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明代的“王羲之”,他也是“台阁体”的始祖!

 雁飞云 2017-05-18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在古制封建社会这也许在正常不过了,比如说梁武帝推重钟繇书法,唐太宗喜好王羲之书法,书法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行书七律诗》 纸本 纵24.5cm 横29.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同大多数君王一样,明代帝王也都喜欢翰墨一艺,并且很重视推广书法艺术,似乎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书法艺术的春天又要来到!”然而在这种统治者如此重视的情况下,有时候结果却适得其反。或许了解明史的朋友们知道,明成祖朱棣即位以后,召求四方善书之士写外制,又在其中挑选技艺优秀的书生写内制,大凡被挑选出来的,都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

 

沈度《心经》


如此诱人的晋升空间,让每一位会写书法的书生都看得眼馋。在这种急功近利作用充分体现的背景下,书法艺术难免不走向甜俗妍媚、千篇一律的极端,书法艺术的品质由此被荡涤殆尽。统治者设置官职,本是出于弘扬书法艺术之善举,但结局不尽人意。“一字万同、千人一面”的“台阁体”书法也慢慢形成,逐渐成为时代的象征。虽然就整个书法史来看“台阁体”出现是书法艺术的一大厄运,但是不能否认在此体形成之初,也有不少优秀的书家,如云间二沈学士。

 

沈度《敬斋箴册》 楷书,纵23.8cm,横49.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他如此受到帝王器重,他到底有何本事?先看下历史上的记载,这就是证据!

 

明代学者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云:“太宗征善书者式而官之,最喜云间二沈学士,尤重沈度书,每称曰‘我朝王羲之’。”

 

明成祖以后,沈度“如美女簪花般”的书法仍然深受帝王受宠爱。

 

朱谋垔《续书史会要》所记:“仁宗万机之暇,留意翰墨,尝临《兰亭序》赐沈度,意法神韵,唐之太宗不能过也。”

 

到了孝宗时,朱谋垔《续书史会要》称:“孝宗皇帝酷爱沈度笔迹,日临百字以自课,又令左右内侍书之。”

 

可见沈度书法,之所以在明前期百年不衰,正与帝王的喜爱和推崇相关。

 

沈度 《楷书四箴页》 纸本 纵29cm 横1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和大多数书生一样,沈度也是因为明成祖的诏简能书者入翰林。其实解缙、胡广等节在内阁工于书,而沈度最受成祖宠爱,大凡金版玉册等必命其书,名出诸士之右,由此改变了自身命运。他出生于今天的上海松江,博学经史,文章务去浮饰。

 

《隶书七律诗》 纸本 纵23.2cm 横3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沈度善篆、隶、行、八分书,“八分尤高古,浑然汉意”。后人评价颇高,而似乎均为其小楷所掩。这是因为深度所代表的台阁体显然是以小楷为主体的。他的小楷净洁匀称,笔画工稳而姿态婉丽,虽亦能窥及唐代虞世南、元代赵孟頫小楷那种平和简静的影子,但气息近俗,与一般文人的情趣有异。

 

沈粲 书应制诗 纸本 121.7X2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度有兄弟名沈粲,明成祖时,“沈度尝言于上,云‘臣有弟粲,其书胜臣。’遂以被征用”可见当时写一手好字是有多麽好的优越性,的确不可置疑,大的环境是好的,平台更是重要的。

 

沈粲《草书诗卷》(局部) 纸本 纵25.9 厘米,横861厘米。


沈粲《梁武帝草书状卷》


沈粲(1379—1453),字民望,号简庵,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与其兄并称“二沈先生”、“大小学士”。以“善草”著称。传世代表作有《草书千字文卷》、《草书古诗轴》、《梁武帝草书状卷》等。它的草书取法同乡前辈宋克的章草,王世贞题《沈粲书姜尧章续书谱》云:“行笔圆熟,章法尤精,足称宋南宫入室。”


沈粲《草书千字文》(局部) 洒金笺本 纵25.2厘米 横57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更多名家书画特卖

南京画廊拍卖有限公司诚招代理,月纯收入3-5万!

三位中书协理事、一位中美协会员力作,难得一遇的经典,错过将不再拥有!

这些诗句超越千年,今日常读依然字字珠玑!

书法看筋骨,山水看境界,看这些作品你都能满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