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鉴别诊断:
1.脑出血:多有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可出现头痛、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不同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可有偏瘫、失语、癫痫发作、昏迷等表现。头颅CT见高密度出血灶可以鉴别。
2.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中青年,由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性破裂导致,常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有或无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头颅CT示脑池、脑室及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
3.脑梗塞:起病宜亦多见于老年人和有动脉硬化基础的患者,但多于安静时起病,急性起病,症状可与脑出血相似,但颅CT多显示为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或无殊。本例病人尚待进一步明确诊断。
4.高血压脑病:是血压急骤升高导致一过性急性全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成人舒张压>140mmHg,儿童、孕妇或产妇血压>180/120mmHg,本病多见于急进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病人,其次是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嗜铬细胞瘤等,可有头痛、呕吐、黑朦、烦躁、反应迟钝、意识模糊、失语、偏瘫等表现,眼底检查可见Ⅳ级高血压眼底改变、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等。本患者目前病史辅检暂不支持本诊断。
5.颅内肿瘤:本病呈进行性发展,可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查头颅CT或MRI可见颅内占位性病变,部分有颅外原发肿瘤表现。本患者目前病史辅检暂不支持本诊断。
6.颅内感染:病人多有发热、昏迷、抽搐,颈部抵抗感,和(或)其他神经定位体征。头磁共振,腰穿等可助诊断。
7.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起病年龄多较轻,无高血压病史。可见于一些特殊部位。行头CTA、MRA、DSA等,有助于诊断。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以高血压、低血钾、高尿钾、碱性尿、碱血症、低血浆肾素活性、高醛固酮水平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甲功正常。该患者必要时可查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及肾上腺CT加以鉴别。
2.皮质醇增多症:是以向心性肥胖、多血质、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伴有高血压、高血糖或低血钾、多毛等,和血皮质醇水平增高且昼夜节律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该患者必要时可查血皮质醇水平、节律和尿游离皮质醇水平,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肾上腺CT加以鉴别。
3.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年轻,突发起病,有午后发热。无明显咳嗽、咳脓痰,无固定部位胸痛。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增高,胸片提示胸水量为中量,肺内未见片状渗出影及肿块。故首先考虑结核性胸膜炎。需进一步查结核菌素试验、胸水(生化常规、ADA、CEA、LDH、细菌学及细胞学检查)、胸膜活检等明确诊断。
4.多发性肌炎:亚急性起病,四肢近端肌无力拌压痛。血CK升高;EMG呈肌原性病变,可伴神经原性;肌活检为炎性改变。
5.急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较常见,病前数日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束带感或根痛。
脑出血病历首程:
病例特点:
1,患者刘成田,男,66岁。曾有脑梗死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
2,现病史:患者于6小时前被发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体。并伴有小便失禁。病程中无抽搐发作,无口吐白沫。在家未行特殊处理,到当地医院行头CT示脑出血。并输液甘露醇、止血敏。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急诊以“脑出血”收入我科。患者自本次发病以来,神志不清,小便失禁,未进食。
3, 查体:T 38.4℃ P 100次/分 R 28次/分 BP 237/85mmHg。昏迷,查体不合作,双瞳孔1.5mm。对光反射消失,右鼻唇沟浅,双肺呼吸音粗,可及干湿性啰音,心律不齐,未及杂音,四肢肌力不合作,肌张力低,双巴氏征阳性。
4, 辅助检查:2014-05-20 外院颅脑CT:脑出血。
初步诊断:
1.脑出血
2.高血压病
3.肺部感染
诊断依据:
1.症状:曾有脑梗死史,高血压病史。被发现神志不清伴呕吐6小时。
2.体征:昏迷,查体不合作,双瞳孔1.5mm。对光反射消失,右鼻唇沟浅,双肺呼吸音粗,可及干湿性啰音,心律不齐,未及杂音,四肢肌力不合作,肌张力低,双巴氏征阳性。
3.辅助检查:2014-05-20 外院颅脑CT:脑出血。
鉴别诊断:
1.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病起病突然,可有一过性意识障碍,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可无肢体偏瘫,查体脑膜刺激征可为阳性,查头颅CT可在侧裂、鞍上池等处出血灶,故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目前不考虑本病。
2.脑梗塞:起病宜亦多见于老年人和有动脉硬化基础的患者,但多于安静时起病,急性起病,症状可与脑出血相似,但颅CT多显示为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或无殊,与本例不符。
诊疗计划:
1.神经内科护理常规,特级护理,禁食;
2.减轻脑水肿(甘油果糖),控制血压(乌拉地尔);
3.营养脑神经;
4.防治消化道出血(埃索美拉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
以上诊疗计划均在刘振川 (副)主任医师指导下完成。
1,NS100ml+埃索美拉唑钠40mg qd
2,NS100ml+依达拉奉30mg静滴BID 08,16
3,木糖醇250ml+二丁酰环磷腺苷钙40mg 静滴 qd
5,NS250ml+脑苷肌肽 6ml 静滴qg
6,乳酸钠林格液500ml+水溶性维生素2支+脉安定30ml+氯化钾1g+赖氨酸3g静滴
7,NS 20ml+氨溴索30-60mg q8h 00,08,16
8,NS250ml+醒脑静30ml 静滴
9,甘油果糖氯化钠250ml q8h 00,08,16
10, 100ml+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q8h。00,08,16
11, NS3ml+氨溴索30mg+特布他林5mg+吸入性布地奈德1mg 雾化吸入q 8h。
12, 氯化钾30ml 鼻饲 qd
13, 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 BID 08,16
14, 卡托普利50mg TID,50mg QN 20.
15, 肠内营养混悬液(TPF)500ml 30-60ml /h。
16, NS50ml+乌拉地尔150mg 泵入。
17, NS100ml+细辛脑24mg 静滴BID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