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诗联的别解

 老刘tdrhg 2017-05-20
2017-05-19

作者 胡联浩

木心先生在《文学回忆录》里用了一句话评价《红楼梦》的诗词,笔者深有同感。他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之所以水中的水草好看,在于与水中的背景溶为一体,相得益彰。同样,《红楼梦》人物、情节与诗词联系在一起,赋予诗词更丰富的内涵。准确地说,这些诗词有着更特别的、丰富的别解。《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吟的一副对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甲戌本有两条脂批:

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

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脂砚斋告诉我们,对联中“玉”和“钗”还可代指黛玉和宝钗,这就赋予了对联与正常理解所不一样的别解。

“别解”是相对于诗词曲联的本解、正解而言,即不按本意来解释或理解。诗联有了别解,才更有韵味和趣味,才更令人回味、引人入胜。《红楼梦》诗联的别解有意蕴别解、谜语别解和谶语别解三种,我们一起鉴赏和探讨。

意蕴别解

《红楼梦》中许多诗词对联都有多层次的意蕴,例如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我们起码可以解读为三层意蕴:它首先是题名联,切合太虚幻境的虚幻特性;其次是哲理联,阐述真假有无的辩证关系;它又是主旨联,与《红楼梦》的主题意旨有关。

许多诗联的本意比较浅显,人们主要关注它的别解。贾雨村的“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一联,本意是说良玉待价而沽,金钗待时而飞,其实是贾雨村自比良玉与金钗,表达他“平生抱负,苦未逢时”的感叹。第二十八回云儿所唱的小曲:“荳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字面表述的意思简单明了,但它的别解也显豁,这首曲子也就成了一首貌似文雅的淫词艳曲。

诗无达诂,许多诗联的别解并不容易解读。如第三回荣禧堂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一般理解为:座中宾主们衣饰上的珠宝如日月般闪亮,堂前官员们礼服上的花纹似烟霞般灿烂。可是,这副对联的深层寓意却没有解读出来。珠玑可喻诗文精彩,常说“字字珠玑”,而黼黻则可喻华美的文辞,常说“黼黻文章”。烟霞,即云霞,同样可喻文章或书画精妙,有习用语“烟霞满纸”或“满纸烟霞”。此联的别解就是:座上诗文精彩,字字珠玑,可与日月相辉映;堂前文章精妙,辞藻华美,与烟霞一样灿烂。寓意“钟鸣鼎食”的贾家,不仅身居高官,有显赫的社会地位,还有极高的文采和治理国家的才能。

我们再看另一副对联,第二回贾雨村眼中所见的智通寺门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副对联“文虽浅近,其意则深”,但所有的诗词注家都只把它看作警示联,“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亦为贾雨村和世人当头一喝,理解为:至死财富也用不完还不住手地继续敛财,直到走投无路才想起改邪归正。其实,这种解释只是利用了“身后”、“眼前”、“缩手”、“回头”的引申义或寓义,它的字面意义却被人们忽略了。智通寺位于“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这对联却也是题景联,写门前花繁果硕的景致:山上果实累累,人们不停地采摘,即使身后很多了还舍不得收手;路旁鲜花似锦,人们流连不已,直到无路可走才不舍地回头。笔者曾私下与许多红学友人及专家分享,得到一致赞同。梁归智先生写入他的书中,并认为“未尝不是一种独特的心得体会” 。廉萍女士则在一篇文中评说了笔者的这个别解:

前两天在广州,与诸红友小聚,学长胡联浩先生提出:智通寺门前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虽然哲理深刻,但首先是写实,写眼前实景,而后才是由景示道,才是棒喝。历来注家多不及此。深受启发的同时,忽然想到,刚刚看过的梅州灵光寺,背靠五指峰,檐下两块匾额:“顶外无山”“空中有月”,遥遥成对,机杼旨趣也正是此类:紧切眼前风景,字字都不落空;但又双关,字字都藏机锋。令人叹嗟不已。读罢若有所见,若有所思,若有所悟,这种才是好句子。单纯地写景或说理,还都算不得上乘。

谜语别解

别解是谜语制作与猜解的基本技巧,历来有“别解方成谜”的说法。正因有了别解,谜语才更有谜味。例如,第五十回黛玉的谜语“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谜底:“虽善无征”)。世家原为《史记》传记中的一体,“世家传”又可别解为没有子孙传代。征,原意为验证、考稽,又别解作纳征成婚之征,从而与谜面扣合。

许多初学拟灯谜的朋友容易将灯谜写成咏物诗,就是没认识到灯谜与咏物诗的区别在于别解。《文心雕龙·谐隐》中说:“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灯谜通常有一个表面与谜底不相干的整体意境,用来迷惑猜解者。例如,第二十二回迎春拟的灯谜:“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有一个整体说人命运无常的表面意思。我们对比一下无名氏的《算盘》咏物诗:

胸中有数暗思量,退位高升事已常。

名利平时都算尽,不将半点入私囊。

这首咏物诗的别解则在于咏物言志,与物的扣合没有灯谜紧密。贾元春的灯谜诗:“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则没有明显的整体意境,这样的灯谜更接近咏物诗。

第五十一回薛宝琴的绝底诗谜十首,则将每首诗的整体意境统一为咏史怀古,别解才是灯谜,“内隐十物”。曹雪芹没有公布谜底,因而人们猜射纷纷,难有统一答案。我们在这里分析一首谜底比较没有分歧的诗谜,第七首《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是墨斗。作为怀古诗,歌咏的是西汉元帝时宫女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别解对应谜底墨斗也十分贴切。黑水,呼和浩特南之大黑河,昭君死后葬于黑河岸,扣合墨斗之墨汁;冰弦,昭君琵琶上的弦,扣合墨斗之墨线;曲,乐曲,灯谜时别解为弯曲之曲;樗栎,不材之木,谜底用其本意,怀古诗中则喻指无用之人。可以说,这是怀古诗与谜语诗双解的杰作。

谶语别解

《红楼梦》诗联的第三种别解我们称之为谶语别解,即在原诗的基础上又具有谶语的作用。典型的是第二十二回灯谜诗,回目就告诉我们“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贾政看了四春的灯谜后,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从小说写作艺术角度上说,谶语预示小说人物命运或结局,增添文学趣味和神秘感。

第五回判词毫无疑问是诗谶,那么谶语是它们的主旋律吗?像“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样直白的预示当然谶语就是诗的本意,而大多判词来说,预示的含意并非诗的本意,而是它的言外之意,如“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我们把探春的判词和灯谜一起解读一下:

1)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2)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二者都以风筝为喻,暗寓探春远嫁。《红楼梦曲》之《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则又是另一种注解。

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上掣花签,借用前人诗句隐含谶语,则是明显的别解。如袭人的花签“武陵别景:桃红又见一年春”,别解为她嫁给蒋玉菡好比两度春风。

其它章回的诗联,谶语别解亦应有不少,如林黛玉《葬花辞》中的“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前人别解简评

《红楼梦》中诗联的别解,前人对意蕴别解注意得不够。笔者对智通寺门联的意蕴阐发可知,诗联的意蕴别解仍有不少值得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品赏文本。出于探佚的需要,前人多从谶语别解着手,有过细过多的倾向,产生了许多莫名其妙甚至啼笑皆非的别解。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脂砚斋的解读又是怎么样的呢?我想,这只是对宝黛钗目前各自在“闺”中,即将“飞”到一起“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的一种会心的解读,仍属于意蕴的范畴。有人却将其别解为谶语,得出宝钗嫁给贾雨村(表字“时飞”)的结论,想像力就过于丰富了。

谶语大多只是泛泛而论,很难指实。如“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无疑道出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脂批说“寓意深远,皆生非其地之意”。有人求之过细,认为是实指:林黛玉死于林中自尽,薛宝钗路毙埋于雪中。这种探佚结果信者廖廖。

《红楼梦曲》最后一支《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雕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己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它毫无疑问是谶语,揭示了贾府最终“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俞平伯认为,这支曲除最后两句外,每句专咏一人,“恰恰十二句分配十二钗”。这又是求之过深过细了。除了“有恩的死里逃生”说巧姐,“欠泪的泪已尽”说黛玉,“老来富贵也真侥幸”说李纨,其它各句很难只属一人。十二钗家族哪个不“为官”哪个不“宝贵”呢?

《红楼梦》中的谶语也并非无所不在,并非每首诗都有谶语别解。蔡义江先生将薛宝琴的怀古绝句十首别解为谶语,认为:“十首绝句,其实就是《红楼梦》的‘录鬼薄’,是已死和将死的大观园女儿的哀歌。这就是真正的谜底。” 十首对十钗,不仅有正册的,还有副册、又副册的,甚至未见于册中的金钏。从贾府几十号女儿中选十个,总有能对上点影儿。但即便如此,仍给人“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之感。比如,认为《青冢怀古》是说香菱的,理由竟是香菱曲子所画“一方泄沼,其中水涸泥干”与黑水咽而不流相合,未免勉强附会了。又如把《蒲东寺怀古》指为金钏儿,“私掖偷携”是说她与宝玉私下拉拉扯扯,那么“强撮成”又是什么呢?她与宝玉可啥都没成啊!

《红楼梦》诗联的别解给予我们别开生面的艺术感受,但如果将其应用于探佚,需慎之又慎。否则,大多给人过度解读的感觉,成了牵强附会的“笨伯猜谜”了。

注释:

梁归智《〈红楼梦〉里的对联(四)》,见其专著《红楼探佚红》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第161页。

廉萍《红楼里的对联》,《深圳商报》2015年11月19日。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棠棣出版社1953年版第170页。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版第284页。

普及红楼文化,本期推荐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