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学者郦波:打开看红楼的另一扇窗

 翠谷叠泉 2017-05-18

文化学者郦波:打开看红楼的另一扇窗

一只从《红楼梦》里走出来的豆腐皮包子,让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在《中国味道-味道博物馆》的节目现场潸然泪下……那个包子把经典著作里的豆腐皮包子还原得太逼真了,以致实在舍不得咬上一口。

2007年,郦波第一次从大学讲台跃入电视讲坛,他说, “这是学者从象牙塔里走出来,走到大众中去,去传播中国文化、去振兴中国文化的一种机遇”。在来《中国味道》之前,郦波还去了《中国诗词大会》 ,他相信大众审美的变化有其必然性,“文化节目正在这个时代崛起,高质量、有文化内涵的节目才能跟上人们的精神追求”。

郦波在随园教书,又担任江宁织造馆博物馆馆长,跟红楼的缘分一两句说不完。《红楼梦》是江宁织造博物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可以说,没有江宁织造,就没有曹雪芹,没有曹雪芹,也就不会有《红楼梦》。对于出任馆长,他说这是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我做的是一个文化传播的岗位,展示南京的明清文化、红楼梦文化,打造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

对于如何推广这个文化品牌,郦波做了很多尝试,他曾试图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让更多人了解江宁织造。当然,出于遗址复原建筑的规定和经营考虑,这个想法并没有实现。于是他们在管理中创新,给游客文化增值服务“有画展、专题讲座时,观众可走‘文化通道’,免费进来听讲座、看展览、游博物馆,这种模式也是比较合理的吧。”

文化学者郦波:打开看红楼的另一扇窗

除此之外,他通过节目在央视推广江宁织造博物馆,被调侃有广告嫌疑,对此郦波真挚地回应,“这不是广告,这都是发自内心的”。

“江宁织造博物馆体现的是红楼梦文化和织造文化,这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在全世界范围内,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比肩的,如何挖掘推广这样的文化元素,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话题。”郦波说。

“我们一直在寻找传播红楼文化的方式,这次参加《中国味道》,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打开了看红楼的另一扇窗。这个‘味道’,前面加上‘中国’两个字就让人感慨万千。‘味’是食物在口腔当中反复咀嚼,还没有下咽时两颊生津,然后与食物混合,令人陶醉的过程。如果让‘味’达到‘道’这个层面,就需要一个升华。中国美食文化,‘食’前面要加一个‘美’,‘味’后面要加一个‘道’。就是中国人早意识到,我们说物质层面的一些享受,最终要回到精神层面,最好的美食,最好的味道,是要通过物质升华到精神层面,红楼美食就有这样的特效。”

郦波认为:“曹雪芹作为一字一金的作者,红楼里的每一笔都非常关键,处处埋着‘扣’,暗藏着线索,每道菜的出场,都和人物性格命运、所思所想息息相关。”

他说:“西岭雪对人物和食物的解读让我感触很深,她将这道菜微妙的设计,一只包子饱含的深情,与主人公贾宝玉、晴雯的情感联系,刻画入微。宝玉吃一碟豆腐皮包子,也会惦念着晴雯,那是晴雯一生中最美好、最被疼惜的时光的见证。”

“最美的年华消逝,但永不言悔的女子,对于爱情有炽烈的渴望,但不追求爱情的结果。”

所以说,“每个读懂红楼的人,都有一道痴迷的红楼菜”。一道菜让我们读懂红楼里的人。“刘姥姥用象牙镶金的筷子吃鸽子蛋,那种稀罕与自嘲,看出她虽见识少情商却很高;宝玉为治夏金娃的嫉妒去庙里求疗妒汤,王道士一剂百年后才可能有效的梨汤,道出夏金桂的蛮横善妒无药可医,也是对善良乐观却命运多舛的香菱无奈人生的解读;还有一道宝玉被打后想喝的荷叶莲蓬汤,既是表达宝玉对荷花一样的黛玉的思慕,也寓意着贾宝玉对于这些所有的青春、美丽的女子的爱与赞赏……所以说《红楼梦》最后的主旨,从一道菜,一个故事,一个情节,一个人物的细节都有反应,这个就是曹雪芹的伟大之处。”

至于那只芙蓉花一般美好的豆腐皮包子,郦波在现场始终没有吃。他说,在物质世界,晴雯、宝玉他们都有遗憾,但是灵魂层面是完美的,这种完美就像这样的美食,多留一刻,对他来讲都是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