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一个吃货,一定要深度解读“药食同源”之道

 秦岭之尖 2017-05-17

药食溯源

如何定义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二是指中药与食物之间是“同源”的关系。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这就是食物疗法或饮食疗法,可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或不同的病情,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而制成“食疗”佳品。

作为一个吃货,一定要深度解读“药食同源”之道

作为一个吃货,一定要深度解读“药食同源”之道

作为一个吃货,一定要深度解读“药食同源”之道

作为一个吃货,一定要深度解读“药食同源”之道

《黄帝内经太素》中写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即反映了“药食同源”的思想。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意思是说生病的时候没有必要非得把病治得痊愈才算好,私信 bigu19,用大毒治病好到六成就差不多了。用常毒治病好到七成就行了,用小毒治病好到八成就行了,用无毒平缓的药物治病去掉九成就行了,最后用食物来恢复体内的正气。如果用药过度,反而会使正气受伤。

为什么食物能入药

食物入药,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这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研究表明,医药在健康中只起8%的作用,而合理的膳食却能起到13%的作用。尤其是针对高脂血症这样的生活方式病,饮食治疗能起到47%的防治作用。

作为一个吃货,一定要深度解读“药食同源”之道

作为一个吃货,一定要深度解读“药食同源”之道

作为一个吃货,一定要深度解读“药食同源”之道

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植株特点和味道来推断其功效,比如,山药味道甘淡,所以入脾经;皮黄肉白,故可补肺脾;体质柔滑液浓,故益肾,滋养血脉,强志育神。

食疗注意事项

食疗是否存在过量?一言以蔽之——调理准确则无过量,调理不正确则可能过量。

药膳具有丰富饮食、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应滥用。

作为一个吃货,一定要深度解读“药食同源”之道

作为一个吃货,一定要深度解读“药食同源”之道

作为一个吃货,一定要深度解读“药食同源”之道

中医食疗的特点,不能单纯以营养素的含量和作用来解释。重视食物的不同性味和作用,就是用食物性味的细微偏性来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扶正袪邪,以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食疗的具体形式就是药膳,是以辅助治疗某些疾病为目的,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如《内经》提出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针对不同的体质用不同的食疗方法,再加入一定量相应的药物配制而成。药膳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保健、补养有相同的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应有针对性地辨证施膳。

作为一个吃货,一定要深度解读“药食同源”之道

幼儿与成人相比,生理上最主要的特点是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尚未成熟与完善,属于稚阴稚阳,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根据其生理特点,小儿易于出现热症、阳症,处于生长期需较多的营养物质,且小儿脾胃不足,过食生冷、油腻之品极易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因此小儿的饮食应少温补,多样化,富有营养,私信 bigu19,易于消化,且尤其应注意时时呵护脾胃,以补后天之本。

中年期是一个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脏腑功能逐渐由强而弱,这个时期的许多人肩负工作、生活两副重担,往往抓紧时间拼命工作,自恃身体好而忽视了必要保养。中医认为过度劳体则伤气损肺,长此以往则气少力衰,脏腑功能衰败,加速衰老;而过度劳心则阴血内耗,出现记忆力下降,性功能减退,气血不足,久而久之出现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各种疾病。中年人的身体状况不如青年时期,所以中医很注重中年人的保健调养。中年时的补养不但使中年时期身体强壮,还可防治早衰。通过药膳选用补肾、健脾、舒肝等功效的食物,可达到健肤美容、抗疲劳、增智、抗早衰、活血、补肾强身的作用。

老年人由于大半辈子忙碌奔波,过度劳心劳体,已经出现脏腑功能的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出现了气血津液的不足,加之青壮年时期所遗留的一些病根,往往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表现出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头晕、失眠、性功能减退、腰酸腿软、腹胀、纳差、便秘等,应建议其到正规中医院辨证,合理使用药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