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如何发展中医体质学(下)

 大李老李小李 2017-05-21
7.不同体质类型的兼夹及排它性 《标准》采用分值累加基础上的阂值判断,较好地体现了不同体质类型的兼夹和并见的问题,但在体质辨识过程中,还存在有些体质类型是此则非彼的排它性。如气虚与血虚,气虚与气郁、血疲并见的情况是临床中普遍存在并得到中医界认可的,但如果我们说一个人的体质是痰湿兼湿热,可能就存在问题。但这样的辨识结论是可能出现在基于标准的体质判定结果中的。
  此外,根据专家经验设定的分值参数及相应规则,在实际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测试的结果进行调整和修正。而这一过程,完全靠人工是不可能实现的。原因在于:现有的规则和参数通过临床验证,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辨识精准性,当我们依据一些新的案例对某些参数或规则进行了调整,使新案例辨识有了更好的精准性。但如何才能确保基于新的参数和规则,原有案例辨识的精准度不会降低?为此,就需要按照新的参数和规则对原有的案例进行迭代验证,以对比新旧规则和参数整体上的优劣,避免因参数和规则的修改,增加了新案例的辨识精准度,却使原来较精准的案例变得不精准了。
  如果每一步对参数和规则的修改,都需要这种迭代验证;或者我们会同时提出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案,根据迭代验证的统计分析结果选择最佳的方案,这意味着极大的工作量,根本无法设想用现有的人工修改打分的方式能够很好的完成。因此,引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机器学习技术,建立基于统计分析、迭代验证对参数和逻辑规则进行修正的机制是提升体质标准精准度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
  体质医学发展的推进策略
  体质医学经过王琦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努力,从体质分型到调控方法,形成了完备的学术体系,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可。至此,有些体质医学的研究者认为,体质医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建成,剩下的只是“修修补补”的工作孔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医体质学的建立,只是一个新的研究平台的建立。在这个平台上推进体质医学的发展,除了不同类别的人群或不同疾病的体质分型观察与调控方法的研究之外,有着更核自、更重要也更艰巨的工作。
  1.体质分型体系的研究 从科学的角度,研究现有已经列人标准的分型是否合理、是否完备、是否还有新的或小概率的体质分型应当加人标准体系。
  2.症状、体征的规范化研究 将组合症状、体征分解成独立的单一症状、体征,对每一症状的内涵有明确的界定,相同的症状规定统一的表述形式,确定相近症状的多选、单选关系。
  3.规范体质信息采集过程,研究信息采集人机交互系统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学模型方法,规范症状、体征采集过程,在此基础上,开发人机交互的计算机信息采集软件平台,藉以减少因医生和患者主观因素对采集过程的影响,使体质辨识信息尽可能全面、客观。
  4.体质辨识算法及智能辨识系统的研究 认真研究中医辨证的思维逻辑,将之形式化,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算法设计,尽可能逼真地再现中医的辨证思维逻辑。在此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开发计算机智能体质辨识软件,藉以提升体质辨识的准确性。
  5.体质类型兼夹及排斥规则的建立 在体质普查及体质辨识案例的累积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体质类型兼夹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体质类型兼夹及引诉的基本规则及算法。
  6.体质辨识客观指标的引入 在统计分析基础上,引人对体质类型有很好相关性的客观检测指标,对于减少体质辨识过程中医生和患者的主观因素,建立精准的体质辨识体系有着重要意义。这些检测指标可以是遗传学指标,可以来自血液、代谢产物的分析,也可以是心电、超声等物理检测方法测出的指标。
  7.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机器学习的辨识方案优化机制的建立 大数据分析是近几年刚出现的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机器学习,以及在机器学习基础上的人-机结合、智能决策,是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实践中逐渐成熟起来的智能决策模式。为了解决基于统计分析、迭代验证对参数和逻辑规则进行修正的问题,建立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机器学习机制,并将机器学习与人,机结合、智能决策的方法综合运用,是体质医学研究深人所必须面对并认真研究的课题。
  8.体质辨识标准的修订和完善 适时对《标准》进行修汀是必要的,也应当是常态化的。考虑到体质判定参数和规则依据验证结果会随时进行修正,将参数及规则作为标准的附件,定期进行更新也应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9.中医体质学说在中医学的定位 笔者建议将中医体质学说加人中医基础理论教科书的辨证论治的前言部分,阐释清楚中医体质学说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关系,以及体质学说对于现代医学发展的作用与意义。将中医体质学设置为中医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对中医学没有实际意义,反而会增加中医理论体系的知识冗余和逻辑混乱。
  10.将体质医学纳人现代医学体系的问题 “精准医学”开启了现代医学从疾病医学转向个性化医学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如何将体质医学进而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纳人现代主流医学体系是与现代医学模式变革密切相关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将体质医学纳人医学(西医)院校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这对推动现代医学的转型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基于中医学的体质医学的建立开启了一个平台,影响所及已不局限于中医学内,其内容涉及到现代医学,它应用的方法论则波及生命科学更为广泛的领域。它从另一角度开启了中医学进人现代主流医学体系的大门。用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描述人的体质进而状态,并对其进行调控,现代医学由此从疾病医学进人了“个性化医学”的时代。中医学将成为引领现代医学发展的主流医学体系,而体质医学则是将中医学进人未来现代医学主流体系的先驱。
  参考文献
  [1]袁冰。现代中医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9一71
  [2]王琦。中医体质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
  [3]王琦,朱燕波。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基于全国9省市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中华中医药杂志_2009,24(1):7一12
  [4]袁冰。基于整体论医学的体质医学的发展走向。世界中医药_2013,8(7):811一814
  [5]盛增秀,王琦。略论中医学的体质学说。新医药学杂志,1978_7(2):11一13
  [6]袁冰。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精准医学。医学与哲学,2015,36(12):4
  [7]袁冰。试论中医体质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地位。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
  [8]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北京:中国中医药杂志社,2009
    [文章整理:专业代笔网(http://www.)——国内专业代写毕业论文、发表论文门户网,代写毕业论文,代写职称论文,论文发表]  
    声明:1、本站部分参考范文来自网上共享资源及期刊杂志,转载本文并不代表本站同意作者观点,仅提供给客户借鉴,版权归作者所有。2、如果参考范文侵犯了您的版权或有损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撤下您的范文。3、任何人通过本站获得的参考范文,因版权问题而引起的纠纷,都和本站无关。4、想获得有版权的文稿,请找本站专家代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