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班里那些鲜为人知的规矩与禁忌

 百战归来 2017-05-15

历史上有很多职业都是在“江湖”上求衣觅食,比如各地赶集的商贩,游乡串户的郎中等等。依附在戏班里的艺人也是其中的一个群体。




通常他们在一地演出一段时间后,便将服装道具乐器等收拾利索,挑着戏箱,赶着驴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为了生计,常常是风餐露宿,日夜躜行。除了走旱路,戏班子也常常乘船走水路,有时顺风顺水,有时也会沿溯阻绝。




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为了祈求演出顺利,戏班还得去拜见当地的“码头”。(所谓“拜码头”,指旧时戏曲班社拜望演出地点的地主豪绅、军政要员、帮会头目等各种地头蛇,以期能受到庇护,不被欺压盘剥)“开口饭”食之不易,冲州撞府处处仰人鼻息,诸多不稳定因素就使得这个行业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规矩。这些规矩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繁文缛节,甚至带些神秘主义,但在当时的戏曲行业普遍存在,有些规矩在如今的剧团里仍然被遵循着。这里将当时的一些戏班班规摘录如下:




台上规矩



不许“阴人”开搅:演员不能无故变动台词,随意增减动作,必须按规定的台词、动作行事。

不许“蹲活儿”:演员、场面和后台所有人员,被派某活儿后,临场故意不到,俗称“愣蹲”。

不许“扒豁子”:又称“扒豁口”,或者拆人台。即大家同演一戏时,其中一人偶然出错,他人还需为其遮掩、弥补。故意揪人的错,使演员的错误更加暴露,就叫“扒豁子”。

不许误场:即演戏时不许迟到,或该上场时而未上场。

不许笑场:演员在台上,受某种原因影响,不该发笑而发笑。

不许看场面:演员在台上不许乱看场面,这有对场面不满之嫌。

不许看后台:演员在台上不许看后台,这样会分散精力。

不许顿足:台上除非有规定动作,不许随便顿足,这有骂人之意。

开戏前不准动响器:戏未开场,台上不能有响器声音。因为一动响器,会影响演员化和进入角色。

 ……





后台规矩



除唱丑者外,演员忌坐大衣箱,坐大衣箱者罚。(传说戏曲艺人属“梨园弟子”,祖师爷乃是唐玄宗李隆基,他的“神像”放在大衣箱内,坐上去则意味着玷辱祖师爷)

除鼓师外,忌坐“九龙口”。戏谚曰:“九龙口,不准坐,服装穿破不穿错。”九龙口即打鼓的座位。从开戏至散戏,打鼓者始终不得离开。如有事离开,也必须等替者来了,才可起身。

后台忌打伞、下象棋。后台打伞,意味着戏班要散(伞);下象棋要“别象眼”、“别马腿”,意味着演出不吉利。下象棋时“你走”、“我走”、“红走”、“黑后走”等话寓意不详。

不许说梦字。戏班中凡遇“做梦”二字,都要用“打黄梁子”代替。

不许两足击箱。因箱中有各神仙面具,击之不敬。

……



种种规矩,戏班上上下下不管是班主还是龙套都得严格遵守,违犯者会受到相应惩罚。惩罚方式包括:除名,即开除戏班,不许再从事本剧种演出;打板子,严重者有时吊起来打;罚款,根据情节轻重,罚款数额也不等;买香纸,到祖师爷前烧纸,磕头认罪等等。




虽然这些规矩看起来有的合乎情理,有的匪夷所思,但它们都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规矩的存在,反映了戏曲艺人行走江湖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同时又何尝不是他们对观众负责、对职业敬畏的写照呢?江湖弥漫,正是因为了有了这些规矩,一个戏班才能在俯仰间生存。星汉璀璨,正是怀着敬畏之心,戏曲这门艺术才会在明暗中得到延续。


所以,戏班种种班规禁忌、条条规矩,折射出的是一种敬畏。敬畏,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然而,这份态度在当今社会却开始不断缺失。就比如现在的演艺圈,有一些演员他们拍戏前不做功课,不背台词,拍摄时只是张嘴念念123这些数字,对白全靠后期去补。相比旧时戏班艺人们苦练唱念做打、严格遵循种种班规,谁该为如今那些演员的“随性”负责呢?是这个变化太快的世界么?


的确,世界在变。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机会多并不代表可以去毫无忌惮地浪费。惟心有方圆、常怀敬畏,才可处事无碍、修成正果。也正如名相张居正之言:”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

的确,世界在变。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机会多并不代表可以去毫无忌惮地浪费。惟心有方圆、常怀敬畏,才可处事无碍、修成正果。也正如名相张居正之言:”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来源:河北电视台研发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