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谭(四)

 山佳国学谭 2017-05-19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庸》谭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一个人做到忠恕,离中庸之道也就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谁也不愿意得到“过”与“不及”的待遇,因此也不要对别人“过”与“不及”,离中庸之道也就不远了。

32、君子之道四孝忠悌信——《中庸》谭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作为一个儿子应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做到;作为一个臣民应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做到;作为一个弟弟应对哥哥做到的,我没有能做到;作为一个朋友应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做到。也就是孝、忠、悌、信都不及,失中庸也。

33、中庸之道言行一致——《中庸》谭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首先要认真遵循中庸之道去做,在说中庸之道时更应谨慎,做若有所不足,不敢不努力;说若有所不到,不敢不尽言。而说的要顾虑到能否做到,做的也要顾虑到与说的能相否一致,君子什么时候不是言行一致的哪?!

34、安然自得的神态——《中庸》谭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君子安于平日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条件下,都能行中庸之道,因此,没有不安然自得。君子中庸安然自得的神态。

35、不怨天尤人的气质——《中庸》谭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则不会有什么抱怨,上不抱怨天,下不怨恨人。君子中庸不怨天尤人的气质。真有体会至极呀。

36、反思自身的骨气——《中庸》谭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所以,君子安居现状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侥幸获得的非分之想。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君子中庸反思自身的骨气。

37、中庸就在你生活之中——《中庸》谭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中庸之道就在你的生活之中,就在你的言行之中。由近而远,由低而高。

38、好一个和谐的家庭呀——《中庸》谭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幸福。”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好一个中庸、中和、和谐的家庭呀!

39、鬼神之德体现先贤——《中庸》谭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孔子说:“鬼神的所体现的“德”是大得不得了呀!要看它而看不见,要听它而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鬼神——是在为以下虞舜、周文王等做铺垫。传承先贤以鬼神之德来体现。

40、先贤之德在你我身上——《中庸》谭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传承先贤的鬼神,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所体现的“德”,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的左右。传承先贤之德就在你我身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