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肠病漫话》之胃肠病引起精神、神经症状的治法

 陈梦邯 2017-05-15

先生早年是做小学教员的,但由于在旧社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极不稳定,又因叔父患热性病被庸医误药加剧致死,才有志于学医。但为什么不学西医而选择了中医呢?说来也颇为滑稽,是受到反对中医者的启示才学的中医。


先生靠深厚的国学根基,自学中医,终成一代大师。他一生博览群书,自到高校任教后,又对《伤寒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个人鲜明的学术观点,解惑了《伤寒论》研究史上的许多问题,对伤寒论的理论和临床价值都有所开拓。他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张仲景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张仲景的方法。”先生一生是读书的一生,学习的一生,又勤于写作,发表了不少的学术论著,主要有:《伤寒论讲义》、《伤寒要略浅释》、《伤寒论语释》、《伤寒解惑论》、《伤寒百问》、《胃肠病漫话》以及重要的学术论文20余篇。


李克绍老师从事中医工作,已有几十余年,深知胃肠病是广大群众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常经年累月,久治不愈。痛苦呻吟,精神消磨于床第之间,寻医求药,经济消耗于药炉之内。他们迫切要求了解胃肠病的一般知识,更希望能得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工作之余,查阅了不少历代文献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并结合个人多年来的临床体会,才写成了这本《胃肠病漫话》。《胃肠病漫话》自1981年以来,连续刊载于《山东中医杂志》,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胃脘痛】

简称胃痛。有的仅仅痛在胃脘部位,有的则连及两胁;有的喜按,有的拒按;有的感觉烧灼热痛,有的则拘挛或胀痛,有的痛在食前,有的痛在食后,有的常年发作,有的则按季节发作;有的因饮食不调引起,有的因情绪不好,或过饥、过劳促使发作。或轻或重,虽然表现不一,但其根本原因,不外上消化道有溃疡或炎症,或溃疡合并炎症。


不但溃疡和炎症能引起疼痛,就是伴随溃疡或炎症而出现的病理渗出物------如痰或血,或痰血混杂,以及这些渗出物阻碍部分食物顺利下行所形成的瘀滞,也都是作痛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胃痛,有涤痰、消瘀、活血等治标的方法,也有促使炎症消散和溃疡使命愈合的清热、袪寒、健胃等治本的方法。这些方法,应当根据病情的缓急,疼痛的特点,病程的长短,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同时合用,或分期采用。下面就谈谈这些问题。



由肠胃病所引起的精神失常各神经障碍,只是肠胃病全部症状中的一部分,但有的却很突出,常使其它肠胃症状极不重要,使患者和医生根本不去注意,这就常常抓不住病的本质,只对症处理,久治不愈。
  

      肠胃病之所以能使精神、神经失常,是由于消化不良引起营养缺乏和代谢紊乱或其它现在尚不明了的原因所致。这在中医术语叫做“肠胃不和,则九窍不通。”肠胃不和为什么能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呢?这首先应从肠胃的功能说起。肠胃主管吸取营养和排泄糟粕。营养物质通过肠胃到达耳目口鼻,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就灵敏,就正常,这叫“清阳出上窍”。饮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以后剩下的糟粕,又经过肠道的泌别与排泄,下出前后二阴,人的大小便就正常,这叫“浊阴出下窍”。


      如果胃肠道有病,不能充分吸收营养以增强上窍的机能,或者排泄障碍,糟粕不能彻底的及时的出下窍,这叫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这样,耳目口鼻得不到正常营养,反受浊阴的蒙蔽,就可能发生幻听、幻视、幻觉等不正常现象。尤其是精神比较脆弱的人,或者有先天遗传因素的人,就更会这样。耳、目、口、鼻是七个窍,加前后二阴两个窍,共九个窍,所以叫做“肠胃不和则九窍不通”。前几年出版的《沈绍九医话》中提到“九窍不和,皆属胃病”,也是这个道理。
      肠胃病所致的九窍不和,常见的症状是头晕、目眩、耳鸣,以及烦躁、失眠,甚至谵妄、发狂等。后者属于意识障碍,中医术语不属于清窍,而称为迷了心窍。
  


下面讲述几个肠胃病所引起的精神、神经失常症状和治法,以供临床参考。



  1 发狂案
  名医张子和,路过古毫,逢见一个妇女,喜笑不止,已有半年。请过好多医生治疗,总不见效果。张子和诊视后,令人把约二两重的一块沧盐,在火上烧红,放冷后研成细末,,另取河水一大碗煎盐,三五沸后,离火放温,分三次饮下。饮后用钗向喉咙探吐,结果吐出热痰约五大盏。又给与大剂黄连解毒汤,几天后,就不再嘻笑了。
  2 癫痫案(脾胃虚弱)
  尚小宝,七岁,某工厂工人之女。1976年6月中旬,其父领来求诊。
    其父代述,患儿二风岁时,因感冒发高烧,后又受惊,致成癫痫发作。每日发作三四次或四五次,从未间断。长期服西药冬眠灵,每日三片,亦未停止发作。予因其系高烧引起,怀疑是脑炎后遗症,因给予《金匮》风中汤方,嘱其回家连服几剂后再来复诊,观察疗效。
  7月25日复诊,前方连服三付,无效,反间盗汗,即在白天,也比从前容易出汗。并且面色苍白,脉细兼弦,虚象比初诊时更为明显。其家长追述:此女二三岁时,曾患过严重的腹泻,昼夜不计次数,甚至卧着时大便也不自觉的流出,服药无效,后经针刺治愈。根据这一病史,结合目前虚象,知与肠胃虚弱有关,因另拟一暖脾兼镇静之方。
  党参15克 炒白术9克 茯苓9克 橘红3克 炮附子3克 炙甘草6克 僵蚕3克 全蝎1.5克 远志3克 柏子仁9克 龙骨12克 牡蛎12克 半夏6克 肉桂1.5克 石菖蒲1.8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上方共服25剂,冬眠灵已由每日三片改为每日只服一片,患儿面色红润,盗汗已止,精神远比以前活泼。癫痫虽然仍有发作,但已极轻,只几秒钟即已过去,陌生人,一般不易看出,其家长并说,此女从前烦躁易怒,现已大为改变。且已经入学,并担任班长云云。诊其脉象缓和,舌诊无异常。上方去僵蚕、全蝎、半夏,加入熟地黄9克,肉桂改为1克,嘱其续服,巩固疗效。
  3 癫痫案(痰结胃脘)
  王某,女,年约五旬余,住济南市白马山。
  患者经常跌倒抽搐,昏不知人,重时每天发作数次,经西医诊断为癫痫,中医药通尝不效,后经人介绍求我诊治。
  望其舌上,一层白砂苔,干而且厚。触诊胃部,痞硬微痛,并问知食欲不振,口干欲饮。当即告诉病人,此系痰饮结在胃脘。但患者迫切要求治疗癫痫,并不以胃病为重。我想:癫痫虽然是脑病,但是脑部这一兴奋灶,必须通过刺激才能引起发作,而引起刺激的因素有很多的。譬如用中药治癫痫,可以任选袪痰、化瘀、解郁、理气等各种不同的方法,都可能减轻发作,甚至基本痊愈,就足以证明。本患者胃脘有停痰宿水,可能就是癫痫发作的诱因,如果消除了这些诱因,就有可能避免癫痫的发作。据以上设想,处方如下:
  茯苓12克 生白术10克 炙甘草6克 白芍9克 枳实9克 僵蚕6克 蜈蚣1条 全蝎6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于一年后又来学院找我看病,自称上方服了十数剂之后,癫痫一次也没有发作,当时胃病也好了。现在胃病复发,只要求治疗胃病云云。因又给予健脾理气化痰方而去。
  4 烦躁失眠案
  李某,女,年约六旬余,山东大学干部家属。
  70年春,失眠症复发,屡治不愈,日渐严重,竟至烦躁不食,昼夜不眠。每日须服安眠片,也只能少睡片刻。按其脉,涩而不流利,舌苔黄厚粘腻。并问知其胃脘痞闷,丝毫不愿进食,多日未大便,但腹部并不胀痛。这是湿热结于胃脘,“胃不和则卧不安”,要想安眠,先要和胃。
  处方:半夏12克 黄连9克 黄芩9克 炙甘草6克 枳实9克 炒麦芽9克 苍术12克 炒神曲6克 大枣2枚,水煎服。
     傍晚服下,当晚就酣睡了一整夜。满闷烦躁,都大见好转。接着略作出入加减服了几剂,终至食欲增进,大便通畅,一切症状,大有好转。
  本患者治愈一年后,失眠症又发作过一次,也是伴随肠胃症状出现的,这足以证明,其失眠的根本原因,在于肠胃不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