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金融还在护盘,你让我抄底?

 h0ping 2017-05-16

澄泓研究理念:让研报变诚实,使投资更简单。



最近跌多了,也真跌了一段时间,除了护盘的少数金融板块股票,大多数股票跌得惨不忍睹,有人说底部来了,反正每次大跌后,都会有人说底部到了,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猜底部,除了神,一般人是猜不到的,去猜也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现象来分析。

真正的底部是不存在强势板块,更不存在护盘的现象,这个时候大金融还在护盘,说明远远没有见底,为什么这样说,确实到了底部,股市已经跌不下去,已经不在跌了,那还需要护盘干什么,正是在下跌途中,才出现护盘的现象。而且在寻底过程中,绝大多数股票是下跌的,强势的很少,出现一些,也会很快被打下去,因为整个市场基本上没有增量资金,没有人气,没人追高,大多数人对股市已经失去信心,这个时候不可能存在某些板块被持续爆炒,很多股票被高估的状态。

再说茅台和一些白马股还高高在上,中小创估值还不低,这个时候要是见底了,让那些股票怎么办,难道带着泡沫接着往上,市场周期和流动性,人气和资金面恐怕都不支持,市场底部到了,应该是大多数股票都躺在地板上奄奄一息的,让无数下跌过程中试图抄底的人绝望,让已经抄到底的人望穿秋水也等不到行情。

大金融还在护盘,你让我抄底?

现在护盘,拉一些没有成长性。甚至衰退的庞大物银行股,金融,来稳住指数,在熊市里,流动性不足时候,明显不符合正常的投资逻辑,想想谁都清楚,工商银行也好,招商银行也罢这些股票的上涨,除了让上证指数好看,还有其他意义吗。我们现在讲经济转型,创业创新,加快IPO重点是在新兴产业,科技公司,中小企业上面,我们投资的也是现在价值,未来成长,所以大盘股的护盘不但掩盖了多数股票的难看下跌,也对我们的投资理念没有准确启示价值。

我这样想,理解投资机会和价值,可以分周期看,假如现在是牛市氛围,好多股票其实并不贵,因为人多钱多啊,大家都抢着买,那高了还可以再高,贵了还可以再贵。

大金融还在护盘,你让我抄底?

假如是熊市周期,人气不足,流动性不足,追高意愿不足,那多低才算便宜,怎样衡量价值的尺度,有时候真说不清。

可以打个比方,比如有一些商品,在有钱人多的地方,在有很多人需要,而且还抢着买的时候,会特别值钱,而且会不停地涨价,越贵买的人越多。这样是上涨正循环。当同样的商品,在很多人都没钱,也不想要的地方,或者就是有的人有点钱,也没信心不想买的情况下,那会不停地跌,越跌,人们越没信心也越看空,那是下跌的负循环,这个上涨和下跌,除了估值,基本面因素,还有周期,人性,政策等更多更复杂的因素,所以底部和顶部是没办法预测的,试图抄底和逃顶都是不现实的。

确实有一大批股票高成长,能够穿越牛熊,买了这样的股票,可以不必太在意指数,这个前提是精选个股,当大势不好时候,大概百分之九十五的股票是往下的,我们需要找那百分之五逆势的。

大金融还在护盘,你让我抄底?

很多人都说,我们只要找到好股票,可以不在乎指数,只要找到高成长股票,可以忽略市场牛熊,或者认为有些股票已经到了可以投资的价值区域。

这里需要考虑的是,你怎么知道一个股票是高成长的,过去高成长就等于以后也高成长吗。高成长的持续性也需要一个未来预期,这个未来很难准确预测。再说,假如你认为一个股票估值三十倍是底部,那会不会跌倒二十倍,甚至十五倍呢。假如你认为估值五十倍到头了,那会不会因为高成长,市场好,到一百倍还在涨呢。一个牛熊大周期里,很多股票涨会涨过头,跌也会跌过头,过分理性不可取,过分感性也不可取。市场需要的是洞悉人性和顺应大势,尽可能吃到大段。

回过头来说,市场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对于一个股票的价值,决定一个股票的价格,除了基本面,估值,还有市场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公司行业,规模,市场流动性,投资者信心等原因,而这些是根本不可能准确预测,科学判断的,我很多年,做的就是在科学计算和艺术感之间做一个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