筛胡,匠师以精湛的工艺塑造出一位睿智而刚毅的在家居士形象。上师身着居士服,衣纹裹住跏趺端坐的双腿,厚重而有质感,衣边錾刻精美的花卉纹饰,彰显上师的尊贵身份。双手于胸前结说法印,身体两侧各生出一枝莲茎蜿蜒而上至上师双肩并在盛放的莲花上置金刚铃与金刚杵,此为扎巴坚赞上师的标准持物,表明其修持密乘证得正果。圆形莲座满饰三层仰覆莲瓣,细密而饱满,瓣尖微翘,上下各有一周连珠纹。座下方有一排藏文题记,内容为:礼敬尊贵的扎巴坚赞。整像工艺精细,比例合度,气质庄严肃穆,时代特征鲜明。


14世纪合金铜嵌银嵌红铜上师

H:12.5cm


上师右手施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座上。面容极为写实,棱角分明,绀青兹发,额眉平滑,双眼嵌银含笑,鼻梁小巧挺直,嘴唇微抿红铜镶嵌,显示为一位身体壮实有力的上师形象。身着交领式坎肩,外露的边褶嵌红铜、银,并阴刻波浪纹,外罩身披奢华大氅,大氅包裹身体,于腰侧内收,边缘及袖口皆呼应内里的错嵌工艺进行装饰,大氅背后阴刻花纹图案运笔流畅。座下为仰俯莲花座,上下边缘皆饰连珠。莲瓣饱满鼓凸,尖端翻卷,富有活力,均匀排列。整尊造像刻画写实,线条流畅,为14世纪西藏上师造像之精品。


17世纪铜鎏金司徒确吉坚赞

H:16cm

题记:顶礼圣贤全知尊者司徒确吉坚赞。


此像塑造的是第五世司徒活佛确吉坚赞,他曾与十世噶玛巴曲英多杰以及夏马巴却吉旺秀联合提倡并主持刊刻大藏经印版《甘珠尔》,可谓影响极大。活佛头戴红色僧帽,帽上有日月及祥云纹饰。脸颊瘦削,髋骨微隆,双目睁视,鼻梁挺直,结全跏趺坐于单层座垫之上,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表现为一位沉思的高僧形象。身着藏式背心和袈裟,外披宽大的僧氅,衣缘錾刻有精美的八宝纹饰。整尊造像胎体厚重,人物比例匀称,形象生动传神,特别是进入禅定状态的超凡入圣的面部表情和右手掌表现的力量和坚定,生动表现了活佛不同凡俗的形象特征。单层坐垫后面刻有两排藏文题记:顶礼全知尊者司徒确吉坚赞。


9世纪红铜鎏金释迦牟尼

H:27cm


眼前这尊9世纪红铜鎏金释迦牟尼造像,采用红铜鎏金工艺塑造出佛陀站立之形象。其头顶螺发、高髻,面容饱满俊朗、鼻梁挺拔、双目微垂、神态松弛安详,意在表现佛陀冥想之状态。佛陀身披通肩式袈裟,自肩部次第垂挂一道道U形衣纹,水平的线条细腻如丝;衣摆自腰间向两侧徐徐铺开,营造出飘逸、真实的视觉效果,似浸湿的纱缎紧贴圣者身体,令其柔软纤长、充满青春活力的躯干与四肢展露无遗;轻挽衣缘的左手与下探施予的右手,结合略呈折姿的体态,似在传递佛陀行走布道之场景,通过如此鲜活的艺术表现力,直达观者内心。此造像应当制作于尼泊尔,并在当地经历过长时间供养,而从艺术鉴赏的角度上讲,这样充满古朴气息的作品,反而显得更加具有美感。


-END-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A区04圣曦中心三层

电话:8610 6415 6669 

官网:www.sungari1995.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